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玉文化发展史上,战国时期与汉朝的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又辉煌灿烂“王玉”时期,也是玉文化发展史的一个高峰期,玉器的艺术性同样达到了一个亘古未有的高度。台北故宫博物院就保存着一批极为精美的战汉玉器,为这一时期的玉器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例,更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欣赏战汉玉器的艺术特点。
西汉 玉耳杯 长 10.5 公分、宽 6.9 公分、全高 2.6 公分
战汉时期,生产工具得到极大的改进,使玉器加工工艺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玉器加工过程中一些原来不可能完成的艺术构思变得可以实现了,它丰富了玉器制作过程中技艺和方法,突破了制玉过程中的一些“瓶颈”问题,使原来在加工玉器过程中受到制约的艺术想象力豁然开朗起来,那些呆板的制作模式被突破了,更具张扬个性的艺木表现形式出现了。
不得不说,战国至汉代是玉器史上独树一帜的错觉艺术时代,玉师们的艺术创造力被极大地释放出来一件件富含艺术韵味的玉器被制作出来,他们在方寸之中琢磨出各种龙兽造型,它们的形体虽然静止不动,却能创造出动态的错觉。这种变化莫测的身形,使视觉如同处于现实和幻象之中,令人深感惊讶。我们就一同来欣赏台北故宫馆藏战汉古玉的美。
战国中期至西汉早期 玉剑首 径 3.8 公分、厚 0.5 公分。
战汉时代武人带剑,较讲究者均於铜剑或铁剑以及剑鞘上装饰此类剑饰。剑首是嵌饰於剑柄末端的饰物,其形圆,正面琢饰谷纹、云纹等,背面做一圆凹槽,便於嵌於剑柄末端。此件剑首是典型的战汉风格之物。
此剑首为黄褐色玉,有深赭色斑。整体雕刻平滑,两条弦纹构成两圈,正面中央以阴线刻有圆涡纹,外饰卷草纹。内圈琢云纹及一个菱形,菱形内填以由两种不同方向的平形线交叉组成的蒲纹,其相交处形成菱形。此品打磨精细,刻工古拙苍劲,精雕细琢,却彰显大气。
战国早期,玉龙佩,长 9.6 公分、宽 5.1 公分。
青白玉,有褐斑,雕工自然流畅,富古朴之趣。全器使用去地浅浮雕、阴线刻、镂空等制玉技法完成。龙作回首状,身躯似欲作S型,自颈部以下起伏两次,起伏与起伏间留有空间,因此,正面观之,犹如两个起伏圈紧邻并排,尾部上扬,动感十足。
战国中期,玉鸟佩,长8.6 公分、厚0.6 公分。
青黄色玉,带赭色、白色斑。鸟首龙身,身躯转折呈” W ” 形。长喙向下弯,头顶一束长羽,周身布满榖纹,中间、颈部、尾端各钻一孔,共三孔,用来穿绳佩戴。
西汉晚期至东汉,玉鸠杖首,长7.3 公分、宽4.7 公分。
青玉,光泽莹润,带黄赭斑。作长尾鸟,羽丰体硕,头上一束长羽。器表有许多细微的刮痕,眼睛部位尤明显。
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每年八月(农历),百姓凡年满70者,授之王杖。年满80、90岁者,另有赠礼。当时以赐杖为一种礼节与褒奖,汉代规定受杖者可享特权,可以自由出入衙门,也可以行走驰道的旁边,不许给任何侵辱。杖顶端饰鸠鸟有其含意。鸠鸟是不噎的鸟,以鸠鸟饰杖首意为祝老人饮食顺畅,不受噎呃,保证健康长寿。
西汉早中期,玉舞人佩,长6.0 公分、宽2.8 公分、高0.4 公分。
玉舞人是汉代流行的组玉佩中重要的佩饰器,此时期制作的舞人舞姿颇有定式,一般都是着长袖衣,左或右袖高扬过头,另一袖下垂摆动成翻卷状,长裙曳地,细腰束带。
此件玉舞人青白色泽,作工精细,於舞人头顶上方以及裙摆下缘各穿一小孔,便於佩带。类似的考古出土物多见於西汉的贵族墓中。
西汉晚期至东汉,玉神兽,宽4.4 公分、通高6.8 公分。
本件带翼神兽,虎首,张口露齿,带须,鬃毛卷曲,长尾,后腿弯曲跪于地,其形象更如“如虎添翼”,创造出了饱满的视觉张力,当为汉代圆雕神兽中的精品。
西汉早中期,龙凤纹玉角形杯,宽10.1 公分、高18.3 公分。
玉色白里透褐黄,雕工极精细。全器作角杯型,器表浮雕一龙蟠绕,龙体矫健有力地凸显了汉代工艺的雄浑气势。
角形杯在战国汉代间存在不多,西汉广州南越王墓出土一件,是为着名之例,惟在明清之际却出现不少仿古之作。角杯作为饮器,一般认为此种角形之杯是来自於域外之物。
西汉早中期,兽纹玉剑首,径6.4 公分、高3.8 公分。
圆形的玉剑首上攀附着三只神兽,它们身躯过度扭转、首与尾的方向性完全不一致,乍看之下却毫无异状,异常和谐。
西汉早中期,鸟兽纹玉卮,径6.7 公分、高7.8 公分。
饮器,此器应为一件利用新石器时代晚期齐家文化的玉琮改制而成。
青玉质,多赭黄斑。全器圆筒状,器底是另嵌的圆玉片。全器以高浮雕技法镂刻有两只双身朱雀,其间穿插五只圆螭。朱雀勾喙尖嘴、双翅上扬,双足下方有螭。朱雀後方另有两只螭龙。
西汉中晚期,龙纹玉韘形佩,长8.5 公分、宽7.4 公分、厚0.4 公分。
「韘」原是古人射箭时戴於右手大拇指上,用来钩弦的工具。至汉代,形制上演变成主体作心形,两侧作对称的镂空花纹的佩饰器,称作「韘形佩」。
此件韘形佩青白玉色泽,器主体心形,中心一大圆孔,器面阴线细刻云气纹;两侧镂空雕刻一龙一凤。属西汉典型的韘形佩风格。
战国中期,玉龙佩,长16 公分。
青玉泛黄,有赭斑,表面多处白沁。尚有玻璃光,琢作S 形龙,谷纹排列规整。上缘刻一「百」字。
西汉早期,神兽玉剑珌,宽7公分。
全器沁作不透明的乳白色。剑珌是镶嵌于剑鞘下端的玉饰。此器以镂空与浮雕的技法,琢出回绕的几何纹饰,一侧尚立雕一骁健的螭虎。
西汉中晚期,龙纹玛瑙剑璏,长9.3 公分、宽2.6 公分、连铁高2.6 公分。
战汉玉器无疑是一个巅峰。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活跃、英才辈出的时期,思想的牢笼禁锢被打破,也使这一时期玉器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具有创造性。汉朝更是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大帝国。随着社会秩序趋于安定,就有了建立井然有序的社会及礼仪规范等级的需要。儒家又把自己的学术思想精华附加在玉器之上并总结出“玉之十一美德”,提醒佩玉的君上谨言慎行,时时以玉的好品德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以作为表率。佩玉便成为了身份的象征和精神寄托。
文章转发自古玉虫,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