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青花的出现、“至正型”的提出和元青花瓷器的出土
元代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以往的文献中却提及甚少。考察文献,元朝人的记述中没有提到青花,比如元末蒋祈关于景德镇瓷器制造的奏章,即后来命名的《陶记》中只提到青白釉器; 而元末明初人曹昭的《格古要论》上说:“元朝烧,小足印花,内有‘枢府’字者最高。有青花及五色者,且俗甚矣。”可见曹昭见到的青花器质量并不高。明清时期青花瓷以宣德青花最有名,也没有关于元青花的论述。
由于受元代战争的破坏,元代北方的陶瓷生产收到了严重破坏,南方尽管也受到不同程度战乱的影响,但元世祖以后,经济和文化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南方瓷器生产未受多大损失,浙江的龙泉窑和江西景德镇窑还得到了较大发展。
直到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波普博士根据英国人大维德收藏的一对带有至正十一年( 1351年)款的青花云龙象耳瓶,对照伊朗阿德比尔宫博物馆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收藏的大量元青花瓷器,进行了对比研究,发表了两本书,提出了至正型青花的概念,使国际上产生了研究、收藏元青花瓷器的热潮。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全国16个省市陆续出土了一些元代青花瓷器。其中既有类似作为外销商品出口的大型青花(至正型),也有的青花发色浅淡甚至灰暗、纹样简单、器型较小的内销青花瓷器,并且可以确定这种元青花器的制作早于至正年。后来甚至还发现了唐代和宋代的釉下蓝彩瓷器的残片,所以青花这个品种的出现应该更早。
此罐1965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
元青花瓷器除出土遗址和墓葬外,绝大部分出土于窖藏,因为元末战争频繁,这部分瓷器在当时被视为珍宝之物而埋藏于地下,所以窖藏瓷器较之于遗址和墓葬出土的更为精致、完整。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这些青花进行的分析表明:至正型的青花料含钻量高,含锰量低,含铁量高,还含有砷;而另外一些发色浅淡的青花器的青料含钴量低,含锰量高,含铁量低,这与我国国产青料的成分一样,所以至正型的青花应该是使用伊朗的苏麻离青料(进口料)绘制烧成的。而且说明青花这个品种虽然并不是元朝末期发明的,但优质的青花瓷器却是在元代末期才烧出的。而且很多战争题材纹饰(刀马枪人物故事纹)的瓷器在这个时期大量生产,也不足为奇了。
考古资料也表明,元朝人使用的瓷器,包括出口的瓷器主要是龙泉青瓷和景德镇的青白釉瓷器。这个结论说明了为什么元朝人的记述中没有提到这个瓷器新品种,后来的鉴赏家也不看重它。加上元青花大多数没有款识,所以可能后人即使见到精美的元青花,也当成了宣德时期的。洪武与永乐朝的青花也存在这种情况,只是最近二三十年才逐渐才被区分出来的。
二、两种青花料(进口料和国产料)的比较及其区别
上面提到的进口青花料和国产青花料相比,有如下区别:
1. 高铁低锰的进口青花料绘制的青花,线条粗犷,并有晕散的特点,并且因时代不同而晕散的程度各异。低铁高锰的的国产青花料绘制的青花,线条精细而且稳定,没有晕散的特点。
