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瓷博拍讯|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30件单色釉馆藏珍品,时代瑰宝,花落谁家?

  • 中国陶瓷杂志
  • 2021年10月23日05时
这篇文章是 2014 年华艺拍卖《峥嵘岁月·红色官窑》——前轻工部陶瓷研究所拍卖专场曹新吾老师撰写的序文,现在读来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文献意义,其中大篇幅描述了部所对单色釉的研发创作的辉煌,其成果来之不易。本次征集的 30 件轻工业部陶研所 研发创作的单色釉,件件工艺精湛,色彩美轮美奂,所有拍品曾在轻工业部陶研所陈列室陈列,拍品底部基本还保留了轻工业部陶研所的原编号图标。为了这一难得的时代陶瓷瑰宝,费劲周折将三十件作品征集上拍,我们本意希望收藏有识之士或博物馆集中收藏而不流散,因此,该组标的我们首先做为一个标的整件优先拍卖,起拍价为230万元(估价230万元——450 万元),若无整体竞买者,再采用单件标的逐一拍卖。


当代“官窑”千秋“国瓷”

—— 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 60 华诞巡礼



在瓷都景德镇,人们至今仍不约而同地将一个去处称为“部所”这里研制出来的高档瓷器不是中央国家机关专用,就是外事国礼清单特定,历来都被视为“国瓷”。加上机构性能诸多方面皆与昔日的“造办处”相近,


又被业界喻为“当代官窑”。它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


一记忆:岁月如歌


(一)渐远的曙红


1954 年 8 月 5 日的那一抹晨曦,永远是“ 部所人”记忆里天地向他们祝福的最美吉祥物。它是那样的红,红得就像千年窑火,又像火中祭红,更像红日喷薄欲出前九霄瑞气特地预示的未来光景。因为,就在这一天,“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的前身一 “景德镇市陶瓷实验研究所”经批准正式成立并隆重挂牌。


可以说,揭牌时研究所便已肩负起让中国陶瓷走向世界的神圣使命。它接受的第一批任务就是中德( 东德)、中罗 ( 罗马尼亚 )、中阿 ( 阿尔巴尼亚 )、中波 ( 波兰 ) 等 11 个国家的技术合作。9 月,中央又将为捷克斯洛伐克提供一次烧成瓷器技术资料和为波兰阿尔巴尼亚烧造精细瓷器、颜色釉、釉上彩样品的援助社会主义国家的任务交了下来。


唐宣宗李忱( 瀑布联句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于世界,陶研所” 的研究成果也应属于世界。绝高的起点,预示了它一定会像九天银河般借崖扬瀑,凭原成川,高歌猛进,奔向飞起 1954 年 8 月 5 日那抹红霞的浩瀚大海, 并在万里涛声中挟雷走霆,跃鱼化龙,演绎出中国现代陶瓷史上无限的精彩。


(二)醉心酡红


1955 年 6 月 25 日,中共江西省委决定将已由景德镇市委从“景德镇市陶瓷实验研究所”再度易名为“景德镇陶瓷研究所"。一字之易,也表示品牌名片提档。如果说,建所初衷是烧造“建国瓷”,换牌之后,在继续完成援外任务的同时,已将内需项目定格为国家用瓷。所以,在 11 月底完成中央下达的向保加利亚提供制瓷资料等支援社会主义阵营政治任务后,1956 年7 月 23 日,便接受了生产国家用瓷的光荣任务,第一批国家用瓷也与 9 月 21 日试制成功。


1957 年 6 月 28 日,“陶研所”改名为“江西省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同年 10 月又更名为“江西省轻工业厅陶瓷研究所”,正式明确划归江西省轻工业厅管理。


