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意到笔随、纵横排奡的晚明卷轴书法丨中国嘉德2021秋拍

  • 中国嘉德拍卖
  • 2021年11月01日07时



晚明时期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封建统治内部矛盾层积,文艺思潮亦推波助澜,以李贽、汤显祖和公安三袁为代表的注重个性解放与个人情感的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声势逐渐壮大,正是凭借这样的一种人文风气,嘉靖、万历之后直至明末,书坛形成了崇尚个性、情感、表现的新书风,朴拙、奔放、奇古、姿媚的审美品质越来越受到标榜推崇。



陈淳

草书《春词》卷

嘉靖戊戌(1538年)

水墨纸本

引首:34×95.5 cm

书法:34×370.5 cm

后跋:34×114 cm


钤印:复父氏、白阳山人

题识:嘉靖戊戌夏日,白阳山人道复。

鉴藏印:大风堂、张季爰印、李乔峰

出版:

《白阳山人行草书诗卷》单行本,神州国光社珂罗版,1929年。


请横屏观看


陈淳(1483-1544),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陈淳擅长小写意花鸟画,在明代绘画史上与徐渭并称为“白阳青藤”。陈淳师从文徵明,以小写意花鸟擅场,亦能书,草字尤佳。从文徵明、祝允明得笔,后出入杨凝式、米元章,浩浩落落,纵横跌宕,风骨自成。从现存陈淳书作来看,祝允明对他的行草书影响颇大,他曾经对祝允明说“余尝观诸家书法,知古人之用心于字学者亦多矣。余虽不敏,受教于衡山先生之门,间语笔意辄称枝山书为不可及,则吾辈其何能望其什一也。”由此可见,陈淳对于祝允明的草书是由衷钦佩,丝毫没有狭隘的门户之见,那么他对于祝允明的草书创作必然格外关注并心追手摹。


←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

此卷由款署知是嘉靖戊戌年(1538)所作,陈淳时年56岁,潇洒流走,纵横自如而法度俱在,也是其晚年难得的佳制了。作者乘兴疾书,任情挥洒,忽粗忽细,忽浓忽枯,忽大忽小,忽重如坠石,忽迅如旋风。虽时露率意,但通篇观之,则如繁花满地,令人目不暇接;又如群骏奔突,令人气夺神摇。运笔如龙蛇奔腾,跌宕起伏,注重提按顿挫,节奏感很强,纵横盘迂,宛如纸上起舞,营造出了气象万千的雍容大局。徐渭对陈淳的评价是“陈道复花卉豪一世,草书飞动似之。”观此一卷,的为确评。结体上,在不违背草书字法的前提下,极尽开合变化之能事,纵横捭阖,有时一字即占去一行,个别撇画与竖画开张,向不同方向伸展,有力的形塑了整篇格局,笔画的粗细变化与墨色的浓淡变化前后呼应,足可作为手卷草书的章法范式。细观此卷其中一些字的造型与祝允明颇为相似,尤其是在处理字形的伸缩关系上,出处一望而知,师友熏染,亦是时代风气使然。此卷曾为张大千旧藏,卷中有其引首及题跋。叶恭绰、邓尔雅等人题跋亦紧随其后,诸多名流品题,可见其备受珍视。


陈道复个性放任不羁,不仅开大写意画法门成一代宗师,其书法亦能不囿师门,自出胸臆,以画法入书,浩荡烂漫,跌宕雄厚,老辣秀逸。这种不拘成规的创新精神和意气风发的浪漫气息,正是晚明书风的先导,对之后的徐渭及明末的黄道周、王铎等人产生不小的影响。






董其昌

行书临晋唐名迹

手卷 水墨绫本

引首:23×101.5 cm

书法:23×260 cm


钤印:知制诰日讲官、董其昌印

题识:董其昌临晋唐名迹。


请横屏观看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晚期官员、书画家。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颇能诗文,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等。董其昌一生,遍观古今法书名绘,其书法出入晋唐,及宋,无不临习,汲神髓而自开生面集大成而终成巨擘。


此卷临晋唐诸家,利落隽美,若风卷云舒,龙蛇腾跃。尽得古人意趣而风神自具。更兼佳素良墨,故精气神焕然扑面,是其极精的作品。落款钤“知制诰日讲官”印,可知是其中年力学时所作。



全卷共分五段,首段临王羲之《宰相安和帖》,此帖曾收于《大观帖》、《绛帖》、《淳化阁帖》等。董其昌自十八岁跟随莫如忠学书时,老师尊崇晋人书法的思想对董其昌影响很大,终其一生,以晋人为宗,心追手摹。此段临习,以意笔为之,略参原帖行气,董氏自家面目勃然而出。


次段节临李邕《法华寺碑》,此碑为唐开元二十三年李邕五十七岁时所书,世传仅一剪裱孤本。李邕行书出自右军,用笔更沉厚,结体更紧凑,体势更险绝,所谓“右军如龙,北海如象”。此碑是李邕行书成熟时的作品,个人风格显著,董其昌的临作吸取了原作紧凑的结体,用笔更加跌宕灵活,多了几分秀气。节录文字也格外有趣:叶公好龙,已遇真物。罗汉测佛,未了圣心。读来饱含禅机!


