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中叶皇太极的大金以猛虎之势对崇祯帝的大明展开强攻,那时的中原大地想想就是满目疮痍,流民遍地,战争的狼烟扫荡一切大明的秩序,继而衍生出新的世界,新的规矩。
寻着时间的脉络,我们知道还没有被外族侵略时的大明有来自欧洲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陆续或明或暗地畅行海上,将东方的香料、丝绸、茶叶、瓷器等源源不断地销往东南亚、西方。金人一来,大明覆灭,覆巢之下无有完卵,烧瓷器的窑口滞烧了,种茶叶的茶园烧焦了,原本的贸易系统被打乱。没关系,逐利的商人总能嗅到发财之地的所在。此时,东边的日本正值德川幕府的天下,闭关锁国下的江户城一片繁荣、富足、祥和。精明的荷兰商人嗅到此时的日本有名为“有田烧”(ありたやき)的瓷器,于是绕路日本,继续赚钱。
1
●北宋
●青白釉刻花缠枝花卉纹梅瓶
●上海观复博物馆藏
2
●12世纪中期
●高丽青瓷镶嵌梅竹柳芦水禽纹梅瓶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追本溯源一番这“有田烧”的诞生谱系是这样的:中国—朝鲜—日本。
16世纪中叶,刚刚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要奉行“天下布武”的信条(是不是看着很眼熟),即“欲征服世界,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先征服朝鲜”。1592年,丰臣秀吉信誓旦旦要征服朝鲜,结果是,这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狼子野心!万历皇帝派兵援朝,文禄庆长一役后,丰臣秀吉落寞而归,俘虏一批精通各行各业的朝鲜工匠回家作为补偿,其中有一治瓷匠人名李参平。朝鲜半岛自7世纪起与中国历朝交往密切,大量越窑、龙泉窑等窑口青瓷源源不断地输入朝鲜半岛,自此朝鲜的烧瓷工艺日渐成熟并且形成了属于自己风格的“高丽青瓷”。李参平此时已是烧瓷高手,被日本人俘获后,在日本开启了属于他的另一番制瓷人生。
3
●五代
●越窑青釉刻花海浪龙纹碗
●上海观复博物馆藏
4
●12世纪
●高丽青瓷荷叶水禽纹花盆
●波士顿美术馆藏
公元1616年久居日本的朝鲜人李参平在有田东部地区的泉山发现了能制作上乘瓷器的原料—瓷石矿,从而,烧制出了日本最早的白瓷,被称作“有田烧”。
▲ 上海观复博物馆东西馆部分外销瓷
“有田烧”的制作工艺跟中国陶瓷烧制的72道工序如出一辙,也是先从矿区采取瓷石,再以人工用铁锤敲碎,用水碓舂(chong)打成粉状。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也就是俗称的“不”(dǔn)此处念dǔn。反复清洗揉捏,使泥中没有杂质且水分均匀。
▲ 《陶序图》部分
《陶序图》七十二道工艺
可微信小程序搜索“观复导览”详细了解
随后是拉坯、印坯、利坯、晒坯等工序,直至器物成型。待泥坯干透,在表面画上底稿并涂色,再施釉,施釉工艺看似简单,却是极为重要和较难掌握的一道工序。要做到坯体各部分的釉层均匀一致,厚薄适当,还要关注到各种釉的不同流动性,然后入窑,烧制时间约一昼夜,温度约1300度左右。烧窑完成后,再次对瓷器进行描金彩绘,继而再次高温复烧器物即成。一个月左右经过众多匠人之手,颜色鲜艳明亮的有田烧就此诞生。尽管小编用文字详细讲述,但是文字表述永远取代不了实地观察与亲手尝试的“临摹”。
▲ 上海观复博物馆 之泥塑《陶序图》部分
▲ 上海观复博物馆 之泥塑《陶序图》部分
“有田烧”是因其出生地而得名的日本瓷器,但我们在器形、颜色、装饰、工艺上依然能看到中国瓷器的影子——青花、矾红、描金。它的自成风流得益于中国陶瓷工艺和文化流入,后又经日本人的创新。
5
●清康熙
●青花矾红描金松鼠葡萄纹将军罐
●上海观复博物馆藏
6
●18世纪
●青花矾红描金花鸟瑞兽纹将军罐
●托普卡帕宫藏
17世纪的日本,丰臣秀吉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新的王朝属于德川家。此时德川二代将军德川秀中继续实施老爸闭关锁国的发展政策,只留长崎一处港口对外贸易。被荷兰商人闻到商机的“有田烧”,因为在长崎附近的佐贺县伊万里港装船,所以也被称为“伊万里瓷”,到明治时期制作的“有田烧”故又被称为“古伊万里”。江户时期的“有田烧”会使用红色与金色的颜料构成绮丽的图案,因此这样的装饰手法被称为“浓染付”、“金襕手”。其工艺就是在瓷器大片乳白色背景下,巧妙地利用颜色鲜明的红、青、绿、黄等色彩描绘花草动物纹样,并以染锦为主,彰显和谐高贵。这种风格的瓷器为当时西方人喜欢,所以明末清初期间,日本“伊万里瓷”垄断了东亚地区50多年的外销瓷路,直至康熙年间,大清政局稳定,社会太平了,这个重要的外贸商品才重新回到景德镇的外销瓷大军中。
● 参考书籍:《乱世终结者:德川家康》
温 馨 提 示
疫情防控期间,上海观复博物馆仍处于临时闭馆状态,开馆时间请大家持续关注馆方公众号、微博。
上海观复博物馆
邀您 扫码 · VR 全景 云游
文章转发自观复博物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