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村窖藏的发现十分偶然。在1970年10月的一天,当时一单位的基建施工人员在挖地基时,突然发现了一个陶瓮和一个提梁银罐,里面装满了金银宝物,他们立即将这一发现报告原陕西省博物馆,即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前身,文物工作者迅速赶至现场,接收了这批珍宝,并对周围展开钻探调查,期待能有更多的发现。10月11日探铲下传来了清脆的金属声,第二瓮珍宝也出土了。这次发现的两瓮一罐共计收纳金银器、玉器、贵重药材、中外钱币等文物共计1000多件。这次考古发现以出土文物数量众多、种类繁复、工艺精美、保存完好著称于世,也是二十世纪隋唐考古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惊鸿一瞥 大唐遗宝风采煜煜
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的发现,对研究唐代的历史考古、工艺美术、科技文化以及丝绸之路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经公布就引起考古学界、博物馆学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旋即被列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出土重要文物》之中。200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选入《20世纪中国考古大发现》之中。何家村唐代窖藏自发现至今的50年来,相关介绍、鉴赏、研究的著作粗略统计有数十部,文章更是多达百余篇。然而,那些精美文物中人们想看又不易看到的重要细节,那些隐藏在华丽外表背后的文化内涵,仍然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研究;何家村遗宝作为有高度有厚度有丰度有广度的综合体,又是如何保留了唐代最高统治层——皇室生活中不为人知的真实内幕?从而展现出大唐文化风采煜煜的独特一面?让我们走进何家村遗宝,对其文化内涵再做一番梳理、探索和解读。
珊瑚饰:共有三段,一为树杈形,一为弧形,上下部截面处平整似经加工,两段珊瑚上均有墨痕;另一段珊瑚为圆柱形,高1.2厘米,直径 0.65 厘米,中间有直径0.15厘米上下贯通的小孔,三段珊瑚与玉臂环、宝石等物同出,应该是串饰或佩饰而非药物。古罗马人认为珊瑚具有防止灾祸、给人以智慧的功能,航海者佩戴之可防意外保平安,因此,地中海出产的红珊瑚被人们视为珍品。唐代,波斯国和狮子国都向唐朝廷进献过珊瑚,胡人献宝所贡献的也主要是宝珠和珊瑚,在山东青州傅山北齐画像石上就有胡人献珊瑚的早期形象,由此也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图像模式,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唐代阎立本《职贡图》中,则有南亚婆利国使者手捧珊瑚朝贡的形象。唐人认为珊瑚尤其是树杈形状的珊瑚好似仙境里的玉树,故能辟邪使人长生不老,品性高洁的文人韦应物在《咏珊瑚》诗中就有“世人何处得,蓬莱石上生。”珊瑚亦可做成头饰,且有传达感情的“信物”含义,唐代文人薛逢《醉春风》中就有“美人醉赠珊瑚钗”的诗句。唐代文献中,讲珊瑚时所用的单位是“寸”或“段”,银罐中唐人墨书“珊瑚三段”也印证了这一点。
珊瑚饰
参考资料及图片来源:
陕西历史博物馆编:《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文物出版社,2021年5月第1版。
编辑:张建
玉杂 | 小棍棍的数学大智慧“问君能有几多筹”
(版权所有 转载注明)
长按扫描关注,把历史随身携带
文章转发自陕西历史博物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