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利拍卖丨惠风和畅——小万柳堂及虚斋旧藏明清画扇
泰州宫本昂与无锡廉泉本为亲戚,又同好收藏书画精品,引为知己。宫氏兄弟用毕生之精力收集搜罗历代名家书画作品,其中对扇面画最为用心,珍藏扇面作品一千余件,并编为《书画扇存》。宫本昂病重时,特将夫人孙婉如叫至床前,叮嘱其说:“我从小别无他好,唯古书画而已。每遇名贤真迹,总是赏玩徘徊,爱不释手。玉甫与我一样,五十年来两人宦游各地,并力搜罗,成此名家扇册六集,我们兄弟的精神全部寄托其中。我死后把扇册传于廉氏,藏之小万柳堂,也许不负我兄弟毕生搜集之苦心。”说罢,他嘱咐家人将扇册装入十二个书箱,亲自上封,并吩咐非廉君至不得启封。宫本昂殁后,廉泉如约购回《书画扇存》。这批明清文人书画扇面共一千零五十三叶,许多扇叶上都钤有“泰州宫氏珍藏”“宫子行同弟玉甫宝之”和“宫子行玉甫共欣赏”的藏印。廉泉得后珍若拱璧,但不秘惜,常与友人鉴赏把玩,告知其来历。一次去日本,还将扇册带往东瀛展览,引起不小的轰动。1911年,廉泉编成《小万柳堂明清两朝书画扇存目录》出版,端方为其作序,并盛赞为“宇宙之奇观”。民国初,廉氏从《书画扇存》一千余叶中,选出精品六百叶,影印成《名人书画扇集》六十册,这也是中国最早使用珂罗版印刷技术印制的画册,这套画册不仅本身极具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更为今人研究明清两代中国文人扇上书法绘画的风潮提供了珍贵的史料。文嘉(1501-1583)作 文彭(1498-1573)题 墨笔山水廉泉辑《小万柳堂明清两朝书画扇存目录》二集乙册,小万柳堂铅印本,1911年。
吴门派崛起于明代中期,是有明一代声势最为浩大、影响最为深远、延续时间最长的文人艺术流派,其重要成员秉承沈周、文徵明的人格精神与艺术风尚,重视诗、书、画三者的融会与结合,崇尚高洁而儒雅的艺术格调,以书画的形式表现理想的人文精神与审美旨趣。他们多为苏州人,亦多以书画为业,尽管风格不尽一致,但都具有强烈的文人画取向。文嘉,文徵明次子,工诗文书画,直承家学,亦精鉴别。擅画山水,笔墨简淡萧疏,清远逸趣,秀润文雅。文彭,徵明长子,其书承家学,初学钟、王,后效怀素,晚年则全学过庭,而尤精于篆、隶。索书者接踵不断。是扇由文徵明的两位子辈合作完成,书画合璧,交相辉映,呈现出吴门书画的儒雅格调。
有关王建章生平的记载,除《泉州府志》外画史中并不多见。清人彭蕴璨所编《画史汇传》和《福建画人传》中有关王建章的记载应该就是来自《泉州府志》。在晚明至清初这一阶段的画史研究中,王建章也是一位学界关注不多的画家。除日本学者古原宏伸、板仓圣哲有专文研究外,尚未见有关王建章的研究。王建章在1910年代在日、中收藏界的升温与辛亥革命后隐遁日本的廉泉、罗振玉二人将所藏王建章画作先后出版推介不无关系。继廉泉所藏《王建章扇面册》在日本出版之后,罗振玉将其所藏24开传为王建章山水的《王仲初仿宋元山水册》请日本出版代理商小林忠治郎(1869-1951)影印出版,该册亦曾为小万柳堂所藏。自此,王建章进入近代艺术研究和鉴藏的视野。是扇写江村晚景,得沈周法门,当可宝玩。《名人书画扇集·第五十四》书之部十八,文明书局,1914年。
明代中期,书法家普遍地意欲摆脱台阁体书法的束缚。在苏州地区,出现了大批书法名家,开风气之先者有吴宽、王鏊、李应祯、沈周等人,随后是“吴门三家”祝允明、文徵明、王宠,以及唐寅、陈淳、文彭、文嘉等书法家,他们力矫台阁体之弊,重倡帖学书法本义,形成了占据书坛主流地位的吴门书法。文徵明绘画成就既高,书法亦精,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他的书法从五十到六十岁形成齐整劲健的书风,深得二王、智永、黄庭坚等法家遗意。王世贞说“余尝谓吴兴赵文敏公孟頫,风流才艺,惟吾郡文待诏徵明可以当之,而亦少有差次其同者”。观此扇,法度严谨,秀丽劲健,是其中晚年习见的书风,而堪称其中精绝者。行笔劲健挺括,转折处有遒劲神力,具巍峨磊落之姿,结体疏密匀称,用笔精老纯熟,笔画间灵动有致,顾盼之情比比皆存,似得冰姿玉质之神韵。
