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 古玉界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缺唇尖齿,长耳稀须。团身一块毛如玉,展足千山蹄若飞。直鼻垂酥,果赛霜华填粉腻;双睛红映,犹欺雪上点胭脂。伏在地,白穰穰一堆素练;伸开腰,白铎铎一架银丝。几番家,吸残清露瑶天晓,捣药长生玉杵奇。
“缺唇尖齿”“毛如玉”的兔子,因其机敏、善奔跑等特质自古便深受人们喜爱。据考古发现来看,我国最早的玉兔(兔形玉器)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凌家滩文化。
新石器时代 兔形玉饰
凌家滩文化遗址出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殷商时期,青铜工具的使用使得琢玉技术得到极大提高,因此人们能够雕出薄而均匀的玉饰,这一时期的玉兔以简洁明快的片雕状形象出现,在中原地区、山东地区、山西地区等均有发现。
商晚期 兔形玉佩
殷墟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商晚期 兔形玉佩
殷墟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商晚期兔形玉佩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商晚期兔形玉佩
山东省滕州市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商 玉兔形片
故宫博物院藏
商 玉兔
故宫博物院藏
到了西周时期,既有因袭商代的片雕状的玉兔,也开始出现立体的圆雕玉兔,其造型更加生动形象。
西周 兔形玉佩
山西省博物院藏
西周 兔形玉佩
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藏
西周玉兔佩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西周圆雕玉兔佩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春秋战国至秦汉魏晋,玉器中似乎不见兔子形象,这一时期的玉器以玉璧等器为大宗。但是这一时期兔子作为艺术作品的题材广泛出现于画像石当中。也是在这一时期,“月中奔兔”与“玉兔捣药”完成了艺术形象的糅合,兔子终于将捣药的地点搬到了月亮当中。到了隋唐时期,这种月中玉兔捣药的形象开始广泛应用于当时的器用当中,现今所见尤其以铜镜为多。
史书记载于阗“多美玉”,隋代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混乱局面,来自西域的和田玉又开始大量流入中原地区。隋唐时期玉兔摆脱了三代的片雕状形象,圆雕玉兔开始盛行。隋代李静训墓出土的玉兔佩,以白玉圆雕而成,腹部穿孔,呈蹲踞状,应是作为佩饰使用。
隋 玉兔佩
李静训墓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唐兔形玉佩
宿州市文物管理所藏
宋代最为有名的玉兔,当属南宋史绳祖墓出土的玉兔镇纸,玉工利用硬冷光滑的玉料来描述小兔子整体形态的柔软起伏,捕捉它恬静祥和的神韵。值得一提的是,这只玉兔,是作为文房用品镇纸而出现,代表了南宋玉器崇尚写实,擅长表现动植物盎然生机的风格趋势,于是宋人将来自于自然界的生机勃勃放置于书房之内。
南宋 白玉兔镇纸
南宋咸淳十年史绳祖墓出土 衢州市博物馆藏
宋水晶兔
青阳市博物馆藏
元代的玉兔,创作题材更加丰富多样。以透雕绘制的“玉图画”,圆月高悬,祥云之下,柞树下双兔望月,简单而美好。
元 白玉镂雕双兔佩
故宫博物院藏
到了明清,兔子作为月亮神话中的重要角色,已经完全成为中秋节的代表符号之一。明人《花王阁剩稿》中记载:“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即在中秋祭祀泥塑“兔儿爷”,到了清代,兔儿爷已经完全成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了。
明清皆有十二辰,因在古时生辰系统中,“卯”时太阳未出,月亮之光辉还未隐退,玉兔因为是月亮的代称,所以称之为卯兔。
在十二辰中,兔子的造型常以兔首人身,手持玉杵的形象出现,如同西游记中玉兔精所持捣药杵。但是此时的一些玉兔手持却不是捣药的玉杵,而是两片树叶,源于“吴刚伐桂”的月亮神话。吴刚因修仙有过,玉帝命他在月宫砍伐桂花树,每次砍下去又会立刻合拢。相传只有在八月十六,才会有一片树叶从月亮掉下,而得到这篇片叶的人,就会得到无尽的财富。明清时期的玉兔手中便是手持象征富贵的桂树叶。
明 白玉十二辰——兔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青玉十二辰——兔
故宫博物院藏
除此以外,仿前代的“双兔望月”及“玉兔捣药”“鹰逐兔”题材也得到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嵌宝石的玉兔,更加具有明清大一统的时代特征。
明早期双兔纹玉佩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明金环玉兔耳坠
定陵博物馆藏
明 白玉兔形佩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鹰捕兔形玉坠
贵州省博物馆藏
清 青玉嵌宝石卧兔
故宫博物院藏
从先秦时期的片雕状玉兔至后来更加立体生动的圆雕玉兔盛行,历经千年的继承与演变,玉兔的形制不断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人们对兔子机敏、可爱、温和等优良品性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古玩那点事儿出品】预售 海外发货,正常的话预计4天左右到国内:
喜欢这些藏品的请联系Aisha
古玩那点事儿
ID:guwannadianshi
交藏友 品藏趣
玛瑙古珠老蜜蜡古罗马琉璃等
文章转发自古玩那点事儿,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