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山川因为美玉滋养而灵秀
中华民族崇玉爱玉
自古有之且源远流长
9000年前中华大地上的先民
就已经开始制作使用玉器
玉器不仅是先民眼中的神圣之物
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在早期中国社会复杂化进程中
扮演着重要角色
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预热“玉韫·九州——中国早期文明间的碰撞与聚合”考古成果展
陕西历史博物馆学术讲坛
值此十一假期
特别推出“玉器与早期中国”系列讲座回顾
与您一道领略
史前中国处处山辉水润的盛景
美玉助推中华文明形成的恢宏历程
10.1栾丰实教授
《中国史前时期的海岱系玉器》
10.2刘斌教授
《神灵与艺术的结合——良渚玉器研究》
10.3朱乃诚研究员
《凌家滩与红山——距今5300年前后南北两大玉器板块的交流与激荡》
10.4高江涛研究员
《互动与记忆:陶寺玉器的社会属性探讨》
10.5薛新明研究员
《整合与转型——清凉寺史前墓地》
10.6 孙周勇 研究员
《城与玉:石峁文化玉器的发现与研究》
10.7 黄翠梅 教授
《谱系与传记——齐家文化的来龙去脉》
在中国史前文化的五大区系中,距今5500-4500年之间,先后出现和形成燕辽地区的“红山系”玉器、环太湖地区的“良渚系”玉器等发达的玉器文化。大体同时或略晚,地处上述两地区之间的黄淮下游海岱地区,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和龙山文化时期,逐渐产生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玉器系统,从而形成区别于红山和良渚的“海岱系”玉器文化。“海岱系”玉器主要由礼仪用玉和装饰玉组成。礼仪用玉的基本类别为钺、刀、璧、璋、圭五大类。
“海岱系”玉器的产生和成熟,标志着海岱地区史前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也对中原地区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时期社会的礼制产生过重要影响。
栾丰实,山东大学二级岗位教授,担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咨询评估专家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全国通用教材《考古学概论》的首席专家和主编。
长期致力于考古学理论、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和田野考古发掘工作,成绩卓著。2018年获改革开放四十年山东省社会科学名家,2021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出版著作9部(其中合著5部),主编文集2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多次荣获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
栾丰实教授长期坚持在教学一线,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十余门课程,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50多名,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山东大学优秀教师和山东大学首届教学名师。
手机入口:识别二维码进入
电脑端入口:复制链接进入
http://k.cnki.net/CInfo/Index/17399
供稿:科研规划部
编辑:郑 华
审核:杨效俊
(版权所有 转载注明)
长按扫描关注,把历史随身携带
文章转发自陕西历史博物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