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选自《圣佳艺文志NO.18》
“回望,康熙三十七年的七月,几近古稀的王翚携皇家所赐的'山水清晖'归里,无疑是那个封建朝代,作为布衣画画人至高无上的荣耀。清晖主人后来的二十年一直生活在故乡虞山,徜徉于湖山之间,求画者不断,'王侯将相、公卿士大夫,靡不愿得尺幅以为吉光片羽',而已是暮年的王翚'乐此不疲'并'每下笔便思传世',十分敬业。他最喜吟诵杜甫的'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王翚 仿古山水册
文/赵岩
引
“四王”的跌宕
绘画史上清初“四王”的名目,已知在乾隆时期即有提出,见《吴越所见书画录》中的“凡例”第七条:“国朝书画家兹则载而加详,然亦自四王恽吴六家而止,如元之高赵黄王倪吴之六家”。书中小字详注“四王恽吴”名讳,已有“四王”之实。清中后期“四王”名目常出现于诸多画史文献中,如乾嘉时期盛大士的《溪山卧游录》中记,“国初画家,首推四王,吾娄东得其三。處山居其一”。
“四王”即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前二王”——王时敏、王鉴,直承董其昌画论的衣钵,明末位列“画中九友”,寄寓山水,致力“摹古”、“仿古”奠定基调,被尊为“画苑领袖”与“后学津梁”。“后二王”——王翬、王原祁。王石谷受教于王鉴、王时敏,60 岁时应召进京主持绘制《康熙南巡图》,被赐“山水清晖”,为“虞山画派”之开山。王奉常孙王原祁,幼承家学,以“学而优则仕”中举人,成进士,直南书房,官至户部侍郎,是《佩文斋书画谱》纂辑官,并以画供奉内廷,赐有“画图留与人看”句,主持绘《万寿盛典图》为康熙帝祝寿,也曾三次随康熙南巡,俊杰在位。处于明末清初的背景之下,“前二王”入清后不仕。相继的 “后二王”,确是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荣宠与青睐,肆力丹青,领袖画坛。究其因之一,“四王”的绘画正是清廷固权所需,直接把他们的绘画推向了“正统”的高位。自后“四王”的艺术,靡行天下,桃李散叶,形成了“娄东画派”、“虞山画派”两大画派。
到了 20 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时期,康有为拉响了批判“四王”的第一炮。陈独秀提出,“若想把中国画改良,首先要革王画的命。” 继而一批文人画家群体呼拥之,矛头直指“摹古”。“四王”绘画中最为典型的技法及理论,批评为“腐朽”、“守旧”、“苍白”或“程式化”或“形式主义”,到 50 年代,猛烈的冲击和批判依然不绝于史。从极度推崇到全盘否定,荣极后世三百年的“四王正统”跌落谷底。
然而,20 世纪 50 年代,海外学者以西方美术史论的新方法,出现了“四王”的新论,对“四王”的研究逐步回归理性和客观。从杜柏秋、喜龙仁、李雪曼、高居翰到蔡星仪、李霖灿、吴聿明、徐邦达、王连起等诸先生再至后起的专家学者,深入而多维的角度对“四王”的艺术作了系统、全面的探讨,诸多研究论文、书籍面世。重新定义了“四王”的艺术成就与在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90 年代以后,国内拍卖市场的出现和逐渐的繁荣,“四王”作品的成交价屡创新高,就是“四王”绘画被重新客观审视的最好见证。
王石谷像
王翚:一介布衣,名遍天下
