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是怎么来的呢?
历代铜钱
货币,是商品生产与交换过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的货币,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货币体系。与欧洲、西亚使用金银货币不同,铜钱是中国最主要的流通货币。中国历代货币,是金融与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证。
货币的每一次变化,都体现了当时政治制度、经济体系、社会文化的转变。
“殊钱当”铜布币
战国·楚(公元前475~公元前223年)
长10厘米 宽3.2厘米 重33.2克
1984年上海博物馆调拨
“梁正尚百当寽”铜布币
战国·魏(公元前403~公元前225年)
长5.8厘米 宽3.8厘米 重13.3克
1984年上海博物馆调拨
“半两”铜钱
战国·秦(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直径3.7厘米 重7.1克
1984年上海博物馆调拨
“賹四化”铜钱
战国·齐(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直径3厘米 重5.7克
1984年上海博物馆调拨
战国货币造型不同、重量不一,列国之间似乎有两种货币兑换机制,用于解决跨国贸易的需求。
其一是使用邻国的货币单位。比如,魏国铸造“梁正尚百当寽”布币,“寽”即“爰”,是楚国金币的重量单位,魏国似想以这种货币一枚抵楚国金币一爰。又如,楚国为与魏国交易,铸造了“殊钱当 ”布币,“ ”或为“十斤”二字,“斤”为“釿”字的简省,是魏国的货币单位,楚国似想以这种货币的一枚抵魏国的釿布十枚。
其二是铸造与邻国货币造型相同的货币。“两”是秦国的重量单位,一两等于二十四铢。秦国东扩后与齐国接壤,受秦国流通圆钱的影响,流通刀币的齐国开始铸造方孔圆钱,但仍使用齐国的货币单位。
四铢“半两”铜钱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
直径2.4厘米 重2.3克
1984年上海博物馆调拨
“五铢”铜钱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
直径2.7厘米 重3克
1984年上海博物馆调拨
秦代的半两钱,重如其文,实重半两,即十二铢。汉初沿用半两钱,但实重仅有四铢,贬值了2/3。这是为了增加铜钱供给而推行的货币减重政策,即铜钱的实际重量小于名义重量。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令设在上林苑的钟官、辨铜、均输三个官署专铸“五铢”钱,重如其文,称为“上林五铢”或“三官五铢”。
“小泉直一”铜钱
新莽(9~23年)
直径1.48厘米 重1.3克
1984年上海博物馆调拨
“大布黄千”铜布币
新莽(9~23年)
长5.7厘米 宽2.45厘米 重9.8克
1984年上海博物馆调拨
王莽篡权后,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滥发高面值的大钱、虚增钱值,违背了汉武帝以来铜钱“重如其文”的惯例,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如1枚大布黄千(实重24铢),原本只能当24枚小泉之一(实重1铢),却要作价1000枚,贬值了97.6%。
看到这些铜钱
赶紧回家翻翻箱底
看看自家祖上
有没有流传下来些
不管有没有
看展学点货币知识是首要
赶紧来吧~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吉金春秋——深圳博物馆铜器展
展览地址: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同心路6号)10号展厅
讲解时间:待恢复
▇往期推荐 ▇
▇官方新媒体平台 ▇
订阅号
深圳博物馆
喜马拉雅
微博
深圳博物馆
可关注本微信公众号
回复【开放时间】【场馆地址】【预约】【讲解服务】
获取相关信息
文章转发自深圳博物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