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宫廷有两件重要的大事,同治和光绪大婚。尤其是同治皇帝的婚礼,已是康熙四年以后二百余年未举办过的皇帝大婚盛典。
操办大婚的实际掌权者为两宫皇太后,即慈禧、慈安。大婚典礼筹备时间长,银钱耗费多,虽是同治十一年举行,但各种准备早在同治八年就开始了。
清 光绪大婚典礼全图册(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婚礼所用物品十分繁巨,单从瓷器项便可窥一斑。大婚用瓷的筹划时间较其他更为提前,同治五年,官方筹银十三万两,于景德镇复建御窑厂,同治六年,宫廷造办处正式交下为同治皇帝大婚预备皇后需用瓷器的活计画样,共计十四份又九项花色。
清同治 “长春同庆”款红地粉彩描金喜字开光龙凤纹碗
故宫博物院藏
这十四份又九项花色“同治年制”款瓷器,与“长春同庆”款两宫皇太后宴会用瓷、“吉祥如意”款皇后妆奁用瓷、“燕喜同和”款皇后和慧妃用瓷,及“同治年制”款的内务府用瓷、内廷传办用瓷、御茶膳房用瓷、祈福应用瓷器等,统统归为同治大婚用瓷,涵盖了典礼中不同人群在不同场合使用的各类瓷器。
从《清宫瓷器档案全集》所收录的情况看,光绪大婚以各种名义筹办的瓷器有1万余件,同治为3万件以上,此种规模在清代诸帝中可谓盛况空前,彰显皇家奢华和“同治中兴”之象。
清 清人画同治大婚彩棚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同治皇帝大婚瓷器中的预备皇后用瓷其实前后共有两批,第一批为同治八年八月烧成,因质量不合格,全部重烧,第二批于同治十年十一月烧成,最终验收合格,前后历时四年零八个多月,可见宫廷用瓷把控之严格。
同治大婚用瓷主要以日用器为主,如碗、杯、盘、碟、渣斗、勺、盒以及灯罩等。釉色以红地、黄地为多,设色艳丽,纹饰祥瑞,充满喜庆气氛。
清同治 同治款黄地矾红彩蝠纹渣斗
故宫博物院藏
清同治 同治款黄地粉彩梅鹊图碗
故宫博物院藏
大婚用瓷中体现皇家尊严的黄地彩瓷数量最多,图案纹饰寓意吉祥,如漫天飞舞的蝙蝠代表“洪福齐天”,蝙蝠与描金团寿字组合为“五福捧寿”,喜鹊与梅花构成“喜鹊登梅”等。
这类“彩上彩”瓷器,工艺复杂,需反复入窑,多次烧制才能完成。尤其“填黄釉”十分关键,若釉施薄了,烧成后易露胎色, 若釉施厚了,烧成后则会食色。
据《江西巡抚刘一坤为重新烧造同治皇帝大婚瓷器奏折》所记载:“前次添造大婚礼瓷器,件数既多,填黄尤非素习,彩画事在釉后,颜色易于鲜明,填黄又在彩画之后,花间隙地,均须密填,轻重难期匀称,花色每为黄釉侵盖,加以窑内火逼烟熏,釉轻则露地,釉重则含包……非感掉以轻心”。
清同治 同治款红地金彩双喜字六节盒
故宫博物院藏
清同治 “燕喜同和”款矾红地金彩双喜字碗
故宫博物院藏
红地多为矾红釉,其色泽往往带有一种如橘子般的暖红色,呈色稳定,清代被大量使用,五彩、斗彩器中十分常见。
这种倾向橘色的矾红,与金彩同时使用,会形成一种更加热烈的喜庆之气。同治大婚中,出现了一大批金彩装饰的“囍”字纹饰,“囍”字人们习惯称之为双喜,据传为宋代王安石所创,因成双成对,遂成了后世婚嫁中标志性的吉庆纹饰。
观复博物馆秉承“与古人对话,与文化同行”的造物理念,撷取传统器物中的矾红釉、金彩、蝙蝠等元素为设计灵感,结合现代人审美趋向和使用习惯,推出观复福在眼前描金对杯▼
此对杯胎土非普通瓷土,以更为洁白的玉土为胎,油润如脂,在灯光下呈如玉透感。矾红与金彩组合,彰显祥瑞之气。以纯金制成的颜料为纹饰进行描金,用玛瑙刀抛光,可越抛越亮,极具收藏乐趣。
图案为两只蝙蝠,一只俯冲口携葫芦,与“福”相结合,寓意福禄双全。一只展翅口含铜钱,“钱”与“前”同声同韵,铜钱上的孔又称“眼”,二者组合,成“眼前”之意,为“福在眼前”。时逢七夕,不妨送予心爱之人,因这世间最大的福气其实正是眼前人、身边人。
7月28日-7月29日,观复福在眼前描金对杯限时特惠中~
进入店铺,搜索“对杯”、“描金”、“福”等,即可查看更多相关好物。
七夕甄礼,爱不设限,大促提前购,折上享每满300减30,上不封顶,进入商城即可查看更多惊喜!
点击阅读原文惠购
文章转发自观复博物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