明崇祯年生于虞山的王翚,不及另“三王”有着庞大家族累世官儒的余荫。王石谷一介布衣,祖父辈皆能丹青,或受家传基因的影响,自幼嗜画并习得擅画的技能。《常熟县志》载:“王伯臣之子王载仕山水花鸟皆擅,为当时名流所推崇。”王载仕“邑诸生,志尚高雅,隐居白苑。山水人物画俱擅长,与严道士交酬唱无虚日,晚年结苑桃源润左。孙即石谷。”石谷幼喜丹青,“六岁时即引声荻画壁,作枯木老干有奇杰气。”“初就熟,即好弄纸笔,随意点染,便成山水。”《清晖赠言》序中自云:“忆童子时,即嗜翰墨,得古迹真本辄摹仿数本,必得其神已。”20 岁时,王石谷有幸得到王鉴的赏识,并收为弟子,又被王鉴引荐于王时敏,王时敏十分欣赏,亲指授之,“俾其坐卧观摹,垂学二十年遂成”。时为画坛领袖的王时敏曾这样盛赞他的门生,“石谷,今之画圣也,自赵宋以后三百余年,无此手笔。”60岁时,王石谷应召进京主持绘制《康熙南巡图》,携“山水清晖”归里,无疑是他人生的巅峰。石谷以一介布衣名动天下,“一时名公巨卿文人学士争交之,每酒坛文宴必致石谷 ”,“山川以石谷画增色,而文人之诗文亦以石谷画而益胜。”
王翚近 70 年的绘画生涯中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约有 70% 为自题摹古作品。细数现已知的公私著录画目,其中《石渠宝笈》初编(17 件),重编(54 件),三编(26 件)共计97件。《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著有图作品 95 件,无图作品 12 件(存疑作品 4 件)。福开森所编《历代著录画目》著录 454 件。据不完全统计,王翚的传世作品有近千件,多集中在国内外博物馆以及私人藏家中。故宫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两处共有两百多件,其他省市博物馆一百多件,台北故宫七十八件。近年,国内外拍卖公司陆续出现私人藏品。
范宽 雪山萧寺图轴
王翚 临范宽雪山图轴
摹古之“倣”、“临”、“意”、“摹”
历来画史深厚的“好古”之风,发展至晚明董其昌的“南北宗”论—“以古人为师,已是上乘”。“四王”在师古的画学风尚和理论上身实学之,身实习之,把摹古视为继承的主要途径。王奉常恪守“南宗”,醉心黄公望,兼习董巨诸家。王湘碧亦以董巨为宗,兼取诸家。王石谷受教于师沿袭“南宗”。极为可贵的是,他打破了“南北”,崇“南”尊“北”遍临百家。张庚《国朝画征录》卷中王翚条目载:“画有南北宗,至石谷而合焉。” 或可谓是“集大成”。在“摹古”为当时画学传统和风气中,王石谷绘画中常题有“倣”、“临”、“摹”、“意”的作品,“摹古”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
摹古的形式多样,有对临、背临(或局部对临、背临)、意临,或刻意临仿等等。从几个例子作简要说明:康熙壬戌(1682)年冬,五一岁的王翚作《夏山高隐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院),画中题“仿黄鹤山人笔意”,与传世原作—王蒙《夏山高隐图轴》,在整体的构图、位置,如山峰、瀑布、树木、溪水以及画中的点景人物的细节,几乎是一丝不苟的对临;康熙戊寅(1698)年,王翚时六十七岁,作《临范宽 < 雪山图 > 轴》(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与传世原作所作对比,经营位置、树、石及笔法也几可乱真,上题“海虞王翚临”;康熙甲申(1704)年,七十三岁的王翚作《仿董源 < 夏景山口待渡图 >》(现藏天津艺术博物馆)题“海虞王翚临” 也几乎与传世原作(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毫发不差;在此些“仿”、“临”的作品中,一如印证恽寿平在《瓯香馆集》中所记,“如镜写形如灯取影,毫发不遗,于旧并观如出一手”。
