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苏富比2022年春季拍卖,古代书画部倍感荣幸为藏家推出本季封面之作 - 冷枚《高士赏梅图》。本幅清宫旧藏,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创作于艺术家巅峰时期的康熙五十二年(1713),并附乾隆皇帝于继位元年(1736)亲题的诗堂,流传有绪,市场稀见。
文末附专家导赏
冷枚《高士赏梅图》
设色绢本 立轴
100 x 58 公分
估价:10,000,000 - 15,000,000 港币
款识:
癸巳(1713)秋日,仿唐人高士赏梅图,东溟冷枚。
钤印:冷枚字吉臣印、西门画史、染翰五云中
诗堂:
(乾隆帝)村梅开也未,雪里问幽芳。冰玉堆枝伙,琼瑶点径长。逋翁偏耐冷,倩女恰新妆。挂壁娱清瞩,临风散古香。乾隆丙辰(1736)秋七月,御笔。
钤印:惟精惟一、乾隆宸翰、奉三无私
鉴藏印:
(乾隆帝)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养心殿鉴藏宝、乐善堂图书记
(嘉庆帝)嘉庆御览之宝
施怀球印、何咏之印(钤于裱边)
著录:
1)《石渠宝笈》(初编),卷八,养心殿藏九,见《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一册,上海书店,1988,页676
2) 福开森,《历代箸录画目》,页94,见《历代箸录画目正续》(上),北京,2007,页187
3) 徐邦达,《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74,页422
4) 郭味蕖,《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荣宝斋,北京,2018,页320
来源:
纽约苏富比,中国书画,1986年12月4日,拍品编号93
本幅《石渠宝笈》著录书影
冷枚(1662-1742),字吉臣,号金门画史,山东胶州人。从作品纪年推算,早在康熙二十年(1681)已侍奉画院,曾跟随钦天监五官正焦秉贞习画,以人物画见称,参与作品包括《康熙南巡图》、《万寿盛典图》等,专门绘画宫殿建筑及人物部份。其名与焦秉贞相垺,画人物尤为一时冠。
冷枚曾于雍正时期消失于内廷,著名学者聂崇正先生推论因受权力斗争牵连而遭受冷遇,或可能曾寄居于宝亲王弘历府中,成王府画家;亦有一说法指因家庭负担过重,单靠宫廷钱粮未能糊口,因此鬻以自给。
本幅冷枚落款
清代宫廷人物画发展,由焦秉贞、冷枚等开创的「西学派」为宗,到继后的丁观鹏,皆以糅合中西为创作主调。三者在宫中时间互有交迭,师承相授,风格在前人基础上加以变化,要掌握清初人物画之典范,最好从经历了康雍乾三朝、乾隆帝最为赏识的人物画家冷枚作品入手。
弘历继位后,于乾隆元年(1736)便马上召冷枚回画院,虽已至七十五岁之龄,但乾隆仍以特别礼遇对待,照顾到其儿子及家人之生活,钱粮也比一般画师为多;且有着将白画绢给冷枚数块之例,「令伊随意画画」,省却先起稿呈览的指定程序。
冷枚更为圆明园作画多年,以上种种可见冷枚是乾隆极为重视及信任之画师。因年事已高,冷枚大约在宫中服务至乾隆七年便离去,但见《活计文件》纪录,在乾隆八年(1743)时,对一些宫中未落款之画作,乾隆亦下令题上「冷枚」落款,对冷枚之厚爱以及绘画技术之肯定,无容置疑。
冷枚宫中作品多以记录宫中人物活动为主,或有描写古代人物故事,是宫中不可多得的人物画师。然而,收录于《石渠宝笈》中的冷枚作品只有十四件,当中可见的,三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三件现藏于国立故宫博物院,而在市场流通者则更为罕见,本幅则为沧海遗珠也。
本幅御题诗堂
本幅作品纪年「癸巳」,仍康熙五十二年(1713),同年为冷枚再次被召入宫中领衔绘制《康熙万寿图》之时,仍他艺术生涯上的巅峰期。本作品以一曲折灵动的梅树作背景,树下有一红衣高士,在童子开伞挡雪下,寻找梅花一枝,表达手法简洁清晰。人物开脸保留传统「三白法」分染,再施以明暗渲染,塑造出立体感,用笔轻且松,带有温婉雅淡之效果。所绘之高士,虽未有文字指向,但如斯部局,已给乾隆足够的幻想空间。
乾隆帝于乾隆元年(1736)题字于诗堂道:村梅开也未,雪里问幽芳。冰玉堆枝伙,琼瑶点径长。逋翁偏耐冷,倩女恰新妆。挂壁娱清瞩,临风散古香。乾隆丙辰秋七月。
逋翁即林逋(967-1028),字和靖,著名诗人,在西湖孤山过着隐居生活,虽诗歌深受皇帝赏识,但从不追名逐利,只沉醉于书法、吟诗、种梅、养鹤之中,故后世以「梅妻鹤子」见称,画家虽没有指明本幅图中高士是谁,但使乾隆帝想起林逋的典故,彰显出乾隆对汉文化之了解。
本幅收录于《石渠宝笈初编》,经乾隆及嘉庆鉴赏,上有钤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养心殿鉴藏宝」三玺及「嘉庆御览之宝」。在画作右下方另有「乐善堂图书记」印,乐善堂仍乾隆年轻时之书房,初设在圆明园桃花坞中,后雍正即位,乾隆随父皇迁居紫禁城内的西二所,当中第一重殿崇敬殿内,即为弘历读书写作之处「乐善堂」,此意味着,本作品完成后,很早便收到乾隆手中,亦为聂崇正先生推论之佐证。
本幅乾隆御览之宝
本幅清宫鉴藏印玺
本幅御制诗所钤印玺
本幅全景
「乾隆御览之宝」亦同时于本季「艺萃流芳—吴权博士藏珍专场」呈献,可兹参考。
乾隆帝御宝太狮少狮钮寿山石玺「乾隆御览之宝」
专家导赏
4月27日
点击「阅读原文」(READ MORE)关注拍卖
文章转发自苏富比亚洲,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