第三段临写张芝,董其昌以狂放、连绵的笔法来诠释他心目中的草圣张伯英,千古而下,足为异代知己。第四段临褚遂良小行楷书四行,结体端庄,笔画流美,足备仪范。


←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


末段临怀素《醉僧帖》,这首诗相传是怀素观看南朝张僧繇《醉僧图》后所作的题诗,实际上是作者自己的真实写照,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一个热爱草书的僧人醉后挥笔的浪漫形象。董其昌对怀素情有独钟,临写其《自叙帖》已至烂熟的境地。故这末一段写得尤为飞翔得势,精作无疑。


董其昌于书学一道,终生不辍,自晋唐以下诸多大家,都是董其昌倾心追摹的对象。盘点董其昌的传世书迹,类似如此临诸家合为一卷的长卷书法尚有多卷,其中多庋藏于文博机构,可见董其昌以临摹诸家为能事,不乏炫技的得意。此卷临晋唐诸家,不求其形似,故能意到笔随,妙夺神韵,而运笔中的流美姿态,雅逸风情,则是他满腹学问才华的自然流露。通篇节奏舒朗、和谐生动,极具韵律感。充分利用笔毫行走中提按顿挫的流转变化,从容不迫,形成董氏书法行云流水、神完气足的格调。用笔圆转流畅,时见牵丝映带,纤毫毕现而无圭角,用墨清丽淹润,在浓淡枯湿中蕴含平淡闲雅的格调。无论是临王羲之、李北海、张芝、褚河南还是怀素,董氏都略用原作之意,甚至完全不同于原作。此时本家之笔法和审美愈加明显,更多的是展现出董氏古淡、秀雅的自家风格面貌。在其数十年的临古中,从诸家的深入细致、全面系统的临帖,到掺合各家各派笔意,互转互换的集其大成的临古,都是为了董氏淡雅、秀润、古意的审美理想,围绕这个中心慢慢形成其独特的审美风格。既不迟滞刻板,也无扭捏造作,于平淡中见丰神,于舒朗中见意蕴,终于集大成而开生面,翱翔于前辈诸家间而面无愧色了。


卷前引首有上海朱孔阳题“香光墨宝”四大字。朱孔阳(1892-1986),上海松江人,精鉴别,富收藏,解放后发起成立上海美术考古学社。常年往来江浙诸地,协助文物部门,从事文物鉴定工作。




张瑞图(1570-1644),字长公、无画,号二水、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平等居士等。明代晚期官员、书法家。其书奇逸峻峭,笔势生动,奇姿横生。他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钟并称四大家,然蹊径独出,论者称其有“北宋大家之风”,虽曾列入“阉党”,而其书道则是自可不朽的。张瑞图与黄道周、倪元璐、王铎以独标风骨的雄强书风,力矫晚明书坛的柔媚之习。其中张瑞图略早于其他几人,率先探索了大字行草的转型之路,开启了新的书风。具体来说,其大字探索有几点值得注意:一是折笔换锋,克服了大字书写中笔锋转换聚散的问题;二是注重字形体势,字内空间的营造摆布。三是对于章法布局,注重行气的充盈,形成气势夺人的整篇章法效果。



张瑞图

行书武夷诗

立轴 水墨绫本

262×48.5 cm


题识:果亭山人瑞图

钤印:瑞图、书画禅


张图瑞此轴,劲毫浓墨,奋笔疾书,倾斜倚倒,一气贯注,虽时露其尖利本色,但气酣力沉,并无佻沓之病。张瑞图用笔强调方折的体势,连续换锋,营造出强烈的节奏感,形成了与前代迥然不同的个性面目。张壁观之,如骏马脱缰,有嘶鸣腾跃、啸傲千里之势。



张瑞图

《行书》

立轴 水墨绢本

198.0×45.5 cm


题识:白毫庵瑞图。

钤印:张瑞图印、此子宜置丘壑中

鉴藏印:半丁所得、竹环斋


张瑞图作书行间极宽,字距极密,此轴书写较为缓慢,然又并不一味滞涩,而是时露俊快,数字连绵,一气呵成。故沉着酣畅,极富节律之美。将它张之壁间,远观如线断珠落,急流直下。此幅真力弥满,力透绢素。历时近四百年,绢底已暗而精神不减,是他写得很得意的作品。




张瑞图

《草书陶渊明诗》

手卷 水墨绢本

天启乙丑(1625年)作

26.5×443 cm


钤印:张长公、张瑞图印

题识:天启乙丑,书于东湖之果亭。瑞图。

鉴藏印:韵石心赏、毛紫胤书画印、超诣、痴汉、以商私印、吴景融印

出版:

《张瑞图的书法》(卷子篇一),二玄社,1980年版


请横屏观看


此卷书陶诗,尖锋劲毫,奋笔直书,锐利排奡,有疾风急雨、落花满地之概。不仅以声势夺人,更在点画狼藉中别有一种姿态之美令人叹绝。款署“天启乙丑”,张瑞图时年五十六岁,正是其盛年力作。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