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最爱带的书画是什么?

  • 壹号收藏
  • 2022年10月15日12时

《乾隆南巡图》(局部)


就算不了解清史,大家也都知道,皇帝曾六下江南。

在古代,从北京到杭州,没有飞机,没有动车,靠着大运河、马车和步撵,几千公里的路程,皇上是靠什么来打发这漫漫旅途的呢?

乾隆对“子明本”《富春山居图》喜爱到无以复加,自第一次南巡前后,便经常携于行箧,每遇佳山胜水,便取出留咏。南巡亦不例外。他曾题识云:“六度南巡,所历江山风物,气象万千。时展此卷印证,无不契合。”除第五次南巡未留题咏,无论在绍兴、杭州、灵岩山、栖霞山,皆对景留题。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题满乾隆题咏的山水手卷并非元代黄公望的真迹,真是万幸。


富春山居图(子明本) 卷

(请旋转屏幕观看)


那么,在乾隆出游的行李箱中,都放着哪些书画作品呢?

从展览中,就目前所知,除了清宫中收藏已久的作品外,亦不乏官员士绅于巡行前夕或南巡途中选献的新藏品。这些曾与皇帝一起旅行的书画作品境遇不一。有些可能连展开的机会都没有;有些则留在行宫、寺庙中;有些入宫后又归还原藏地;有些倍受欣赏,回宫后不断复制;还有一些作品成为旅行的经常成员,一次又一次跟着皇帝到处去旅行。


“招游”之作


虽然当年打包的清单可能已经佚失,但我们还可以从《南巡纪程图》一类宛若现代旅行书的行前准备文献中可以了解到,六次南巡出发前夕,乾隆皇帝那难以掩饰的期待兴奋之情。

乾隆在南巡前从未亲访江南。他对江南的所有印象与知识,皆构筑在相关图籍或他人的描述上。这件《西湖十景》卷,为南巡出发前夕,臣工提供给他各式江南旅游信息的例子。


西湖十景 卷

清 董邦达(请旋转屏幕观看)



《西湖十景》为董邦达(1699-1769)所绘制,虽名为“十景”,画上却标出五十四个景点,将西湖可游处扩增五倍以上,实为“招游”之作。

乾隆皇帝在南巡前一年(1750)的题跋,显示此图的确挑起游兴,让他打算于明春南巡时亲自感受久闻的西湖之美,印证实境与画境。诗句中流露出他对游览西湖的期待之情。

“携行”之作


乾隆皇帝有个很为人“诟病”的毛病,就是爱在书画上题字,不过,从这些题跋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他喜欢搭配景点,挑选与当地作者、风光或故实相关作品加以吟咏的旅行鉴赏模式。

通过展览中乾隆皇帝屡次携行的作品,可以看出出他经常对相同作品或主题重复吟咏,为不同时期留下纪录。


墨笔山水 轴

明 王绂


颇受乾隆皇帝青睐的明代画家王绂(1362-1416)为无锡人,号九龙山人、鳌叟。其画以墨竹最为知名,山水则承续元代文人画风,为吴派前驱。王绂《墨笔山水》密布层迭岩垒及林木,近景临岸渔船,一艘似正炊煮,一艘则在用餐,船上张挂着披晒的衣物;中景船只则正收拾风帆;右方山路行旅也疾疾赶路入城,一派日暮归人景致。

乾隆皇帝于旅程中欣赏此图时,并非草草展阅山水大势,而是连小小的舟中生活都注意到了,并成为他吟咏的重心,由此可感受到他品画时的细腻与留心。


洗砚图 轴

明 陈祼


《洗砚图》为明代苏州文派画家陈祼(1563-约1639)应热爱收藏古砚的好友陆子垂之请所作。乾隆皇帝诗句“陶泓三沐更三熏,袖手临流看墨云”,描写的应是前景环抱双手的文士驻足观看砚台浸于溪中洗涤的有趣景象。
此作御制诗年款为“壬午春日”,与《御制诗三集》收录于于第三次南巡回銮后的闰五月期间有异,或为诗文集编辑失误所致。


板桥踏雪图 轴

(传)宋 马远


《板桥踏雪图》为第六次南巡携行的作品,御题诗纪年“甲辰”,应作于闰三月间回銮途经的扬州一带。题诗末两句的“题者能画复能诗,蒙古岂无人中玉”,所指即为右方题诗者伯颜不花。他正是约十日前乾隆皇帝品题《古壑云松》一图的作者,故有“题者能画复能诗”之句。

此画左下角“河中马远”出于后添,观察画中岩块造型、人物轮廓、衣褶勾勒习惯、树木出枝角度等部分,应出自明代马轼(活动于十五世纪前、中期)手笔。此作也确实表现出马远绘画的风格特色,难怪乾隆皇帝视之为马远佳作。


