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博物馆藏
巨野博物馆藏
文物编号:08291
藏品名称:玉肛塞
历史年代:【西汉(前206~公元25)】
藏品尺寸:长2.50,宽2.50,高10.8厘米
藏品来源:徐州九里区天齐村汉墓出土
这是出土于海昏侯刘贺处的肛塞
肛塞竟是战国玉勒子
被当作肛塞,塞入刘贺的肛门
玉肛塞 玉阴罩
玉九窍塞
眼盖长4.5、宽3厘米,
耳填长2.2厘米,
鼻塞长2.2厘米,
口琀长7.2、宽3厘米,
肛门塞长4.4厘米,
生殖器罩盒长6.8厘米
河北博物院藏
九窍塞和玉衣同出,是填塞或遮盖在死者身体上九窍孔的九件玉器,包括眼盖、耳填、鼻塞、口琀、肛门塞和生殖器罩盒。器形简单,制作工艺简朴,平素无纹饰。
玉塞出现于战国末至汉初,流行应在两汉时期。但在西汉早期,玉塞并不完备,只有1件、2件或3件,最多不过7件,如徐州九里山刘和墓中玉衣较完整,玉枕、玉握猪皆全,惟有玉塞为七窍塞。形制完备的玉九窍塞出现于西汉中期,且往往出土于使用玉衣作为殓服的墓葬中,属于汉代高级贵族丧葬习俗的用玉。两汉诸侯王墓中玉九窍塞发现不多,除刘胜和其妻窦绾墓的墓中各出土一套玉九窍塞外,惟有山东长清双乳山汉墓出有玉九窍塞。
四世纪的道家葛洪在《抱朴子》中云:“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不朽。”汉代贵族使用玉九窍塞的目的,大概也是想保护死者的尸体不朽。而汉代人想方设法保证尸体不朽的目的则是为了升天成仙。中国传统灵魂观认为人有魂魄,人死后灵魂升天,而魄仍存留于死者身体。汉代黄老之学又使人们相信死后存在另一个无极的世界,于是保护尸体不朽、即保证死者之魄有所归依,以促进逝者早日飞天成仙就成为一项有实际意义的行为。对升天成仙的强烈渴望,是两汉时期敛葬玉流行的关键原因。
高古玉
分享古玉知识
文章转发自高古玉,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