1960 年,完成国家用瓷 67000 余件。


1962 年,完成大使馆订瓷 2900 余件,荷兰订瓷 1500 件,国家礼品瓷 600 余件,展览瓷 2400 余件。


1965 年 2 月,轻工业部硅酸盐工业科学研究所陶瓷室迁并景德镇陶瓷研究所,上级决定其改名为“第

一轻工业部景德镇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


陶钟瓷馨的最强音,奏响在昌江两岸,珠山之巅。


( 三 ) 胜春的霜红


正当“部所人”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无比的自豪感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之际,“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狂风暴雨席卷神州大地,浩劫来临。从 1966 年至1968 年,连续三年的“破 "(“破‘四旧’”)、“砸”(“砸领导班子”)、“揪”(“揪斗‘走资派’和‘反动学术权威’、‘牛 鬼蛇神’)恶浪的冲击,使原本欣欣向荣的“部所”工作全面瘫痪。特种工艺龙船样品及珍贵古瓷和许多外文资料统统付之一炬,157 人被打成“现行反革命”。一场又一场的批斗侮辱、游街示众、牛棚折磨,使得不少人身心具残,有的甚至含冤去世。1968 年,陶研所还被无知地撤销,上同被撤销的陶瓷学院草草凑成“景德镇市向阳瓷厂”。


然而,风狂雨骤,实为彩虹耀天之始。就在以空牌子下“科研连”名义保留的 20 人也被转入“景德镇市宇宙瓷厂”的艰难日子里,分散多处的广大干部职工仍在暗中为将来恢复原有建制、承接国家任务做各种准备。这真有点像传说中窑户女儿为烧成祭红而纵身烈焰的悲壮。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崇高理想支持下的“部所人”终于盼到了这一 - 天。1972年 7 月 7 日,中共江西省委批准恢复成立“江西省陶瓷研究所”,行政上由省轻化局、景德镇市革命委员会双重领导,干部由中共景德镇市委管理。


走笔至此,不禁使人想起一位哲人的慨叹: 瓷虽小道,却关乎国运。而风雨飘摇中,由老所长方综等一群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者以不弯脊梁和不垮信念撑起的“部所”框架,又令我忆起唐玄宗一首比宣宗〈瀑布联句》更带前瞻性的< 四面寺瀑布》:“穿山度石不辞劳,到底还它地步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975 年,履新的“陶研所”根据上级指示,全力投入毛主席生活用瓷的研制。干部职工将之作为1975 年的头号任务,特定代号为“7501”。同时,还绘制了其他中央首长专用瓷,并圆满完成了上海锦江饭店迎宾瓷的烧造任务。


1977 年 7 月 1 日,包括由“陶研所”承制的花钵、茶具在内的首批毛主席纪念堂用瓷启运北京。


1978 年 8 月 10 日, 轻 工 部 以 [78] 轻 科 字 第058 号《关于整轻工业科研机构领导体制的函》明确“陶研所”,重新隶属于轻工业部,改名为“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实行轻工业部与省市双重领导,以轻工业部为主。


1993 年 2 月,中国轻工业部在机构改革中撤销,改为“中国轻工总会”。1995 年,轻总人教 [1995]3 号文通知,“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更名为“中国轻工总会陶瓷研究所”。


1999 年,根据国科发 [1999] 197 号文《关于印发国家经贸委管理的 10 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转制方案的通知》,“陶研所”并入景德镇陶瓷学院。但仍具法人资格地位,为独立对外开放的技术开发型科学研究所。


2000 年 10 月 25 日,根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1999]57 号文件和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2000]43 号文,定名为“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一路走来,“部所人” 眼里的“部所”前后已经历十个驿站。坯利途中尽管也有风霜雨雪,也有阴晴晦明,他们始终是一步一个脚印,一个脚印一丛鲜花,伴随着的则是曲曲响遏行云的国瓷颂歌。


( 四 ) 涅磐的梵红


传说中的凤凰是人世间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就要投入熊熊烈火中,经受巨大的痛苦和磨砺,尔后重生,涅磐后的凤凰变得更加美丽、祥和。


1999 年 7 月随着管理体制改革,属地化管理瞬间到位,昔日“部所”仿佛一夜间被坠入危机中,犹如凤凰投身烈火。差额拔款,何去何从,研究所面临着生存的重大挑战与严峻考验。


令人可喜的是,十多年来研究所通过更新观念,深化改革,争取政策,转换机制,探索出一条富有生机与活力,积极性和发挥自身优势的发展模式,职工收入不断增长,发展动力不断增强,研究所在重新崛起中实现了凤凰涅槃,似祭红般闪耀出绚烂的光彩。