画苏轼留带图 轴

明 崔子忠


崔子忠(?-1644),字道母,是明末著名的“变形主义”画家,画中如梅枝树石等方折的造型,即为其特色。此作描绘的是苏轼与金山寺僧佛印说偈,输了腰上玉带的故事。画中苏东坡手上所持的蓝色带状物,或许就是崔子忠想象中的玉带。

第三次南巡时,乾隆皇帝想起藏在御书房中的崔子忠《画苏轼留带图》,命人快递至江南欣赏留跋。从此之后,崔子忠此轴也成了南巡行李箱中的常备成员,每每于金山寺中与苏轼玉带一同欣赏展玩。

“进献”之作


每次南巡行李箱内的作品,都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减。

出发前,他们挑选与行程相关的宫中旧藏,同时也将新献未及赏鉴的作品一并收拾。启程后,行李箱除了收入乾隆皇帝自己沿途的书画创作,由作品题识或贡单等资料可发现旅程中亦得到各地官员仕绅进献的作品,毕竟大家都知道,这位皇帝喜爱书画嘛!


书寒山子庞居士诗 卷

宋 黄庭坚


《书寒山子庞居士诗》为黄庭坚(1045-1105)于元符二至三年间(1099-1100)谪居四川时留下的晚年杰作。乾隆皇帝在隔水上书有一则太上皇时期的题语:“双钩既伪诗更误。向谓上等,实错。”可知虽然之前均视此为上等佳作,晚年却误判此作为伪。

卷上并没有留下乾隆皇帝其他题跋,然而根据他第二次南巡时于宝应御舟上作此卷临本时题道:“二十年前爱临山谷书法,置之久矣。偶得此卷,橅之不觉见猎心喜”,推测此卷应得于此次南巡途中。他难掩兴奋地于舟中临摹,后将临本赐给扬州倚虹园摹勒上石。


春塘柳色 轴

(传)元 朱叔重


《春塘柳色》轴为都察院左都御史金德瑛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十一月十一日进献之作。此时正值第三次南巡前夕。或许这是他送给乾隆皇帝的最后一份礼物。乾隆皇帝出发约十天后取此画欣赏题咏,然不久即于二月初三日获报金德瑛病逝的消息。

此画设色妍雅,贴切地描绘出春塘柳色、韶光融融的气象。正如乾隆皇帝的题句,让人联想到北宋赵令穰(约活动于1070-1100)所描绘的江乡风致。不过此作似与元末明初之风格有异,左方落款或为后添,疑出自清代王翚(1632-1717)手笔。


“境遇不一”之作


这些有幸与皇帝一起旅行的书画作品境遇不一。有些可能连展开的机会都没有,就回到宫殿的箱柜中。有部分则留在行宫、寺庙中,成为乾隆皇帝赐给地方的南巡礼物;也有带回宫中修理、临摹、考订后,又归还原地;还有些倍受欣赏,回宫后被不断复制,留下各种尺寸、不同媒材的版本,装饰于宫中;当然,也有作品成为旅行的经常成员,屡次纳入行李箱中,跟着皇帝到处去旅行。


听松庵竹垆煎茶迭旧作韵 册

清 高宗



喜爱饮茶品泉的乾隆皇帝,每次南巡均过访藏有竹炉的无锡惠山寺,并汲惠泉品茗。

惠山寺藏有明代王绂(1362-1416)等人所作的《竹炉山房图》,其中一卷佚失,在第一次南巡时,乾隆皇帝特命张宗苍(1686-1756)另绘一卷补全,可惜张宗苍于第二次南巡之前过世。《听松庵竹炉煎茶迭旧作韵之二》诗中“宗苍图补竟长眠”一句,所指的就是这个故事。乾隆四十四年(1779),这些画卷因火灾全毁。乾隆皇帝除再度补图外,另将宫中王绂《溪山渔隐图》赐给该寺典藏。


仿夏森画 册

明 王穀祥


此为王穀祥(1501-1568)临仿夏森(约活动于十三世纪前半)画册之作。夏森为南宋重要画家夏珪(约活动于1180-1230前后)之子,画艺精湛,然作品存世甚少。

乾隆皇帝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的题跋提到当时已无夏森的粉本,因此王穀祥的仿作弥足珍贵。另提到曾将此册携于行箧中,闲暇时一再临仿。如此册一类逸笔草草的风格,正是乾隆皇帝最喜好临仿的对象。此册很可能即为纪录中他在乾隆二十七年(1762)第三次南巡时放在行李箱中的“王穀祥画册”。


来源:深圳市书法院

戈多编辑整理



壹号收藏官方合作电话:400-60-51580
客服微信号/手机号:15308651366


▲【中国国宝名画 国宝三绝】国宝邮局出品
点击图片,即可选购

▲故宫三希堂《中秋帖》金渲彩绘银卷
点击图片,即可选购


▲《四时故宫:2023故宫周历》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产品可以选购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