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也许是匆匆一瞥,也许是从未相见,博物馆中总有些未曾被注意到的“角落”,藏着一段又一段尘封的历史。欢迎大家关注新系列推文——寻宝陕博,让我们一起探寻藏在角落中的故事吧。
灰陶兽纹尊
灰陶兽纹尊·新石器时代晚期
陕西省米脂县出土
灰陶兽纹尊由泥质灰陶制成,喇叭状广口、束颈、直腹、平底,为陕西龙山文化遗物。此尊通体纹饰刻划而成,图案十分清晰,构图抽象。颈部刻一动物,形似龟,长足;腹部刻数道斜线纹。从《山海经》中多把龟与河(水)联系在一起的记载推断,这些斜线纹似乎表示水波。这种装饰在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中仅此一例,是研究陕北地区龙山文化面貌的重要实物资料。
龙山文化
灰陶兽纹尊所属的龙山文化泛指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1992年撤县建市)龙山镇而得名。龙山文化可分为山东龙山文化(或称典型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龙山文化陶寺类型等几种类型。山东龙山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延续,据碳14法测定其年代距今约4500-4000年。龙山文化陶器有黑陶、灰陶、红陶、黄褐陶和白陶等,造型有鼎、碗、罐、甗[yǎn]、鬶[guī]、盆等,制陶工艺水平比仰韶文化有很大提高。
典型龙山文化的陶器,轮制极为发达,故使器形浑圆、胎壁厚薄均匀,器身各部分比例匀称、和谐,造型规整、优美;陶色纯正,表里透黑,火候较高。一套磨光黑陶器物群构成龙山文化的突出特征。陶器多素面,纹饰有凹凸弦纹、竹节纹、划纹、镂孔和附加堆纹,个别大型夹砂陶器上有篮纹。器表常有显著的分格及凸楼。器形以三足器和圈足器为主,平底器次之。器身上常加盖,并有流、茸、鼻、把手等附件。
参考资料:
《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 陶瓷器卷》,冀东山主编,三秦出版社。
《中国考古学通论》,张之恒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编辑:郑 华
审核:周 瑞
玉杂 | 小棍棍的数学大智慧“问君能有几多筹”
(版权所有 转载注明)
长按扫描关注,把历史随身携带
文章转发自陕西历史博物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