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寅
李寅的界画在构图上很有个性,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盘车图》轴中所题(参照图),他曾经对中国画传统构图的高远、深远、平远之“三远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近之攻缋事者,无论优与劣,惟知由下而上视,故耸其上,注其下,是犹立丰垣之根,不复见外有天地也。虽为正格,亦作文者,只知顺序,未达逆取。夫顺则了了,然一览可不再味。若逆取则势还关键含蓄,使伸缩不窘于无地,谓可以一视而已耶?”在充分肯定前人透视法的同时,指出打破传统、力求出新的重要性。
▼
展开《碧山秋浦图》,我们会发现在作品本身清丽淡雅,生意盎然跃出画面,佳作无疑。画作经藏家精心呵护多年,保存状态极佳。细品之下,依稀可见数百年前的风采。如此铭心绝品,若有缘人得之,亦是非常庆幸的事。
《碧山秋浦图》作于甲戌(1694年),画中景致描绘繁密,山重水复,树木苍鬱。以劲挺笔法绘山体外轮廓,线条时实时虚,以小斧劈皴擦绘山体结构,以石绿和赭石染山石阴阳向背,山体质感毕现。秋山红叶复勾复染,湖山清泉间,红叶凋零于水面,烘托出秋意正浓之感。楼阁里二人临窗对谈,一人推窗赏景,中景处渔翁垂钓,后景中农夫挑水,通幅场景弘大且丰富。观之顿觉风声入耳、顿听红叶凋零,顿感水声潺潺,顿闻高谈阔论,可谓声色并茂,构思精妙。构图远取半山,近取楼台树石,人物、屋宇、桥梁、树木皆刻画的精微细致,严谨而周至。近、中、远景连接处多作树木灌丛,而以线条的虚实转折和冷暖设色来体现山体的体积感,区别于北宋的山水画风,似与上博所藏王履《华山图册》有异曲同工之妙。也使界画进一步摆脱掉了早期建筑效果图稿式的机械与单调,使得画面更富于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山体结构的处理较之宋代的写实画风也更为写意灵动,山石的衔接呼应变得复杂而精巧,屋宇桥梁的安排和场景的繁复更体现出一种精致化的园林式风格。可谓开创了清初时期山水庭园风格的一种新的审美理念。
▼
画面细节
| 近景 |
| 中景 |
| 远景 |
☉
江都邵伯的清代书画鉴赏家谢堃评价说:“巨制梁柱榱栋,老于木工者,较其间架,丝毫不爽。”由于李寅的创新,从而对扬州清代界画画坛产生了相当影响。他的弟子颜峄、颜岳兄弟都有一定成就。扬州著名界画大师袁江的山水楼阁界画和李寅相比,无论在构图、用笔、设色上,都有明显的师承关系。这是因为,袁江和李寅同为江都人,都活跃在扬州界画画坛,但李寅的活动与创新要比袁江早一些,袁江的画风受其影响是很自然的事。谢堃认为,袁江“苍古不及李寅,而秀雅过之”。谢稚柳先生认为,“袁江出于李寅”。可见,李寅对扬州界画的复兴有着先导作用。
(左)李寅 故宫博物院所藏《盘车图》
(右)李寅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秋山行旅图》
文章转发自最古玉,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