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博物院成立后的第一个大展“四海通达——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文物联展”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展览共展出来自广州、南京、宁波等31家文博单位共383件/套海丝文物精品,为历年来参展城市最多、文物覆盖范围最广且展出文物较精的海丝主题联展。跟随我院志愿者欧阳威的镜头,我们来一睹展览风采吧!展览分为五大部分,分别是“港通四海”“货达天下”“异宝西来”“海事千年”和“交流互鉴”,力图为观众朋友们呈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的宏阔历史图景、“交得其道、千里同好”的生动人类故事。
由南越王博物院志愿者欧阳威撰稿和摄影的《四海通达|镜头里的文物世界》专辑,将根据展览内容,分为四篇向大家简单介绍本次展览的展线和大的展陈图。本期将带大家欣赏展览第一、二、三部分内容。“港通四海”从参与本次展览的各大城市出发,以柜外展示的形式展现了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港口城市,这些城市在物资、技术、人口、购买力等方面为跨板块航行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将中国与世界连接。“港通四海”堪称是海丝申遗城市联盟的一次巡礼,22城精品文物齐聚广州,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直观、立体了解海丝历史的机会。
2018年,由广州、南京、宁波3个城市共同发起,各海丝申遗城市携手成立了海丝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并签署了海丝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章程。截至目前,已有广州、宁波、南京、漳州、莆田、江门、丽水、阳江、扬州、福州、蓬莱、北海、黄骅、汕头、三亚、湛江、潮州、南通、连云港、苏州、淄博、东营、上海、威海、澳门、长沙共26个联盟成员。在西太平洋的漫长海岸线上,一个个港口城市连接成线,所连接的区域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地区,集中展示了历史上黄渤海、长江流域、东海及台湾海峡、南海及珠江流域等区域连结中国广阔的内陆腹地,与日本、朝鲜半岛、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等地活跃交流的航海实践,见证了人类依托海洋、通过各港口城市建立起全球性商贸、文化、技术、人员交流网络的辉煌历程。这个部分下面有三大板块,丝绸、陶瓷和茶叶,这三类都是古代中国的对外输出主要商品。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不同类型的商品占的比例不一样。琳琅满目的外贸商品承载着鲜明的中国元素,在遥远的国度吹起了一股底蕴悠远的“中国风”。
外销丝绸产品在明清时深受西方追捧,种类多样、工艺精美,此次展出的清代刺绣花鸟纹折扇体现了精湛的中国织绣技术和专为外销而设计的图案款识。瓷器是海上丝绸之路上交易的大宗商品,浙江、福建沿海地区是我国瓷器主要产地,唐代上林湖越窑青瓷和长沙铜官窑瓷器等远销海外,宋元两朝开创了以德化窑白瓷、龙泉窑青瓷为代表的中国贸易陶瓷盛景,明清时期的青花瓷深受海外市场的青睐,延续了中国瓷器在海外的巨大影响力。茶叶贸易体现了古代中国与外部世界交流的历史,“南海Ⅰ号”沉船遗址出土的宋代东张窑黑釉盏等器物见证了宋元时期茶风盛行并影响至海外的文化现象。第三部分“异宝西来”以时间为线,给大家展现两千余年来不同时期东西方世界交流和贸易的物品。秦汉的珠玑,隋唐的各国特产,宋元的香料,以至明清的异域珍宝,异宝西来、汇聚东方。秦汉时期,南海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贸易逐渐繁盛,来自东南亚、南亚、西亚的香料、玻璃珠玑等贸易品开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广州、北海等地出土的许多文物即为明证,合浦汉墓群出土的琥珀、玛瑙和玻璃等海外珍宝见证了西汉中期岭南地区经东南亚通往印度、斯里兰卡的海上贸易航线。唐宋时期,随着“广州通海夷道”成形,市舶机构进一步完善,海外的人员和商品持续输入,扬州地区出土的唐连珠纹金手镯和唐嵌宝镶珠镂空錾花金戒指等金银器、广州康陵出土的一批南汉玻璃器体现了海外商品的持续输入。
到了明清,以宫廷珍藏为代表的西方工艺品也成为了时人追逐的潮流,“异宝西来”,不仅充盈天子国库,也行销市井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