经过十余年来的发展,研究所的基础条件、文化建没得到充实完善与提高,初步形成了公益三大平台: 国家陶瓷检测中心、国家日用陶瓷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中国陶瓷) 杂志社 : 科研四大中心 : 传统陶瓷研发中心、装饰材料研发中心、特种陶瓷研发中心、机电热工研发中心 : 文化五大基地 : 艺术创作、仿古与传承、现代官窑、佛教陶瓷、炊具文化。彰显出研究所行业的影响力,在陶瓷科研领域内的开发能力,以及厚重的陶瓷文化底蕴与艺术实力。除此以外,研究所的整体形象大为改观,研究所的环境更美了,文化更浓了,历史韵味更厚了,人气更旺了,极大地促进了研究所的发展。


二回眸:丽日经天


(一)究天人之际


相传,早年一窑户请铜匠来家做壶,因见铜屑落于釉中能烧出艳丽的红色,便发明了霁红。笃信道教的明嘉靖皇帝亦是在炼丹时偶尔发现铁与铅同炉会生成黄色,让官窑依法炮制,烧出了象征皇权的黄釉瓷器。


一自识得天机,如何贯通人天也就成了埏埴业常说常新的话题。


中国素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说,又尤重天人合一。而巧夺天工也好,秀为地标也好,关键都在人。作为共和国最早成立的陶瓷科研机构,“部所” 不仅延续了景德镇千年窑火,更聚集了大批行业精英。这些老艺人与科学技术人员穷通于天人之际,研制出一系列新配方、新釉色,为繁荣和发展享誉世界的中国陶瓷艺术作出 了锦上添花、花上点金的卓越贡献。


“部所人”最津津乐道的是坯釉改良。


自宋代北方白瓷技术随移民传到景德镇,白釉一直是柴窑高温烧造。由于柴窑是平焰式的,本烧室高且长,以致温度极不均匀,严重地影响了细瓷生产。要避免这一因窑式带来的弊端,最根本的是改造窑炉,但当时的物质条件不允许,唯- 的替代办法就是降低坯釉烧成温度。1955 年,他们采用乐平礼林里瓷矿石试制出低温白釉,施于细瓷坯胎上,放在二白釉窑位处也烧出了洁白的细瓷。


解决了窑温与釉温的矛盾,新问题又出现了。由于地方窑口急剧增加,松柴已变得十分缺乏,必须以煤代柴。这就有了随之而来的问题,在柴容里能烧成的还独配方并不适应煤窑烧成参数。好在江西瓷业公司已经进行过两次柴改煤实验。据文献记载。与柴套用的石灰和相比长石釉可能较为适宜于煤窑。因此,那所人及时转向了对长石物的试验。经过多次配方,获得成功。


1960 年,他们又以东掉高岭土为主加入少量的枫源高岭土、南港瓷石、瑶里瓷石组成瓷胎 ; 以星子石英、星子长石、临川高岭十等组成瓷釉,不仅特别适应煤窑烧成,白度还高于此前国家用瓷。


长石釉瓷器在生产上稳定后,科研人员接着又研发了“长石质瓷胎釉”。这种坯釉白度更高,且无针孔,也无波浪纹,被称为高白釉瓷。


在计划经济年代,根据统筹兼顾的原则,轻工部对“ 陶研所”的定位是全国日用陶瓷科研中心、测试中心、情报中心。为此,科技人员每年都将研究坯釉的课题列入科研项目。从 1954 年到 1961 年的 7 年间就试验过 104 个坯釉配方,并择优向外推广,为瓷业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与坯釉改良一同彪炳史册的是颜色釉创烧。


明代的景德镇便能惟妙惟肖地仿制官、哥、汝、定、钧五大名全宝和四方名资。“陶研所” 成立时,由于政治因素,许多颜色釉都工度中断生产,到了即将失传的地步。是颜色称名家李其才聂物华、好标,余略民、左冬药、余一龙、陈湾高等老艺人通过两年多的势力 . 才快复烧法。复烧成功的高温颜色稻计有架红钧红郎密红、美人解、窑变花釉、宋钧花釉、宋钧釉、乌金釉、茶叶末、三阳开秦、龙泉、影青、天青、冬青、豆青、粉青、梅子青、毡包青、祭蓝、珐蓝、法翠、法花三彩、釉里红、大纹片、中纹片、小纹片等 28 种。同时还恢复了淡绿、哥绿、松绿、瓜皮绿、翡翠绿、鱼籽绿、鱼籽松绿、象牙黄、胭脂水、炉黄三彩、矾红星地等16 种低温颜色釉的烧造。