陈淳,以大写意花鸟画名世,与徐渭并称“白阳青藤”,于书法方面,他飘逸的行草书向“吴门书派”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吴门书派”的鼎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扇以行草书就,圆韧逸宕,结字欹正相依又具祝允明笔势纵横秀逸之气。陈淳的同门周天球曾说:“陈白阳书法画笔,自立机轴。书中有画,画中有诗,遂起名一时”,确然。《名人书画扇集·第四十八》书之部十六,文明书局,1915年。
黄道周(1585-1646),字幼平,号石斋,福建漳浦人。明亡后官至礼部尚书,率兵抗清,兵败被俘而死。他学问渊博,精通天文,历数、经学、诗文、书画,学贯古今。他的性格严冷方刚,不偕流俗,其字恰如其人。他的书法于行、草书之外,也善楷、隶书。其楷书渊源钟繇而带隶意,用笔方劲峭厉,遒媚质朴;行、草书宗钟繇、索靖而变化出之,结体欹侧多姿,用笔方整紧劲,偶参隶笔,拙中见巧,婀娜刚健,浑厚奇逸。是扇作连绵大草,用笔遒劲,绵里藏针,浑朴厚重,气格高古,飞扬腾沓,意兴激昂,是其佳作。江山易代之际,书坛巨匠辈出。黄道周,与倪元璐同为天启二年(1622)进士,二人颇相友善,后来又都官至高位,特别是二人的学问与人品为世人所重。他们均擅行、草书,并对当时帖学书法柔媚纤靡的流风深感不满,力图矫正时弊。因此,二人的书风有着某些相近之处,即都追求“气骨”的表现。《名人书画扇集·第三》书之部一,文明书局,1914年。
董其昌是明末集帖学大成的重要书法家。他的书法临学晋、唐、宋、元各家,融会变化,特别注重师古人之意趣而不泥其形迹。他早年从颜真卿入手,后改学虞世南,又以为唐书不如魏、晋,于是又临仿钟繇、王羲之法帖,至此才自认能够“逼古”。继之,更得力于墨迹的领悟,力求脱去魏晋人习气,遂学李邕、杨凝式、米芾、柳公权等家、晚年又复归颜书,同时汲取徐浩、苏轼、米芾诸家之长,书法“渐老渐熟,反归平淡”,形成了生拙秀雅、自然平淡的风格。他于行、草、楷均擅,而尤以行书见长。是扇金笺,行书写就,用笔圆润秀劲,结体虚灵,有意拉开行间字距,使之疏朗闲适,姿态自然洒脱,追求“意到笔不到”的韵味。
文氏一门为吴门柱石,享誉至今,文徵明、文彭、文嘉以及其后的文震孟,至清文楠、文点。文震孟书法幼承家学,书学其曾祖文徵明,从此扇诗作中,用笔的转驻之间,回带之笔皆是乃祖小字行书笔墨意韵。后吴门时代,更加注重笔墨的交融变化,利用笔速和行笔的摆动来丰富线条的内涵。文震孟此扇,或中锋涩进,或侧锋横扫,左挑右勾之间,润燥流变,浓淡相间,笔驻笔行中皆有墨韵。在明末清初书坛进入帖学盛极而衰的境地,书家仿佛己进入纤弱流丽书风中不能自拔。文震孟在此扇中,已主动加入涩行与摆动,使笔画的形态上又有了些许“碑版”的意味。这或许为后世碑学大兴的滥觞。周天球(1514-1595)王穉登(1535-1612)文从简(1574-1648)行书诗“传承—名家递藏中国书画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11月2日—11月10日。保利艺术博物馆编《传承——名家递藏中国书画选集》,第64至65页,2012年。2.庞元济(1864-1949),字莱臣,号虚斋。浙江吴兴南浔人。父庞云鏳为南浔镇巨富,“南浔四象”之一。精于鉴赏,收藏有铜器、瓷器、书画、玉器等文物,尤以书画最精,为全国著名书画收藏家之一。与于右任、张大千、吴昌硕等人均有交往。3.陆南山(1904-1988),浙江鄞县人。沪上名医,专擅眼科。爱好笔墨丹青与书法篆刻,并喜书画收藏,与唐云等海上名家交谊深厚。
周天球、文从简、王稺登皆为吴门派名家,直接受教于文徵明。周天球(1514-1595),太仓人,嘉靖八年(1529)随父迁徙苏州,从文徵明习书,文徵明极许之曰,“他日得吾笔者,周生也”,承其书法,闻名吴中。文从简(1574-1648),苏州人,文徵明曾孙,传承家学,作书温文尔雅。王穉登(1535-1612),苏州人,书法师从文徵明,上追宋元名家如苏轼、黄庭坚等,强调以气势来统辖形式变化的和谐,在个别字上竭尽缭绕曲折之姿态,富于趣味。是扇为虚斋庞元济旧藏,钤“虚斋藏扇”为记。庞元济(1864-1949),字莱臣,号虚斋,浙江吴兴南浔人。父庞云鏳为南浔巨富,“南浔四象”之一。庞氏既拥有财力,又精于鉴赏,收藏有铜器、瓷器、书画、玉器等文物,尤以书画最精,闻声海内,一时罕有其匹,著有《虚斋名画录》16卷、《续虚斋名画录》4卷。
云征集联系方式
文章转发自北京保利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