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 显 有 趣 的 深 度 艺 术 美 学 干 货
最近这几天,人教版的教材因为丑被骂上热搜,画事君致力于美学普及数年,写过不少赞扬美的帖子,反响平平,也写过贬斥丑的帖子,过眼云烟,终于看到有一件事,能够因为“丑”被骂上热搜,达到全民级的关注度,竟然感到莫名欣慰,真的,这说明,我们大众对审美的要求提高了啊!这批很丑的人教版教材插画,不仅丑,而且丑的别有用心,将中国儿童的形象画的像唐氏儿,还有一些隐私器官的暴露,令人非常不悦,甚至有很大的声音认为,这些插画是别有用心的。但为什么按说审核应该很严格的教材,竟然没有发现,而这一版教材沿用多年,也没有被广大学生家长和老师发现呢?我猜想,可能有一个原因,是我们丑习惯了。习惯了,所以无视了。反正是教材,又不是艺术品,大概都想着从知识的角度去审核,没想过要从美丑的角度去审核。更何况是数学教材,更和美不美没有几毛钱关系。
中华民族的审美其实一直在线,不管是美学高度到了世界巅峰的宋元明清,还是民国,建国初,甚至文革样板戏,都是有美学高度的。在八九十年代,我们的美学也是朴素而真实的,很多八九十年代的课本,现在看起来也是很不错的。那什么时候我们的审美开始忽然变丑了呢?我感觉,大概是从九十年代末两千年初开始吧。经济忽然腾飞,很多新事物进入,新旧事物的冲击,使得审美失去了秩序,一瞬间似乎不知道什么是美的了。整个社会的美学高度忽然断崖式滑坡。不信你看看我下面列举的这些,难道我们只有教材是丑的吗?城市是由建筑形成的,尤其是一些地标性的建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区域的城市颜值。这座楼就在北四环边上,我以前经常坐车经过,每次都很诧异,为什么这个楼上会造一个便便的形状的装饰物?今年,这个“龙头”终于被围起来了,变成了一个普通正常的立方体。
比如央视大楼一出来,立即被全北京人民形象地命名为“大裤衩”。即便后来命名为“智窗”也没救过来(这名儿说实话像是火上浇油)。天长日久,大裤衩这个外号已经失去了贬义,成为公认的称呼,以至于现在北京人打电话都很自然,你在哪儿?我在大裤衩~吐槽丑陋建筑这项活动正规化以后,就成了一个评选“中国十大丑陋建筑”的活动,从2010年办到了2016年,整整6届。看完这些候选城市建筑的照片,突然觉得央视大裤衩和盘古大观已经很美观了,只剩下一个念头:你对人类的审美下限一无所知。洒家不但不太懂蟹腿在建筑学里算是什么构造,更是生平第一次见到建筑上安装腿毛的行为。这只大闸蟹是2017年新鲜出炉的,2017年啊!没想到吧,2017年还有这样的审美。往前追溯的雷人建筑,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造不了。福禄寿三位神仙大概是从年画上原比例放大的,2D变3D,极具视觉冲击力。它凭借极富人文精神的设计,逼真的造型,成功入选第一届“中国十大丑陋建筑评选”。我看到之后简直没有办法评价,本能地打出一串哈哈哈哈哈哈。湖北稻花香酒厂看了之后,激动地直拍大腿,赶紧也造了一个......看到大楼远景,就仿佛已经喝了二两,醉醉的......不知道这是设计师的创意,还是甲方的诉求,这种创意,就像仓颉造字一样,只有采取象形大法,才是“名副其实”。太低估开发商和设计师的野心了,他们要建一套,还有篮球、足球、排球......但我有点不敢靠近,感觉狙击手正在方孔里暗中观察,随时准备干掉我。很多东西丑,主要是因为当代色彩审美问题令人一言难尽。要表现民间文化艺术的活力,完全不用搞得这么五彩斑斓,真的。这些丑到逆天,或者山寨奇葩的建筑,也不能全甩锅给建筑师。
