•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一文读懂丨策展人带你逛“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

  • 上海博物馆
  • 2021年12月17日06时



特展 导览


“东西汇融”是一个透物见史的展览。

跟随中欧之间贸易的流动,为大家呈现中国陶瓷是如何流通至欧洲、如何在欧洲被使用,以及如何被欧洲各国学习模仿。

展览第一次把中国瓷器放到欧洲的环境下去讲述。中国、欧洲审美器用有何不同?产生怎样的碰撞与变化?本期,我们请来上海博物馆陶瓷研究部副研究馆员,同时也是本次特展策展人陈洁,带我们逛展馆、长知识,清晰了解早期全球化中,陶瓷贸易里东西观念的交通与汇融。


点击观看导览视频



序章

展览从三件非常有传奇色彩的器物拉开序幕。它们反映了中欧直接贸易成熟之前中国瓷器从中东流转到欧洲的不同方式


第一件器物,青花缠枝牡丹纹执壶,它是一件外交礼物,郑和下西洋的时候,由明朝送给中东。1547年,法国大使又把这件执壶从奥斯曼宫廷带回法国,所以它两次扮演了外交礼物的角色,连接起了中国、中东和欧洲。



第二件器物,青花矾红描金缠枝莲纹碗,由一位德国的伯爵,从奥斯曼帝国旅行后带回德国。



第三件器物,青花缠枝牡丹纹碗,是一个贸易品,来自中东,通过当时威尼斯商人的中转到达欧洲。它也同样出现在威尼斯画派的作品中。



所以,在大航海时代之前,即中欧贸易直接开展之前,中国陶瓷到达欧洲的途径是需要通过中东中转的。序幕,我们主要展现了外交、旅行、贸易三种形式。


一、中西交通

第一个版块,我们从大航海时代中欧直接贸易的成熟及主导权变迁来切入讲述。订制瓷与沉船是非常珍贵的史料,它们反映了15世纪末到18世纪,整个中西贸易在时间上的历史发展和空间上的航线网络变迁


首先,是非常珍贵的早期欧洲订制瓷。

最早到达中国,和中国贸易的是葡萄牙人。葡萄牙与中国的贸易可以分成各个不同的时期,包括在马六甲建立起东南亚转运网络的时期,在浙江、福建和广东沿海贸易的时期,还有入居澳门以后贸易蓬勃发展的时期。在各个阶段,葡萄牙都订制了特殊的纹章瓷器,这些珍贵的瓷器串联起了整个贸易和交往的历史。



版块的第一、第二件器物,在欧洲被称作首批订制瓷,上面有葡萄牙王室的纹章。



可以看到,在最早订制的时候,中国工匠对于欧洲的这些字母他们并不熟悉。与其说器上文字是书写出来的,不如说它是画出来的,这是当时中欧最早交流阶段中一个重要且有趣的现象。

通常能被记录下来的历史,都是关于大人物的历史,但这件瓷器,反映了工匠们在中欧最早接触时候的状态,是非常珍贵的史料。

从瓷器面貌的变化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贸易主导权在时间上的变迁。

如果说16世纪的中欧贸易是葡萄牙占主导的,17世纪的中欧贸易就是由荷兰东印度公司主导的,18世纪,主导权又从荷兰转移到英国东印度公司手中。


青花开光山水图盘

明万历—天启(1573—1627年)

葡萄牙阿纳斯塔西奥·贡萨尔维斯博物馆

五彩开光盆景花卉图盘

明天启—崇祯(1621—1644年)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青花人物故事图把杯

明崇祯—清顺治(1628—1661年)

上海博物馆

青花英国东印度公司徽章纹盘

清乾隆—嘉庆(1736—1820年)

上海博物馆

左右滑动查看

展览中的这些中国景德镇窑瓷器

展现了当时贸易瓷器品种的变迁


沉船,同样是非常重要的考古资料。

一艘沉船,就像一个时间胶囊,凝固了当时一段特定的历史。第一版块,我们还选择了7艘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海域的沉船,用这些沉船去串联起15世纪末到18世纪,整个贸易航线和转运网络的变迁和发展。



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在广彩帆船图盘上,可以看到中国工匠在摹写欧洲的文字的时候,已经是非常流畅和清晰的了。


广彩帆船图盘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

中国景德镇窑瓷器,广州加彩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埃内斯特·格朗迪迪埃捐赠,1894年


二、中西交融

第二个版块,我们跟着陶瓷走进欧洲,看中国陶瓷通过贸易进入西方后如何在不同的审美环境中被使用、改造的


17世纪的奢华静物油画,非常直观地展现了中国瓷器在欧洲的使用场景。



一个中国的八仙盖碗,出现在了Willem Kalf(威廉·考尔夫)的油画里。这位画家,他对中国器物应该是非常喜爱的,4幅油画作品中都出现了这个盖碗。当时,它应当被用作糖罐。



这件中国的陶瓷大盘,当时可言非常昂贵,它同样出现在静物画中,和金银器、玻璃器,以及丰富的海味、果蔬在一起,共同呈现了欧洲富裕家庭中的场景。

陶瓷器物本身也可以作为中西审美交融的载体。中国瓷器进入欧洲后有时会被欧洲工匠重新装饰,常见的有添加彩绘、镶嵌配件等。


釉里红加彩剑士狮子图瓶

清康熙(1662—1722年)