景德镇传统颜色釉的着色剂不外乎是铜、铁、钴及其混合著色四种。为寻找新的色谱,他们打破了传统配方的限制,尝试用铬、锰、速烧成电镍、钛等其它氧化金属做着色剂,并找到了多条色釉配方路子: 1. 基础釉加尖晶石彩釉 ; 2. 基础釉加特制色基 ;3. 基础釉加釉下彩料;4. 基础釉加工业用氧化金属 :5. 基础釉加某种着色金属或彩料加补助材料。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很快就新创了玫瑰紫、丁香紫、荔枝红、枣皮红、火焰红、窑黄、珐黄、海青、墨青、玉青、茶青、豆绿、翠绿、墨绿、棕釉、金星釉、钛花釉、虎毛釉、枣泥釉、孔雀花釉等 24 种高温颜色釉和天蓝、深蓝、深茄、淡黄、正黄、深绿、特别是苹果绿、金星绿、鹦哥绿、李子红等 12 种低温颜色釉。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面对神奇的石与火的艺术,陶瓷科学技术工作者们能这样脱胎换釉,真有点像女娟炼石补天,道家点石成金,米芾拜石通灵。达尔文说,生物世界的法则是物竞天择。我们也可以说,科学艺术领域的规则是异想天开。




( 二 ) 通古今之变


“五”在国人心目中永远是个神秘的数字。( 易 . 系辞上》:“天数五,地数五。”说来也巧,- 些在大小领域成气候的城市,或明或暗几乎尽与“五”有关。北京是国都,成于东西南北中“五方”之 " 中”。自贡是盐都,成于酸甜苦辣威“五味”之“咸” : 抚顺是煤都,成于红黄蓝白黑“五色之“黑”; 个旧是锡都,成于金木水火土“五材”之“金”: 景德镇是瓷都,成于水火木金土“五行”之“火”。


一只明代青花盘上就留有练字容工随手写的这样四句诗“水土道为美器,还须木火通明,非全莫由我得, 发炼五行始成。景德镇有着不息的千年窑火,传承的也是千年窑火。


局外人眼中,千年窑火总没有变; 做瓷人知道,千年窑火不断在变。


“生生之谓易。”深明易即变易的热工课题组全体成员以不变应万变,开始了窑炉的大胆革新。1955年, 景德镇第一座 5.6 立方米小型倒焰式煤窑试烧。窑温可达 1350C,产品质量接近柴窑水平。


由小型煤窑扩大试验,课题组洞悉了煤密热工特性,制定了窑内烧成曲线,并摸索出鉴别火焰性质和温度的方法,掌握了氧化期前后阶段,还原期前后阶段,中性焰或弱还原焰期的温度变化、火始特征和投煤规律,且熟法了保证气氛和升温的要领。在此基础上,进而设计大型圆形倒始式煤窑,并于 1957 年建成具有当代先进水平的圆形简易煤窑。瓷器烧成煤窑化,改变了千余年来的窑炉史。


对窑炉的改革,一方面是为适应新燃料,亦即技术因素: 另一方面也是为适应新品种,亦即艺术因素。


柴窑时代,陶瓷彩绘艺术只有釉下、釉上两个部分。20 世纪 70 年代,“部所” 发明了能隔绝化学颜料毒素的“釉中彩”。袖中彩纹饰融于釉层里,如镜花水月,美不胜收。热工课题组结合工艺室和艺术室的“釉中彩”科研项目,自行设计试验成功“高温快速烧成电热隧道窑”。这比 1957 年引进的以煤为燃料的“隧道式锦窑”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它占地面积较小,功率较小,温差较小,热效率反而高,调节温度更灵活,正好满足了釉中彩高温快烧工艺的要求。

新世纪的研究所没有停止其在窑炉方面的探索步伐,2010 年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项目“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在陶瓷梭式窑上的应用研究”,通过该项目研究开发新型节能窑炉。传统的陶瓷烧成窑炉特别是间歇式窑炉是一种高耗能的热工设备,其热能利用率极低,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能源,而且污染了环境。本项目利用回收的烟气余热加热助燃风,提高燃烧效率,并通过变频技术控制烟气排放,具有节能环保特点,为陶瓷燃气梭式窑的升级换代和节能减排作出贡献。


