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五、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
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向祖先报告秋成。
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
中元节,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在外延的释义里,“鬼节”只是其中之一,不是全部。时光演变,因为有“鬼魂回家团圆”一说,“鬼节”成为这个节日最广为人知的称呼。
提到盂兰盆节很多人会把它当成日本节日。其实,盂兰盆节起源于佛教,在东亚文化圈广为流传,现在在我国南方仍然是较大的节日。这一天,人们以放河灯、祭祀等形式纪念先人。
盂兰盆节的习俗与佛教息息相关,而佛教在我国流传许久,因此,在瓷器上佛教元素众多。
北宋定窑白釉贴像双耳炉
佛教代表人物,离不开这三位:佛祖、罗汉和禅僧。
佛祖包括释迦牟尼佛像、无量寿佛像等,一般被刻画得亲切、庄严,尽显慈祥、宁静之美。
三国东吴末期青釉褐彩盘口壶
就瓷器而言,佛祖形象最早见于三国东吴时期的越窑青瓷,佛像常常被施于谷仓罐、盘口壶、三足洗等类器物上。
禅僧,即和尚。瓷器上禅僧形象源于佛教绘画与文献,具有鲜明的宗教背景。
元代磁州窑白地黑花长方形枕上有禅僧人物纹,以现藏于磁州窑博物馆的这件“僧稠降二虎”人物枕为代表,北齐高僧僧稠持杖分开两只斗虎的画面,惊魂动魄,生动传神,展现了高僧的功力,也体现出磁州窑高超的绘画水平。
元代磁州窑白地黑花僧稠降二虎故事纹长方形枕
明代万历五彩及天启青花瓷器上均见有达摩的形象。以达摩人物纹盘为典型代表,画面表现达摩“一苇渡江”的故事。
清代瓷器上的佛教人物纹也是以禅僧形象较为多见,除了表现佛教内涵外,也融入了民间世俗成分的色彩,充满了吉祥寓意。
明万历景德镇窑青花五彩达摩人物纹盘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是释迦牟尼佛的得道弟子,地位仅次于菩萨。
罗汉能断除一切烦恼,达到涅槃境界而不再受生死轮回之苦,修行圆满而又引导众生修行,是接受天地间人天供养的圣者。
清代,瓷器上的罗汉形象更为常见,且融入了民间信仰和世俗化的成分,吉祥意味渐浓。
乾隆时期景德镇窑青花瓷上的盖钵上见有罗汉的形象,盖面画僧人读经图。
清嘉庆 粉彩十八罗汉碟
嘉庆以后至清末民国时期,景德镇窑粉彩瓷器上更是十分流行十八罗汉纹,姿态各异。色彩丰富,构图错落有致。底书帝王年号款,表明为官窑制品,折射出了宫廷生活背景。
文章转发自北京陶瓷艺术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