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组成这一概念的两个词,“矿物”与“颜料”,其实已经是对其的定性——它与矿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又属于颜料中的一类。所以,在进入具体关于矿物颜料内容的介绍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有关于矿物和颜料的知识:
在科学发展史上,矿物的定义曾经多次演变。从当代的定义来看,矿物是指在各种地质作用中产生和发展着的,在一定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处于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的单质和他们的化合物,它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同样,矿物一般是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绝大多数矿物都是晶体。
颜料对我们而言,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我们很了解它,因为它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颜料可以被应用在美术,涂料,化妆品制作和工业制成品的填充与着色中,然而,颜料是如何产生的?它又为何可以呈现出如此多样的纷繁复杂的颜色?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无机颜料是指主要成分为无机物的颜料,还包括各种金属氧化物、铬酸盐、碳酸盐、硫酸盐和硫化物等。矿物颜料属于无机颜料的范畴。
我国古代的胭脂便是一种最具代表性的有机颜料。古时的胭脂一般是由一种叫做“红花”或“红蓝花”的植物制成。在花开之时把红花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红蓝花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淘去黄色后,鲜艳的胭脂便被制成。
有机颜料作为不溶性有机物的特性,其实也是有机颜料与染料的根本区别。这一根本区别就在于,染料能够溶解在所用的染色介质中,而颜料则既不溶于使用它们的介质,也不溶于被着色的底物。所以,要区别一种绘画颜料中含的是哪一种成分,可以先将它放置在透明试管中并溶于水中,在灯光下用手指在试管前移动,如果有阴影出现就是颜料,没有阴影出现就是染料,因为颜料不溶,微粒子会漂浮在水中,不能受光的粒子会呈现出暗色,而染料是完全溶于液体的,不能产生阴影。
(2)依据不同的来源,颜料可以被分为天然颜料和人工合成颜料。
矿物颜料中有天然颜料,也有人工合成颜料。矿物颜料的来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用天然矿石经选矿,粉碎,研磨,分级,精制而成,主要用于绘画,工艺品,仿古,文物修复等。另一类是天然矿产品经过一系列化学处理加工而制成的化工合成颜料。
那么,什么样的矿物能做矿物颜料呢?
鉴定什么样的矿物能做矿物颜料,条痕是重要的决定因素。条痕是指矿物粉末的颜色,测试时将矿物放在无釉瓷板上,轻轻摩擦后,看其留下的粉末痕迹颜色,进行辨识。矿物的条痕可以与其本身的颜色一致,也可以不一致。如赤铁矿的外观颜色有铁黑,褐红等色,而条痕却统一是樱红色。黄铜矿和黄铁矿外表虽然是黄色,但它们的条痕却近似黑色。外表的颜色可能是风化或者是矿化的颜色,不是该矿物本身的颜色。所以,采取这种方式能够将其他因素可能造成的干扰降到最小,从而突出表现出矿物的自色。它是比较固定的,在鉴定过程中常作为可靠依据。
矿物颜料常常被应用在美术作品之中,画家将矿物颜料以种种技巧涂抹在画布之上,创造出一幅幅美丽的画作。而究其原理,当应用于美术作品中时,矿物颜料主要是靠胶讲颜色定到画面。靠胶将颗粒与颗粒之间的接触点粘结在一起,期间留有空隙,透过这些空隙,颜色颗粒自身发出的屈折光与外部给予的反射光,还有空隙中透出的下一层颜色的折光,在相互交错中产生出一种透明与不透明夹杂的混合效果,这也是矿物颜料在运用中的魅力之所在。矿物颜料在绘画中的用色方法,正确的应该是从底层向表层由细粒子向粗粒子发展。越底层的颜色颗粒要略细,胶要略浓,越上层的颜色颗粒越粗,胶要略淡,这样才能使颜色颗粒达到最好的发色效果。否则,若颗粒与颗粒的排列较为混乱,光的折射在其中便不能得到最好的挥发,从而影响显色效果。
