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指绘制在墙壁上的图画,有岩石壁画、建筑壁画、墓葬壁画等。中国古代最早的墓葬壁画发现于西周时期。汉代墓葬壁画发达,形成墓葬考古特有的风貌。唐代墓葬壁画达到又一个高峰,在视死如生的观念影响下,墓葬构造也竭力模仿人间等级制度,作为墓葬构成要素之一的壁画,也就和墓葬规模、葬具、随葬品一起,成为等级制的重要标志之一。陕西西安及附近地区,是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有19位皇帝及数千位皇亲贵戚、高官要臣埋葬在这里。目前,发现有壁画的墓葬已有100多座,是中国唐代壁画墓最为集中、发现数量也最多的地区,其中,纪年最早的是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贺若阙墓,最晚的是文德元年(公元888年)僖宗靖陵。揭取下来的唐墓壁画多数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
南里王村唐墓位于长安县韦曲镇北原上南里王村附近,墓向正南。西安地区曾发掘过众多的唐代壁画墓但多为皇亲贵戚、达官显宦的墓葬,其形制、规格较高,且有森严的等级性。这座壁画墓,虽未发现墓志,但从形制、规模及壁画所表现的内容来看,墓主的身份、社会地位不会太高,故壁画所表现的题材、内容有明显的特点。它受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较小,没有森严的列戟,仪仗,出行等场面表现的多为民间日常生活的场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又该墓位于长安韦曲北原,这一带曾是唐代显赫一时的韦氏家族的坟园。一九五五年曾在此发掘了韦洞墓,近年又在此发掘了韦浩墓,韦浩墓距该墓仅数百米,因而墓主人很可能是韦氏家族的成员。
仕女图
盛唐
高124厘米,宽96厘米
1988年西安市长安县韦曲唐墓东壁揭取
此图位于甬道东壁,图中两位仕女神情、体态装束均相似,唯服装颜色有异。与墓室内壁画中的女性相比,造型和表情都略显呆板。从所处位置分析,似乎表现的是官宦人家妇人在自家门口等待主人归来的情景。
宴饮图
盛唐
高200厘米,宽250厘米
1988年西安市长安县韦曲唐墓墓室东壁北辅揭取
宴饮图占据墓室东壁三分之二的壁面,整个画面完整清晰。图正中是一长方形低案,案上摆放杯、碟、盘等餐具、酒具,中间盘中盛有食物。案前方座上放置一六曲花形羹碗,内放一把曲柄长勺。低案的三边各置一低榻,每榻上坐三位就餐者。两侧各立一个正端盘上酒的侍童。稍远的两旁各站立五位凑兴观看的男女。
图的上方是飘动的云朵和折枝花。宴席上的用餐者有的大口咀嚼,有的举杯畅饮,有的细细品味,有的击掌称快,场面热烈,随意生动。围观者或年长,或孩提,或家眷,或路人,无不为这热闹、丰盛的宴席所吸引,露出各种表情和动作。画家构图时选取俯视的角度,使这一宏大的场面得到充分的展示。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反映出浓厚的生活情趣。
宴饮图(局部)
六合屏风图位于墓室西壁棺床之上的壁面,总计六条,屏条之间用宽约10厘米的红框相隔。由于面积较大,揭取时将其按屏条分割成了六块。六合屏风每条的主人都是一位装束形象相同的仕女。在柳绿草青的明媚春光中,仕女在男女侍从的陪伴下,或漫步,或弹琵琶,或小憩,或赏花,或抚琴,每条屏风中都以一棵柳树作主要背景,周围衬托以山石、花草、飞禽等。绘制时,先用赭石画出草稿,然后用墨笔勾出轮廓,最后填色。线条随意、洒脱,但却意趣横生。
树下仕女图(六合屏风图局部)
树下仕女图(六合屏风图局部)
树下仕女图(六合屏风图局部)
盛唐
高160厘米,宽360厘米
1988年西安市长安区韦曲唐墓墓室东壁北辅揭取
左图:女主人着黄襦绿裙,左手执一朵折花右手弯于胸前,绕树而行、头微低,凝视着手中的花,树的另一侧、为一侍女,梳羊角髻,着黄裙、双手前伸,似在追逐女主人。树的上空,有两只飞翔的长尾鸟。
