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荣宝斋就是研究中国书画史
刘万鸣
荣宝斋是老字号,与书画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年我在天津美院从学的时候,荣宝斋的名字在我印象中就是非常响亮的。每次从天津到北京都要逛一下琉璃厂,走进荣宝斋。记忆中,荣宝斋的书画琳琅满目,不单是书画,还有文房四宝以及荣宝斋的木版水印等。
我的岳父是一位油画家,也写书法。当年他和吴作人先生关系非常好,既是朋友,又是师生关系。他当年留给我们有两幅荣宝斋的木版水印作品,一幅是吴作人的《金鱼》,另外一幅是吴作人的《牦牛》。这两幅水印作品,吴先生都题了密密麻麻的书法,现在都保存在我的手上。吴先生的题跋内容是对荣宝斋木版水印的历史、水准、工艺的肯定。因为这个原因,我对荣宝斋无意间有了亲近感。现在在北京工作了,经常走进琉璃厂,和所有的旅游者,包括书画爱好者及从事书画创作的人一起走进荣宝斋。大家愿意走进荣宝斋的原因,我想更多的是因荣宝斋的精神、荣宝斋自身的艺术魅力,当然更重要的是荣宝斋的文化传承的历史在吸引着我们。
书画大家把荣宝斋称为书画家之家。我偶尔会翻一翻介绍古今书画家的《荣宝斋》期刊,了解一下荣宝斋的历史。有时带来一些思考:如果荣宝斋专门做一本杂志,就叫《荣宝斋研究》,会深受读者欢迎的。因为荣宝斋从开始到现在已有350年的历史,研究荣宝斋,不单单是研究它和书画的关系,这也关联到它每个时间段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所以研究荣宝斋,除了对书画历史的研究外,它自身还具备一种社会价值、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从这点看荣宝斋从最初的一个南纸店、松竹斋,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公私合营,尤其是改革开放,整个的历程发展可以说在书画方面形成了一个深深的文脉。它不是一个单纯的经营书画的场所,如果我们这样看荣宝斋视野就狭窄了,看到的不是宏观的荣宝斋,只看到了荣宝斋的一个点,因为荣宝斋承载的是历史,承载的是中国书画历史的发展。从这一方面看,我想每一代书画家、书画收藏家,包括每一代有建树、有影响的人物之所以关注荣宝斋,其原因就在于此。因此一代一代的人们把它当成了一个文化的符号、文化的象征。它绝对不是我们单纯想象的一个画廊、一个售画的地方,而是多项的、多面的,和中国书画的历史、文脉发展紧密相连的,所以研究荣宝斋对研究中国几百年来的书画发展史有着重大的意义。
另外,荣宝斋在每个历史时期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这也呈现出中国书画文脉的发展历程。荣宝斋是和每个时代相合拍的,最早从一个小小的店铺一直发展到现在。荣宝斋一路走来,需要我们把更深层的文化挖掘出来,让我们更深入地认知荣宝斋。荣宝斋功能到底是什么?荣宝斋在中国的书画文化事业上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我想这一点需要荣宝斋及文化学者一起研究、一起挖掘。这也会改变我们对书画的一些认识,包括书画发展史的认识。因为荣宝斋在每个时代所呈现的功能是不一样的,它一直是顺势而行,这一点很高明。当然,这和荣宝斋的掌门人有直接关系,从始至终,荣宝斋的掌门人都很敏锐地抓住如何与时代合拍、如何弘扬民族文化。如改革开放之后荣宝斋和外界的关系、推选一些新画新人,我想这都和掌门人有关系,当然也和荣宝斋整体工作的团队密切相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像周恩来、朱德、陈毅、郭沫若等很多领导人,以及很多书画家,如齐白石、徐悲鸿等都为荣宝斋题过字,这体现出荣宝斋的文化,尤其在书画方面所形成的一种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从开始到现在自然而然慢慢形成的,这是荣宝斋的精神——团结画家、推出画家。