“风耶火耶, 造一方宝地 ; 圣乎神乎,佑万世陶民。”今日重读这幅饶州古联,再回顾由千百座柴窑、煤窑、油窑、电窑、气窑谱写的火的诗篇,最容易想起的可能就是 " 部所”创烧的那些光彩照人的“建国瓷”、“展览瓷” ,和瓷上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以及那经天纬地的神秘数字“五”。


( 三 ) 创万代之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之台,起于累土。为夯实千秋大业基础,“部所人” 特别注重应用学科尤其是基础学科的研究。据“庆祝建所三十周年资料”之一的《三十年科研项目》统计,前 30 年立项的科研课题就有 340 多个。其中取得成果的 50 多项,推广生产的 91 项,结合生产技术改革的 82 项。接下来作为“庆祝建所五十周年资料”的《科技成果汇编》(19752004) 又增加各类研究成果 97 项。这里仅举匣钵一例。


匣钵虽是窑里最不起眼的垫底物,赖其烧成的精美瓷器却居于生产链的最高端。所以他们把提高匣钵质量列为长期性的研究课题,前后经历了好几个阶段。


镇窑旧式匣钵原料多为半硅质和高硅质粘土,烧成温度在 1200- 1300C 之间,只能用一二次,有 “一次匣,二次响匣,三次港下”的谚语。1958 年大量推广煤窑,对匣钵提出了更高要求。科技人员急生产之所急,用在乐平调查时发现的一种含氧化铝高达30%- -40% 的粘土作材料,改变原配方,使其形成莫来石一堇青石形态的新型匣钵。烧成温度在 1350°C以上,平均能使用 20 次左右。它的研发,从多方面适应了煤窑对匣钵的要求,在扩大精细瓷生产上起了关键作用。


1980 年,继续提高莫来石堇青石质匣钵性能的研究取得新进展,这就是对本材质采用结合粘土混合球磨 ( 或加入部分熟料 ) 和泥浆湿法配料。它使匣钵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吸水率 16.13%,气孔 33.7%,高温软化点负荷 1460℃,耐火度高达 1650℃,时匣钵能烧 60 次左右。此项成果在杭州瓷厂推广时,获萧山县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


科研人员还发明了一种粘土一熔融石英质新型耐火材料。用它制作 8 吋、9 吋、4 呎、8 呎等规格匣钵,平均可使用 65 次,荣获轻工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和省市嘉奖。


我曾戏言,历史天际线上那海市蜃楼化了的景德镇剪影远看似乎都是用匣钵垒成的。今天,这些托身于宝匣仙钵的琼楼玉宇仍在神话般地节节逼近苍穹。


三花絮:卿云焕彩


( 一 ) 播芬植芳


在英语里,中国叫“China”, 瓷 器 也是 "china” 。顾名思义,瓷器就是当然的国家名片。

丝绸之路上,商旅持着这张名片,一条陆上陶瓷之路在驼铃声中形成。


航海之路上,郑和持着这张名片,一条海上陶瓷之路在帆影片后延伸。


六十年来,“部所人” 也是持着这张名片,足迹遍及五洲四海,传播中国陶瓷文化。


由“ 部 所”1984 年 编 撰 的《 三 十 年 大 事 纪》( 1954- 1984 ) 中记载了不少对建交国家传、帮、带的信息。很短的时间里,他们专门编写了详细的外文技术资料,烧制了每阶段所需教学样品。在系统培训各国来华实习人员的同时,还派遣工程技术人员支援其所在国的陶瓷工业建设。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部所人”在以瓷会友的次次雅集中,不仅自己对陶资文化的认识步升华,就连他们衣褶里带回的那些异国风情,创作时都悉数化为眼底波澜、笔下云烟。怪不得十易其名的一个研究机构,能始终领导华夏陶瓷新潮流。