毕竟建筑师呈现的,其实更多的是甲方爸爸的审美意志。当政治审美与权力审美占据话语权时,中国现代的城市建筑美学,就会严重缺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国家确实曾经经历过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动荡和经济匮乏,可以解释审美水平没有经济水平做基础。但是,就算是经济最差的文革时期,我们也没盖出这么丑的楼啊!北京二环附近几十年的苏联式楼,我就在那里面住了好几年,看上去一点也不丑啊!北方线条粗犷,因此皇家园林的红墙黄瓦气势辉煌;江南山清水秀,白墙黑瓦的苏州园林应运而生;东南多山地丘陵,林木密布,因此有防风雨、抗地震、防御外敌、能容纳一整个大家族的福建土楼,集实用与美观于一身。
①建筑的审美价值和它的伦事价值密切相关。建筑的审美标准不仅要求使人感官愉悦,更重要的是恰当地表现形象本身所包涵的伦理的、政治的内容。②建筑艺术的形式美直接来源于功能内容和工程实践。中国建筑的形式美首先是它的群体美、序列美。这种总体的艺术气氛又都以满足礼仪和生活实用的要求为基础。即使是一所四合院住宅,它的布局和体量也都体现了封建家族中尊卑、长幼、内外、嫡庶、期服等不同等级人的生活地位和待遇。③重视环境的内在意境甚于单纯的造型美观。天坛以苍翠的松柏林海为基调,将洁白的圆丘和湛蓝的祈年殿衬托得突入晴空,形象极为圣洁肃穆。为了深化环境意境,还很重视运用象征手法,以布局、造型形式、形象模拟、匾联题字等,激发人的联想,如天坛的造型、色彩和布局以及许多与"天"(阳)有关的数字,突出地象征了古代人们对"天"的认识。
我们的祖先,用四个字概括了这些原则——“天人合一”。而现在,大量平淡无奇,普普通通有点丑的建筑产生,原因是“天人合一”被改成了“多快好省”。“美”因为不实用,而常常退居次要位置,成为被忽略的对象。但是这些奇丑建筑的出现呢?原因不是穷,而是“作妖”。什么是作妖?就是东施效颦,以丑为美。根本原因,文化断了。一群根本没见过美,无法感知美的人,如何创造美?有一些公号搬出了台湾设计的小学生教材,说这才是给人类看的教材,意思就是大陆水平落后,我想说,其实台湾也不都是好看的设计,关键看出自谁手。大陆也有很好看的设计,但遗憾的是,往往越是官方出品,往往就越是雷点很多。比如,前几年,央视春晚猴年吉祥物“康康”的模样,被内地网民批评造型“奇丑无比”。
这是啥!!?这是台北市“2016台北灯节”主灯“福禄猴”,是一只葫芦形状的“光雕猴”。光影投射在身上会幻化成不同造型,台湾网友基本崩溃,魂淡!比大陆的“康康”还丑!“为什么(台北市长)柯文哲会同意这种东西可以放在路上?”“如此默契,感觉祖国统一不远了(政治觉悟又提升了)”官方千挑万选的东西最后往往很丑,这个现象可以举出很多例子,并不只有这一个猴,我用这个例子,是表明不管在哪里,不管什么社会,只要是外行领导内行,就很难摆脱这个宿命。
所以如果一个工程要干的好,领导有自知之明很重要。比如大观园的匾额题写工程,贾政这个领导就做的很好。贾政清楚自己的品味并不是每方面都强大,众清客请他去给大观园题匾额,他再三再四推辞。本想请贵妃娘娘题匾额,但娘娘又没来过,不肯瞎题,只好先题了草稿,做成灯匾,也就是纸糊的匾额,让贵妃过目再定。贾政等听了,都道:"所见不差。我们今日且看看去,只管题了,若妥当便用,不妥时,然后将雨村请来,令他再拟。"
清客们要捧贾政,自然说贾政无所不能,题匾额算个什么事,贾雨村算个什么鸟。
但是让人欣慰的是,封建官员贾政,能正视自己的不足,并预想到这些不足在环境建设上带来的后果。贾政笑道:"你们不知,我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了。纵拟了出来,不免迂腐古板,反不能使花柳园亭生色,似不妥协,反没意思。"
封建社会里的清客,是靠贾政的认可,贾府的供养吃饭的,但此时,他们也并没有多次拍马屁奉承贾政,一定要他题额,而是提出了一个“大家公拟”的民主化方式。众清客笑道:"这也无妨。我们大家看了公拟,各举其长,优则存之,劣则删之,未为不可。"贾政道:"此论极是。"
