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视频来源:《手艺中国》
相传春秋时楚国的和氏璧几经流转,到了秦始皇手中。秦始皇命人将其制成玉玺,镌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刻五龙图案,视若珍宝。汉灭秦后,“和氏璧”落入刘邦手中,刘邦将其作为传国玉玺世代相传,一直传了十二代,藏玉玺于长乐宫。时逢王莽篡位,王莽胁迫孝元皇太后交出玉玺。太后不从,一怒之下掷玉玺于地,摔掉一角。王莽命巧匠以黄金修补,修补后,玉玺更加光彩夺目,被命名为“金镶玉玺”。可惜,这个稀世国宝“金镶玉玺”后来几经转手,到三国时代就不知去向了。但金镶玉的制作工艺却被传承下来,并由宫廷走向民间,达官贵人中出现各种金镶玉饰物甚至金镶玉筷子等。由于黄金镶嵌各种宝石的工艺极为精细复杂,汉代以来传世作品并不多见,能制作金镶玉精品的工匠也是凤毛麟角。到清代乾隆年间,由乾隆宠爱的香妃带到中原的进贡玉器中,一些俱有伊斯兰风格的“痕都斯坦”玉器中就有几件金镶玉。看着这些莹薄如纸,嵌有金银丝和各色宝石、玻璃的器皿,乾隆皇帝爱不释手,当即做出了一项决定:金镶玉只为宫中所有,不予外传,并命内务府造办处仿制。清代末期,皇族没落,大批的宫廷技艺就在这个时期失传了,乾隆工金镶玉便是其中之一。金和玉,它们一个光芒外露,一个光华内蕴,一个奢华,一个低调,一个绚烂至极,一个又归于平淡。或许是人的天性中就有好上加好、精益求精的愿望,梦想在两种名贵之物的叠加中达到奢华的顶峰;或许是出于对残损的玉石的怜惜,让流动多变的黄金来弥补玉的缺憾……金银之类的首饰时可以通过人的冶金加工,产量出成色相同、重量相同、质地相同、形状相同的金银首饰。如若有所区别,后期也可以再加工、熔铸生成。而玉石不同,玉石是经过大自然地质运动生成,是天然的产物,人们在开采出来以后只会对其进行简单的打磨处理,如若后期经过再加工、化学处理的话,会改变玉石原有的结构,改变了其本质。所以世界上没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玉,即使出自于同一块原石,也会有细微不同,这就是玉石的魅力,独一无二,浑然天成。古人自然知道这个道理,所以,自古以来,以玉拟君子的说法比比皆是,君子以佩玉为荣,无故玉不去身。而“传玉不传金”的说法,便是对玉德的至高追捧。
注:本文转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添加小编微信(guwannadianshi-6)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商务洽谈投稿广告:guwannadianshi1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古玩商城】
淘一淘,逛一逛,大家一起来鉴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