王石谷极强的摹古功力不免也为他人留下“善鉴者不能辨”的案例。据载,王石谷曾临摹范宽《溪山行旅图》,由于极像,王时敏意在绫边题跋为真本,时隔 25 年后,宋骏业见到此画时,才指明为其师王石谷所作。周亮工在《读画录》中云:“王阮亭尝题其(王翚)画云,不必千金买范宽。”诚如“且仿某家,不杂他家一笔”的超能力。传世原作与王翚摹古作品中,最著名的要数王翚临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卷。史料载,王翚从 1662 至 1702年期间均摹绘过《富春山居图》。现存已知的摹本,一度引起学界的热议,如有为笪重光临本(美国弗里尔艺术博物馆);有五十五岁所临辽博本(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有故宫本(现藏故宫博物院)康熙十一(1702)年作;首博本(现藏首都博物馆),作于康熙十八(1679)年;上博本(现藏上海博物院),作于康熙十八(1679)年,自题“一峰老人长卷人间流传者少,惟富春图与江山胜览为墨苑鲁灵光,后学所不易见。大约富春气韵莽苍,江山工秀,余合两图作此卷,粗具优孟衣冠,但拟议神明,犹愧于古人也”。这些现存“摹‘’、“临”、“拟”的作品,不得不说,为画史的传承和发展和后人的考证铸就了新的意义。对比传世名品,厘清画家何以在追古人中“集大成”继而为后人所评的“自出机杼”。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王翚 临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 73岁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董源 夏景山口待渡图
妙在“神与古会”,戏之“熔铸众家”
石谷“豪芒之间,会诸意象之表”, 摹古之“笔墨逼真神形俱似”。从早年至晚年“仿”“摹”历代某一家笔法、笔意,不胜枚举。亦能延伸出“拟”与“戏”,或可谓之“自出机杼”。如《山窗读书图》(现藏故宫博物院)款署:“山窗读书图。奉贺藻儒先生秋荐之喜,时丙午九月九日,虞山王翚。”是为拟王蒙笔,又如《虞山枫林图》(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取黄公望笔意,均拟之大意,抚其精神,“妙在神髓,不徒以形式之能”。契合于《画禅室随笔》言:“盖临摹最易,神气难传。师其意而不师其迹,乃真临摹也。如巨然、元章、大痴、倪迂,俱学北苑,一北苑耳,各各学之,而各不相似。使俗人为之,定要笔笔与原本相同,若之何能名世也。”王石谷灵活变通,不被古人所困“故仿古皆能逸上”。
在摹古之间,王石谷的笔法间接着生动与随意。康熙丁巳年作《山水图册》中中枯木、岩石与浓墨写就的懋竹别有一番墨趣;放笔为之,轻松自如,戏笔中融入自主创作。再看《卢鸿草堂》《嵩山草堂》《仿倪瓒山水》《仿王蒙秋山草堂》融会各家综合的笔法特点突显。《清晖画跋》中王石谷自己也说:“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 。”
王翚 山窗读书图轴
与四王并驾驰骋清初画坛的,还有以石涛、八大为代表的“四僧”。曾经被推向风头浪尖的“摹古”之风,并没有丝毫妨碍绘画史的发展。回望,康熙三十七年的七月,几近古稀的王翚携皇家所赐的“山水清晖”归里,无疑是那个封建朝代,作为布衣画画人至高无上的荣耀。清晖主人后来的二十年一直生活在故乡虞山,徜徉于湖山之间,求画者不断,“王侯将相、公卿士大夫,靡不愿得尺幅以为吉光片羽”,而已是暮年的王翚“乐此不疲”并“每下笔便思传世”,十分敬业。他最喜吟诵杜甫的“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为后世文人画家所叹赏,并为表率。从某种层面看,在“摹古”中,王翚或许能比作是音乐史界伟大的演奏者,延续着如肖邦、贝多芬这样最为经典的经典,与此同时,又散发着演奏者独特的时代风貌和气质,这种气质绝无可替代—在艺术史上不朽。
《圣佳艺文志》广告位招募中,欢迎来询!
▼
推荐阅读
成交率高达84.46%!中贸圣佳佳期·仲秋成绩喜人,圆满收官
文章转发自中贸圣佳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