( 二 ) 主雅客勤


常言道主雅客来勤。作为茹古涵今的陶瓷科学殿堂,这里长年嘉宾云集,高朋满座。


前引张三十年大事纪) 与另一册资料性的 < 三十年回顾 )( 1954- 坦 1984),真实再现了20世纪“部所” 门前车水马龙的情景。


国际方面,先后有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新西兰、阿富汗、南斯拉夫、越南、日本、英国、美国、法国等 30 多个国治家的改要、使节、文化学者、民间团体来此参观。据资料统计,“文革”前约 150 人次。改革开放后,来所参观、采访的外国人士与 8 具增。从 1978 到 1983 年的数据看,国外来宾 1200 多人次,平均每年 20 多人次。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玛鲁沙王量,中英友好协会主席李约瑟及夫人,新西兰陶资工艺美术考察组想长特治天,白利南,美国比省美术资器公司主席海伦 . 比好夫人 : 及区经理弟兰克,康圣提洛,首席雅盟家美里斯”艾因领,中日友好协会全国本部顾问西园寺一,英国前驻华大使、古陶瓷研究学者约翰·艾惕思,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及夫人秦惠君,英国陶瓷代表团团长约翰·安东尼·普林的名字,都灿然出现在贵宾簿上。


国内来宾,据 1978 到 1983 年 的 统 计 达 到18400 多人次,加上之前和此后,应过数万。其中,有业界同仁,也有省部级高官,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董必武,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康克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杨成武,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等,都曾来所视察。董必武副主席还即席赋诗一首:

昌南自昔号瓷都,中外驰名誉允孚。

青白釉传色泽美,方圆形似器容殊。

艺精雕削神如活,绘胜描摹彩欲敷。

技术革新求实用,共同跃进是前途。


“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直到现在,与当初“部所”对口活动相著的一年 - 届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依然是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国籍的“石与火的艺术”痴迷者聚会的世界性沙龙。


三蕴秀含章


寂园叟( 甸雅〉曾这样叹息 :“ 画纸绢者不屑于画瓷也,而能画瓷者,又往往不能画纸绢。” 他说的其实是艺术的雅俗问题。这个问题,咸同年间在以程门、王少维、 金品卿为代表的新派粉彩画身上虽已得到部分解决,但那不是自觉的。至民国,以王琦为首的“珠山八友”进了一步,也仅限于“月圆会”成员。说白了,这不是评判个人能力,而是考量一代人是否有清醒的陶瓷理念。它需要有一个或一批优秀的艺术团体来大力倡导,多方实践、共同推广。“陶研所”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上都具备条件。它既有以王大凡、刘雨岑为代表的“珠山八友”成员和家学渊源深远的“八友”子侄如汪桂英 ( 父汪野亭 )、王锡良 ( 叔王大凡 )、徐天梅( 父徐仲南 )、刘平 ( 父刘雨岑 ) 等艺胄,也有王步、曾龙升等一大批创造 过民国时期瓷业繁荣局面的巨擘,还有张志汤、龚耀庭、章鉴等在各自领域独树一帜的大腕。人人技跨不同质材,个个艺通多种形式。


这是个继往开来的团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制瓷圈里只要听到有上述人员及潘庸秉、李盛春、吴成仁、黄海云、蔡寿生、杨海生、杨秦川、蔡金台、王雪如、康家钟等的新作面世,莫不驻足以待。


这是个学贯中西的团队。他们对西学的理解,已不是上世纪初献东渐的新奇,也不是后来中西合壁的拼接,而是融汇中西的适达。他们继承古代优秀传统,也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他们整理历代也翻译西方各国的治陶新篇。他们将世界同行迎也自己率队走出国门。尤其令人难以想到的是,所里情报文语种齐全,以数1964 年 8 月 15 日在北京外语学院工作的泰国、英国、日本等 29 个外国专家特地结伴前来参观考察。据不完全统计,60 年来所里不但编辑了《中国陶瓷》、《陶瓷情报》刊物,还出版了《中国的瓷器》、< 景德镇陶瓷史稿》、《瓷器的彩绘》、《陶瓷的烧成》 、《煤气烧窑技术问答》、《景德镇瓷雕艺术的新面貌〉、《景德镇颜色釉发展概况》、《瓷用耐火材料工业〉、《在瓷业机械化的道路上〉、< 窑炉与热工技术的发展》、汇聚,《精细瓷与工业用瓷》以及 < 日用陶瓷译文集〉、〈陶瓷 工艺及设备译文集〉、《国外陶瓷工 业标准〉、< 窑炉译文集〉等专著、译中国著 20 多种,制、修订了 100 多项日用陶瓷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