印象派大师莫奈的绘画作品《干草垛》,用的就是色彩并置的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使观者获得色彩混合和震荡的独特的视觉感受。与先前古典主义那种追求精确逼真的绘画观念不同,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派画家强调瞬间的视觉印象,在他们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光与影的流淌。印象派绘画吸引人的正是它的朦胧和色彩变化的微妙,倘若想在印象派绘画中寻找逼真的一面,那么就要远看。而当近看时,我们就能够观察到色点与色点并置而产生的混色效果。论及它的作者,莫奈不只满足于能够画他所看到的事物和按照他所看见的那种方式来做画;他想要创造一种独特的效果。色彩并置法的使用,为整部画作营造出一种扑朔迷离的神秘色彩效果,也为观赏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享受。
敦煌藏经洞绢画中使用的朱砂颜料
红色系天然矿物颜料
辰砂的曲折率很大为2.91-3.27,曲折率决定了颜色是否透明,所以朱砂色是覆盖率很强的不透明色,同时它鲜艳而沉稳,具有防腐性,广泛应用于古今壁画中,如莫高窟、西千佛洞、新疆伯孜克里克石窟等中的壁画,还有一些画作中,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等,当然它也可以用于染色,用朱砂涂染的物品,也一直被认为是珍品。
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铁矿呈现出钢灰--铁黑色,隐晶质或粉末状的赤铁矿呈暗红—鲜红色。条痕色为樱桃红或红棕色;属于三方晶系,常呈显晶质的板状、鳞片状、粒状及隐晶质的致密块状、鲕状、豆状、肾状、粉末状等集合体形态。其中红色粉末状的赤铁矿为铁赭石或赭色赤铁矿。
在红、黄、蓝三种颜色中,蓝色光的波长最短,在自然界的动植物中颇为罕见,于是人们能找到能作为蓝色颜料的天然物质非常有限。为此,人类对蓝色颜料的寻找,经历了从矿物质到植物再到合成的过程。
群青——青金石
结构与形态
属于似长石类矿物方钠石矿物群的一员,晶系为等轴晶系,完好的晶型极为罕见,大多呈块状。结晶为晶质集合体,常呈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物理性质
常见颜色为中至深微绿蓝色至紫蓝色,常有铜黄色黄铁矿、白色方解石、墨绿色透辉石、普通辉石的色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颜色是因为含有S3离子。
青金石颜料还应用在许多知名的艺术作品中。
早期的敦煌壁画中也有大量青金石颜料的使用。
蓝铜矿是一种碱性铜碳酸盐矿物,在中国古称石青。常与孔雀石一起产于铜矿床的氧化带中。
蓝铜矿化学组成为Cu3[CO3]2(OH)2,是晶体属单斜晶系的碳酸盐矿物。
属斜方柱晶类,晶体常呈短柱状、柱状或厚板状。集合体呈致密粒状、晶簇状、放射状、土状或皮壳状、被膜状等。
深蓝色,土状块体呈浅蓝色。晶体呈玻璃光泽,土状块体呈土状光泽。贝壳状断口。
产于铜矿床氧化带、铁帽及近矿围岩的裂隙中,是一种次生矿物,常与孔雀石共生或伴生产于铜矿床氧化带中,是含铜硫化物氧化的次生产物。
敦煌壁画中的石青颜料
比如迭戈·德·席尔瓦·委拉斯凯兹的画作中,就利用了蓝铜矿粉末制成的蓝色颜料。相传他画笔下的色彩都由他的调色板中铅白、蓝铜矿、朱红、红湖、赭石、炭黑这些颜料调成。
绿色系天然矿物颜料
国画颜料中的“石绿”指的是孔雀石(或硅孔雀石)。这是一种在铜矿中常见的矿石之一,以华丽的类似孔雀尾羽的青绿色花纹著称。孔雀石与蓝铜矿有互相转变的能力。在密闭、干燥、二氧化碳充足的地下环境中孔雀石会转变为蓝铜矿,而不具有上述条件时,蓝铜矿就会转变成孔雀石。
绿松石。绿松石的质地不很均匀,颜色有深有浅、有绿有蓝。最常见的绿松石色与清凉的“薄荷绿”相似。其中常有浅色条纹、斑点或棕黑色铁线纹路。致密程度也有较大差别,多孔隙者疏松,适做研磨,空隙少者致密坚硬,可雕塑把玩。在石器时代晚期已被中国古人所饰用。
但是自然界产出的绿松石在成份上与理论有很大差别。
属三斜晶系,通常呈致密的隐晶质块体。
颜色多变,如图是一种用于把玩的绿松石品种,国内称“唐三彩绿松石”
一般硬度5-6,紫外光下可发淡绿到蓝色的荧光。
由于绿松石本身非常名贵,因此由绿松石制成的颜料虽然从稳定性和发色上来说都是上乘之选,却并没有得到广泛普及。目前仅存的绿松石颜料广泛应用于西藏唐卡的绘制。此前提到的《千里江山图》里也大量使用绿松石粉末,对青绿色进行调和,画面至今仍鲜艳夺目。
金,矿物化学式Au,颜色和条痕均为金黄色。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言“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錬不轻,从革不违,西方之行,生于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而人们最早使用金作为涂料,是和水银一起混合做成金泥来做封禅用的。
藏家群
找对圈子很重要
文章转发自藏家群,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