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仰韶文化陶缸,开启中国的美术时代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临汝县(今汝州市)阎村,新石器时代前期的葬具,为红陶砂质,器腹外壁的一侧就是著名的鹳鱼石斧图。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鹳鱼石斧图约占缸体表面积的一半,画面真实生动、色彩和谐、古朴优美,极富意境,是迄今中国发现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陶画。
整幅图内容分为两组:右边画的是一把竖立的装有木柄的石斧。左边画的是一只圆眸、长喙、两腿直撑地面的水鸟。经专家用碳十四测定,它是原始社会仰韶文化时期的产物,距今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目前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200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64件不可出国展出的珍贵文物之首。
文物鉴赏
此彩绘陶缸外表呈红色,作直壁平底圆筒状。陶缸外壁有彩绘一幅,画面左侧为一只站立的白鹳,通身洁白,圆眼、长嘴、昂首挺立。鹳嘴上衔着一条大鱼,也全身涂白,并用黑线条清晰描绘出鱼身的轮廓。
陶缸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作者用白色在夹砂红陶的缸外壁绘出鹳、鱼、石斧,以粗重结实的黑线勾出鹳的眼睛、鱼身和石斧的结构。
作者为表现鹤的轻柔白羽,把鹳身整个涂成白色,犹如后代中国画的“没骨”画法;石斧和鱼的外形则采用“勾线”画法,用简练、流畅的粗线勾勒出轮廓;斧、鱼身中填充色彩,犹如后代中国画的“填色”画法。由于这幅画具备了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画法,有的学者认为它是中国画的雏形。
历史意义
在绘画史上,这幅《鹳鱼石斧图》不仅反映了人类童年绘画萌芽时期的艺术风格,已经具备了中国画的基本画法,是中国画的雏形,而且以其宏伟的气势,体现了中国史前彩陶画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
它是仰韶文化的杰出代表作,标志着中国史前绘画艺术由纹饰绘画向物象绘画的发展,展现了中国史前绘画艺术家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思想。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从民族艺术而言,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证明了中国先民很早就成功掌握了点、线、面的艺术表现方法和绘画法则,整个器皿和构图展示出一种较强的民族时代精神与艺术魅力。
从科学角度而言,先民很早就能够利用黏土,经水湿润塑形,彩绘加工,干燥烧成,整个工艺流程掌握得既熟练又恰到好处,展示了先民开发大自然,利用化学变化创造发明的科技水平。
文章转发自北京陶瓷艺术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