荣宝斋的精神首先定位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它的定位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国精粹的传统文化为根本,这更是荣宝斋的一大亮点,也是它的根本追求。荣宝斋不保守,从历代的发展来看,荣宝斋是开放的,思想是开放的。荣宝斋自己心里有底、有自信,所以在每个时代,荣宝斋对外开放的力度都是大的,具有超前意识。你看每个时期都是这样的,只要给它机会,它就把我们的传统艺术、书画艺术大胆地推向国际、推向世界。另外,荣宝斋与时俱进,这一点我想也是荣宝斋精神所在——在这个时期,我们适合为国家做什么,顺流而行,顺势而上。比如现在荣宝斋设有出版社、画院、期刊、拍卖行等新的机构,这些机构适合现在开放包容的时代。所有艺术家、所有关注荣宝斋的人,当踏入荣宝斋,和荣宝斋合作的时候,都能感受到荣宝斋的新活力,所以荣宝斋在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精神的同时,呈现出了自信的时代精神。
荣宝斋的理念是“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一直在倡导艺术精品,秉持与大家、名家交往,这在当今企业的经营当中是非常难得的。荣宝斋与每个时期的著名书画家都有着深入的合作,这是书画未来的文献。其实,荣宝斋也在每个时期不断地推出一些年轻的青年画家,这些有才气、有才情的青年艺术家,因为有了荣宝斋才使得他们的艺术更早地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我的印象当中,能在荣宝斋挂一幅作品,陈列其中,心里是非常自豪、非常幸福的。在选择画家上,荣宝斋从不保守,以一种开放的思想,在关注传统的同时注重创新。我们现在到荣宝斋,既能看到历史上名画家的作品,同时也能观赏到新时代具有新气息的艺术作品。
前一段时间,就论文选题进行讨论时,我建议我的一个研究生,在研究书画市场的同时可以荣宝斋作为一点展开,在分析市场,包括对个体的书画家和书画价格之间关系的同时,对荣宝斋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可以给他提供客观正确的文献,就荣宝斋他可以放心去研究。荣宝斋有老的账本、作品,可以通过这些研究思考中国书画市场的发展变化,以及每个时期荣宝斋所呈现的一个面貌,进而了解中国书画市场的走向,包括和荣宝斋相关联的大家轶事。如齐白石、徐悲鸿、胡佩衡、陈半丁等,他们和荣宝斋有很密切的关联,但又不单纯只是一种书画的关系,这里有轶事、有情感。著名的书画家、藏家、鉴定家以及重要的领导人和荣宝斋的关系可融为一体,我想这样的探求可能会上升到一个层次,上升到一个精神的层面——在研究书画价格的同时,更能呈现书画作品背后的精神层面。中国艺术的发展取向是守正创新,研究书画价格一定要和荣宝斋所追求提倡的深层意义联系到一起。只有从书画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多方面去研究,才能真正把荣宝斋的精神呈现出来。
荣宝斋规模的形成是从无到有。最初它就有一个特点:注重品质的同时关心普遍。后来荣宝斋提倡以民为本,社会群体对书画有了普遍的认知,也就是说新中国成立以后,书画的受众面不像过去是封建社会单纯的小群体,而是为人民服务。荣宝斋始终走在与时俱进的行列中,它的掌门人都非常厉害,思想包容又通透,这样才组成一个了不起的群体。荣宝斋一路走来,始终以呈现中国传统书画创新而立于我们的文化之林。
今年是荣宝斋350年,对于我们每一位书画家来说,耳闻了荣宝斋的历史,目睹了荣宝斋的历史。荣宝斋的辉煌,让我们每位书画家从内心深处对它都有一种亲切、向往之感。最后祝愿荣宝斋的未来越办越有风采!荣宝斋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该文选自《荣宝斋350周年纪念文集》
2022年出版
内容来源 | 《荣宝斋350周年纪念文集》
校对 |王桂荷 侯文佳 易抒璇
编辑|李晓婉 审核|刘珍佐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更多信息
文章转发自荣宝斋,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