中国景德镇窑瓷器,荷兰加彩

英国大英博物馆


这件器物,釉里红加彩剑士狮子图瓶,它本身是康熙时候的釉里红瓷瓶,上面原本只画了三只小狮子,到了欧洲以后,荷兰的工匠为它添加了彩绘,画上了两位剑士,还有花树,但绘画风格用的却是日本的侍右卫门式样。

所以在这一件器物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景德镇制作、荷兰添加彩绘、日本画风纹样,三个国家的技艺与灵感在一件器物上发生的碰撞。

镶嵌器物,可以说是展览的亮点之一。



一个最普通的贸易瓷碗,到了奥斯曼帝国以后,被添加上黄金和红宝石,成为非常贵重的器物。



一个中国的青花笔筒,欧洲人把它改装成了盖杯。它是由一位非常著名的工匠——豪泽尔制作的。



这组弥勒像在中国原来是具有宗教意味的塑像,可是到了欧洲以后,它被加上迈森的瓷花改装成了一对烛台,在室内为人带来轻松愉悦的气氛。

这些瓷器镶嵌改装的原因有很多。早期的改装多是为了保护器物脆弱的部位,还因为中国瓷器早期在欧洲非常稀缺,通过镶嵌可以提升它的地位,代代相传。后来,镶嵌的中心从荷兰、英国转移到了法国,那些高级艺术品商人们用了非常有趣的方式来镶嵌中国瓷器。


白釉梅花纹瓶改装香薰(一对)

中国德化窑瓷器,清康熙(1662—1722年)

法国镶嵌,约1710年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

约翰·琼斯遗赠


例如,他们将中国的德化瓷瓶截去上半部分,然后在盖碗上钻孔,把两件器物组合成一对香薰。让器物融入到当时非常流行的西方洛可可式的装饰风格中去,和家具油画一起构成非常和谐融洽的视觉体系。

17世纪以后,运到欧洲的中国瓷器数量是不断增加的,在西方掀起了中国风潮,中国瓷器也成为欧洲室内装饰当中非常点睛的一笔。



在葡萄牙的桑托斯宫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例,在金字塔形的天花板上一共有镶嵌了272件中国瓷器。在本次中欧陶瓷展的展厅里,我们也用3D重建的技术去复原了这个天花板。



因此,第二个版块,主要讲述了中国瓷器在西方的使用场景和使用方式,展示了东西方审美是如何碰撞与互融的。


三、中西交汇

第三个版块,我们从陶瓷贸易中的跨文化交流出发,看中西双方技艺与观念的交汇。这个部分,第一次非常系统地呈现了明清时期,世界各地对中国瓷器的模仿,也讲述了中国工匠对西方灵感的吸收


釉下蓝黑彩多头兽拉丁箴言碗

17世纪中期(1630—1660年)

伊朗熔块胎陶器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


如这件波斯工匠模仿中国外销瓷器的产品,我们可以在展厅的第一版块找到纹样一致的一件。



除纹样外,有趣的是,外国工匠还试图在盘底模仿中国瓷器的款识。但工匠不会写中文字,所以只能横平竖直地做一些摹画。



这件德国迈森制作的观音像,模仿了奥古斯都二世本人收藏的一件德化观音像,但在制作的时候又模拟了宜兴紫砂的质地,器物看上去效果极好。

不仅是当时欧洲和世界各地的工匠在模仿中国,中国工匠也同样从西方的器物、版画以及图像当中汲取灵感,给中国瓷器的面貌带来了新的变化。



比如中国景德镇模仿法国人制作的香料盒,可以用来盛装胡椒、肉桂之类的香料。



还有一件五彩花果纹杯,是康熙时候的景德镇工匠模仿法国利摩日珐琅的作品,中国工匠还模仿了当时雅克·洛丹工坊的签名。

陶瓷不仅展现技艺,也同样是思想与观念的载体。透过陶瓷图像,我们可以看到东西双方对彼此的异域想象。



在展厅的末尾,是代尔夫特制作的一组壁砖。壁砖的右上角是《西游记》版画里的观音,但中间却出现了两组美洲人的形象,形象来自当时在荷兰出版的《全新与未知的世界》。这实际上是欧洲工匠在作异域想象时,将中国和美洲融合到了一起。



另一个有趣的点是,双方对彼此的认识中都夹杂着自己本身的思维定式。在这对德国制的中国乐师像身上,虽表现出了男子胡须、锥形或宝塔形帽子、下装宽松等当时欧洲人眼中的“中国”特征,但人物袒露的着装、奔放的姿态、立体的五官,以及使用的乐器,都与中国人的实际形象相差甚远。只能说是抽象的东方元素、具象的西方细节加上想象构建而成的异域风情。



结语

我们希望通过陶瓷去讲述中国和欧洲、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以及文化交流的历史。

同时,这个展览本身也是全球博物馆力量的一个汇融。从7个国家的12家博物馆和收藏机构借展,共同谱写了一个传奇。这是疫情发生以来国际博物馆界参与最广的跨国合作项目之一。欢迎前来参观“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

讲述丨陈洁

编辑丨余璇 木南


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


更多资源







版权声明


上海博物馆(微信号:上海博物馆)发布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它网站、客户端、微信公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上海博物馆”版权信息。敬谢!

联系电话:021-63723500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