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洋银元得名于正面的自由女神坐像,也称法光、七角(自由女神坐像头上的花圈有七束光芒)。根据1952年在人民银行内部出版的《银元图说》,它正式的名称应该叫做安南银元。
坐洋属于法属印度支那贸易银元,均由法国货币局的巴黎造币厂铸造,在印度支那等地发行长达五十多年之久,是清代后期在中国流通的外国银元之一。
法国货币的使用单位是“法朗”,法属的印度支那地区发行的货币单位不用法朗而用“皮阿斯特”,其中原因之一可能是为了显示表示印度支那是其海外殖民帝国的一部分。其二是为了区别本土货币和殖民地区的货币。
1885年,当时法属安南政府为抵制墨西哥银币及美国贸易银币,于1885年开始铸造一元银币。由于坐洋无论从成色及重量上都优于鹰洋,很快就占领了统治地位。
由于坐洋与其它银元相比成色偏高、重量偏重,所以不断被人们收藏或融化,很快陷入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旋涡泥潭,加上其它货币的倾轧打击,根本无法在流通领域站稳脚跟,法方不得不对失败的坐洋重新作出考虑,1895年决定对新发行的坐洋进行减重处理。几经周折,坐洋终于争得了一席之地。
坐洋银元在印度支那从1879年发行到1937年结束,时间长达59年,其间由于原料银供应不足或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每种面额都有一些年份没有开铸。有资料说,坐洋除在法国巴黎铸造外,后期的坐洋也在英国伯明翰、日本大阪、越南河内等地铸造过。因此,于1895年将成色减低,将一元坐洋的重量由原来的27.215克减至27克。再次侵入中国南部,于是乎,就大行其道了,因此它也成了历史上法国对中国实施经济侵略的实物佐证。
清史料中有出使英法的大臣曾纪泽在1879年6月24日奏章中写道:“法国外部瓦定敦咨称:法国现铸造大元银钱,用之于安南等处地方,并拟用之于附近各国,甚愿贵国收受此钱通行天下,并望海关衙门准其收?”,可见法国当年开铸坐洋的初衷除了在殖民地使用,还有打入包括中国在内的“附近各国”的企图。“银元网”这一时期的坐洋银元果然堂而皇之地大量流入了我国与印度支那地区接壤的云南、广西,甚至渗透到广东、福建,与本洋、鹰洋、站洋、日本龙洋等外国银元一起广泛参与了我国民间贸易的流通。
中国在1933年实行废两改元后,船洋法币逐渐一统市场,外国银元在中国的好日子不复存在,恰好的是这个时候坐洋也销声匿迹了。二次大战结束后,法国短暂统治印度支那,再没有发行过银质货币。综观坐洋历年的发行量,以1903年至1923年间最为疯狂,年铸几百万至上千万枚。有资料说,10分、20分、50分的坐洋在停铸后的其他年份发行过,其实后来发行的是一些镍币和铝币,这些图案与坐洋雷同的镍币和铝币一直到1945年、1946年都有发行。
坐洋的年份种类很多,收集的话可以按照年号、重量、记号的分别排列组合进行区别分类。
如:1885-1895之间发行均为加重版,重量为27.215克,1895-1928之间改为普通版,重量减为27克。这是按照年号、重量版块的区别。
再如:1921、1922两个年号中分别出现A版(极少见,未见流通币,存在争议,认为是样币或伪造)、H版和无字版三种,而其它年号的坐洋则只有A版。
除了按照上述情况收集坐洋外,还必须注意坐洋的收藏价格相对较低,其中品相是决定价格的重要因素,不同版块是影响价位的参考因素,个别稀缺品是必须注意的关键因素。在鉴定真伪后,1890年加重版应属于珍稀品种;1885、1888、1893属于加重版的稀少品,而1910、1922无字版属于普通版的稀少品。
现在坐洋的价格并不高,正是入手的大好时机!
觉得有用,只希望您在文末点亮“在看”
文章转发自银元网,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