右图:女主人身着黄襦绿裙,双手托着一架琴,(因画得草率,未画琴弦,从形状上看,似应为瑟)徐步前行。身后跟随一男子,头戴黑色幞头,着黄色长袍,束腰带、手执箜簇架于肩上,准备弹奏。
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西安盛大举行,园区内长安塔展出陕西的10件国宝文物,其中六合屏风壁画“树下仕女图”以其珍贵和独特风格,引起了参观者的注目。
屏风作为实用与装饰功能皆有的家具,早在先秦就已出现。屏风出现在墓葬壁画中,从目前考古发现来看,是在汉代。唐墓壁画中,屏风是较多见的题材,陕西西安、山西太原、新疆吐鲁番唐墓均有发现。屏风从式样上看,有单幅立屏,三扇、五扇、六扇、十二扇连屏,以六扇连屏为多见。内容有树下高士、树下仕女、侍女、乐舞、花鸟、山水、云鹤等。一般绘制在墓室西壁,有的向墓室南壁、北壁延伸,有的在东壁、南壁、北壁独立绘制。唐人受“事死如生”观念的影响,竭力按照生前居住的寝室布置墓室,屏风在墓室壁画中的大量出现,表明屏风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使用。唐代,著名的仕女人物画画家周昉就善于画美女屏风,杜牧《屏风绝句》赞道,“屏风周昉画纤腰,岁久丹青色半销。斜倚玉窗鸾发女,拂尘犹自妒妖娆。”周昉是活跃在盛唐、中唐之际的画家,此墓的年代也正当其时,题材和画风可能都有其影响。
仕女图
盛唐
高201厘米,宽85厘米
1988年西安市长安区韦曲唐墓墓室北壁揭取
在墓室北壁,以单体平列的方式,绘有一组由五人组成的男侍、女侍,此图为最西侧的两位侍女。其中一位头梳拔丛髻,身着短襦长裙,双手捧一个绿色的方盒于胸前。另一位左手执一荷叶形碗,右手拿一个小勺,正侧身向前,似乎正在与前面的人相配合着侍奉主人。人物装束相似,但神情、体态有异,人物上方绘有飘动的祥云和折枝花。线条灵动、洒脱,颇有“吴带当风”的意趣。
朱雀图
盛唐
高100厘米,宽113厘米
1988年西安市长安县韦曲唐墓墓室南壁揭取
根据考古发掘,早在汉代墓中就绘制有朱雀,但位置并不固定,这可能与汉墓构造的多变、壁画内容大多充满梦幻、神秘色彩有关。唐墓中朱雀的位置基本固定,往往用较程序化的方式来表现,青龙、白虎一般绘在墓道的东西两壁,而朱雀、玄武则绘在墓室内的南北两壁上。朱雀雕刻在瓦当、石碑、石椁、门楣等处,常常受面积的限制,多以侧面形式出现,而这幅朱雀图以正面形式出现,则显得更清晰、逼真、舒展、自然。绘制时采用墨线勾勒,线条粗劲有力,朱雀头顶羽冠,曲颈,双目炯炯有神,瞪观右侧,张口挺胸,展翅翘尾,双爪直立于墨线勾勒的圆形物上,显得精神饱满,神态威武雄壮。构图明快大方、简单利落。
唐墓壁画从内容来看,有四神、仪仗出行、仪卫、建筑、列戟、狩猎、马球、客使、文吏、乐舞、内侍、宫女(仕女)、山水等,涉及到唐代社会的许多方面,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宫廷生活和社会风貌,在纸本、绢本绘画真迹罕见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唐墓壁画在丰富的文化、艺术土壤孕育下产生,其绘制技巧、风格以及表现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充满着对生活、对自然的肯定和热爱,闪耀出大唐文明浓重的人文主义光彩和博大精深的底蕴,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冀山东主编:《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唐墓壁画卷》,三秦出版社,2006年6月
赵力光,王九刚.长安县南里王村唐壁画墓[J].文博,1989(04)
编辑:张建
审核:卢轩
玉杂 | 小棍棍的数学大智慧“问君能有几多筹”
(版权所有 转载注明)
长按扫描关注,把历史随身携带
文章转发自陕西历史博物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