这是个大师辈出的团队。从上世纪后期起,这里几乎成了大师的摇篮。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王锡良、张松茂、李进、张育贤、戴荣华、心还徐亚凤、何叔水、杨苏明、王怀俊、饶晓晴。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汪桂英、涂金水、刘平、舒慧娟、戴玉梅。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 程永安。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徐子印、王秋霞、张吟玲、解强、杨青、外代董伟、涂志浩、余磁、张慧、辛婷、曾军。


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 刘毅。还有许多由于种种原因未参评大师的优秀陶瓷艺术家,如陈庆长等,以及一大批后起之秀。


至于曾在“部所”工作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熊汉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恩怀、嵇锡贵、郭琳山、余仰贤,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候一波、吴胜华、黄勇、张晓东、张晓杰,以及教授、专家、学者 藏王雪如、宁漠、施于人、杨文宪、周国祯、张学文、何念琪、周思中、张文兵、吴冷杰、吴克强、吴天麟陈孟龙、袁迪中,无不似飞凤思故枝,常忆旧地。


俗话说,秀外者定慧中,锦里者必华表。所以,戏剧家田汉一见王锡良张松茂合作的大型资版画《春夏秋冬》四条屏即吟兴大发:

春播归来夕照斜,坡头着意种桑麻。

艺人珍重生花笔,先为农业后及他。

看了曾龙升的( 钟馗试剑 > 又欣然命笔 :

禹鼎凌烟笔意殊,曾家绝艺蜚瓷都。

于今有鬼犹多事,喜得钟馗试剑图。


日用瓷研究的物质性与艺术瓷创作的精神性本是文理两重天,“部所人”却将之安排得天衣无缝。哪怕是“7501" 瓷这样的生活用品,也是点梅一派田鹤仙之逸韵,写竹深见徐仲南之高致,胎骨尽得吴霭生玉绫窑之坚净。虽器同天下布衣,却格高历代王候。


在当代,最能赋予艺术品荣耀的地方莫过于故宫和人民大会堂了。所里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青花万件瓷瓶,就陈列在故宫博物院的慈宁宫内。而瓷雕《天女散花》、《百花齐放》大花篮、斗彩《九桃呈瑞》面圆桌、大型瓷版画《井冈山》和《瓷都八景》大屏风等,则是人民大会堂江西厅的地标性陈设。


而近年来,研究所在艺术瓷创作方面视野更为开阔,包容多元的大发展趋势已经形成。如佛教陶瓷艺术已成为研究所艺术瓷新的重要名片之一,2009 年 3月《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主办期间,在无锡梵宫成功承办了《宝光证妙一首届中国佛教陶瓷艺术展》并先后在西安法门寺、新加坡等地参展。这是佛教文化与陶瓷艺术的汇聚,形成当今又一个陶瓷艺术奇观,成为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要文化主题陶瓷艺术事件。2014 年 4 月,由研究所承办的《“视觉中国 . 瓷上敦煌”中国陶瓷艺术展》在法国罗浮宫卡鲁塞尔展厅开幕, 将同样悠久灿烂的敦煌艺术与陶瓷艺术结缘,是当代中国陶瓷艺术发展进行中里程碑式的事件与重大陶瓷艺术工程,成为中国陶瓷艺术史上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国际展览。另外,研究所艺术中心还在艺术瓷、


礼品瓷的开发与创新方面取得大量成果。这一系列成果表明,研究所已经树立起文化发展新战略,未来更将一片坦途。


是的,社会主义体制下固然无“ 造办处”但诞生于古老瓷都的“陶研所” 实质上仍肩负着对内服务国家,对外代表中国的使命。


人们觉得,将其与“官窑”相提并论,天经地义。


天开霞铺锦,马驰春作声。从 1954 甲午马年到2014 甲午马年,回顾峥嵘岁月,转瞬花甲重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不少有识之士都认为,“陶研所”的成立,实为中国陶瓷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六十年的非凡历程,既引领了一个时代,也印证了一个时代。这里面的确有太多的东西值得研究、发掘、思考、总结。


先哲有言: 览胜为巡,注目即礼。值此吉日良辰,特与业内专家、藏界精英、投资巨子、网络总监联袂共咏《卿云歌》以志庆:

“卿云烂兮,

釓缦缦兮,

日月光华,

旦复旦夕!”



本文转载自网络,侵权必删!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