虽然后来,园内都用了宝玉拟的匾额对联,那也是因为宝玉的“红香绿玉”、“有凤来仪”、“蘅芷清芬”、“沁芳”比清客们的“睢园雅迹”“淇水遗风”、“杏花村”、“泻玉”高了不止十条街。这个工程后来效果很好,贵妃省亲时只改动了一两处。原因首先在于,决策层的品味有一定水平。即便迂腐,起码也是个读书人。以及,决策层对“周围人都会拍马屁”,以及“自己的缺点”这两件事有清晰认知,在不擅长的方面后退,让有能力者(宝玉)出头。最近朋友圈有个很搞笑的事,有位藏家朋友多年收藏楹联作品,在当地斥巨资兴建一座楹联馆,并对公众开放。这本是件好事,但是当地主管部门,忽然通知康有为,李鸿章的对联不能展览。理由是主管意识形态的人员在网上搜索“康有为是好人还是坏人”,答案多是“康有为不是什么好人”;而李鸿章则有贪腐问题,也不能展。所以高中历史书里百日维新的康有为被定性不是什么好人,而反腐也贯彻到底竟然反到了清朝!康有为的书法作为晚清碑学复兴的代表之一,在书法史上有重要地位,而李鸿章的对联则是“曾林左李”四家中不可或缺的一家。但就是因为这样的管理水平,竟然要缺席楹联馆的日常展出,真是滑稽。很多社会审美和城市审美问题,就是这样来的,管理水平低下,还什么都要管。书法馆里面挂什么,画展上展什么,连街上招牌写什么,都要管到字体字号颜色这种程度,这样令人窒息的管理,我们也不用追问中国为什么没出过13亿的《枪击玛丽莲》这样的作品,大概从来就没有任何生长空间给街头美学!
除去管理问题,我最近担心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人们失去对多样性的包容。近年来的网络环境让人越来越多地感到不适,很多时候让人失去了表达的欲望。在一些人的评判标准里,只有是或否,好或坏,就像那个管理人员一样,去搜索“康有为是好人还是坏人”,然而还真有很多网友发问了,还有人回答了,不是什么好人。我们的包容性越来越差了,一些人性多样性的东西,统统被表述为“渣”,各种各样的美好,被简化为“牛×”,“绝绝子”,“赞”,你不站在这边,那你就是那边的,你不支持这个,那你就是敌对的,你说人生不要太卷,那你就是躺平等死的,如果你说躺平不好,那你就是卷王……
我们有数百亿脑细胞的造物主造出的精美绝伦的大脑,变成简单粗暴的二极管,不是这样,就是那样。比如暴露隐私色情是不好的,那么大卫的雕像,油画《泉》中的少女,统统都要打码。暴力是不好的,那么连死都不能说,不能说笑死了,要说“笑不活了”……
西班牙 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卢西恩特斯《穿衣服的马哈》西班牙 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卢西恩特斯《不穿衣服的马哈》
18世纪的西班牙,与同时代的欧洲国家相比,无论是政治、经济、艺术上都是一个落后且衰败的国家,裸体画是当时的宗教和社会风气所不允许的,不仅仅是绘画,工艺装饰上也不被允许。
据说观看时有个机关,两幅画在展出时是叠在一起的,只有拉动一个开关,穿衣服的马哈才会徐徐上升,露出底下那幅裸体的马哈。要不是一早就知道他是18世纪西班牙的画家,我也许会以为是哪个现代艺术家搞出来的。从某个层面上来看,和两百多年之后的今天,人文环境并没有一直进步,也或许还有一些倒退。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案上之文章」
三年来翻检经文,访古求真。文人工匠皆有归属,其间亦有藻练精神。
希望在这个被阴霾笼罩的特殊时期,为您送上一份新鲜空气,一份属于文人的精神慰籍。
编辑部创始人联合签名钤印藏书票编号本500.00元
[ 大16开324页布面精装]
编辑部创始人联合签名钤印藏书票编号本700.00元
民国画事,深情讲述艺术家,专业解读艺术品,直接深入艺术市场。致力于做最好的艺术自媒体,写最好看的艺术文章。——人生不长,你需要读点好东西。关注我们,持续接收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