2. 进口青料中的高铁,导致了青花发色蓝中有黑色结晶斑点,这是铁的反映,是自然形成的一种现象。这种结晶斑点具有不规则感,有“天然成趣"的韵味(如果用放大镜侧光看黑色结晶斑点部位,可以看到这些不规则晶体,有的像从胎土里面长出来一样,有的像天坑一样的,立体感非常明显,非常自然。如果是现代青花料仿制的,铁锈斑处的微观根本没有立体感,铁锈斑与周围的釉面是同一高度,请看下面图片)。国产青料中由于不含铁,青花呈色之中就没有那种黑色的结晶斑点。
下面四张为放大镜130倍左右侧光看进口苏麻离青料黑色结晶斑部位的图片:立体感非常明显,非常自然。
放大镜130倍左右侧光看苏麻离青料黑色结晶斑部位的图片1
放大镜130倍左右侧光看苏麻离青料黑色结晶斑部位的图片2
放大镜130倍左右侧光看苏麻离青料黑色结晶斑部位的图片3
放大镜130倍左右侧光看苏麻离青料黑色结晶斑部位的图片4
补充说明:
下面两张为放大镜130倍左右侧光看现代青花料黑色铁斑部位的图片:黑色铁斑没有立体感,铁斑部位与周围的釉面处于同一个平面上。
放大镜130倍左右侧光看现代青花料黑色斑部位的图片1
放大镜130倍左右侧光看现代青花料黑色斑部位的图片2
3. 青花瓷器是先在素坯上以钴料绘制花纹后,再上釉一次烧成的高温釉下彩瓷器。青花纹饰是在胎和釉之间。进口青料绘制的图案有下沉并渗入胎骨的特点,看上去好像先是用工具在胎土上雕刻后填色一般,用手抚摸时有凹凸不平的感觉。用国产青料绘制的青花图案,不仅没有往胎骨渗入下沉的现象,而且具有非常明显的往釉上漂浮的特点。时代越晚,这种现象越是明显。
4. 进口的高铁低锰钴料由于不含锰或者含有微量,并不影响青花的呈色,因此绘制的青花蓝中很少或几乎没有紫红的色调。国产低铁高锰钴料绘制的青花蓝中,有紫红的颜色。这一特点,在阳光照射下尤为明显。
5. 进口青料蓝色中的黑色结晶斑点是局部的,而国产青料的紫红色,却是在青花蓝中泛出紫红色调。
元青花胎土采用的是麻仓土加高岭土二元配方制作而成,掺杂麻仓土烧成的瓷胎,皎白度高,微带青灰。跟着烧成温度不同,成温越高的白度高,青灰色阶小,成温低一些的稍差,青灰色阶侧重。胎土特点是胎质坚实,胎色较白,略微泛灰。而有了解的藏友便知道麻仓土瓷化后呈米粉白色,非纯白,也就是我们俗称糯米胎,用手摸之像糯米粉一样的胎,腻腻的,且没有缝隙,就是糯米胎的特点。能明肉眼看到颗粒,以及有许多扁形气孔,象发酵的面团破面(手工拉坯造成的)。
糯米胎
元青花瓷器釉面白中闪青,质感肥润灵动,它不同于明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釉。可能是因为受当时釉料制备与工艺技术水平的局限,釉面会带有砂粒、漏釉、鬃眼及黑斑等一些瑕疵与缺陷。元青花釉面在自然光下用放大镜可看到雾状的薄膜,称之为老化层,这种自然的老化现象越用水清洗越清晰,是不可仿制的。
雾状的薄膜
多数元青花的底部不施釉,即砂底或称糙底,圈足内常见沾砂现象,大罐类器物底部涩胎上沾有滴状釉泪或釉斑,釉斑周围有一圈深浅不一的火石红色。元青花有些器物足端外墙似乎被斜削一刀, 足底端朝外露出“一圈砂胎”。
今天给大家鉴赏的是一个三国志关羽斩颜良人物故事纹青花大罐,来自北京大藏家凯氏宗族,罐体高约37厘米,口径约14.8厘米,底径约16厘米。
该青花罐,器型高大,唇口短颈,溜肩兽耳,鼓腹广底宽足,底部露胎,足墙内有流淌釉斑。胎质干老,麻仓土,灰白色,有扁长状气孔,姜黄色火石红,非常自然,足墙上有粘砂支烧留下的黑色砂粒,足墙内外侧各旋切一刀,足墙内明显有竹刀旋切痕,口部呈不规则圆形而且不平整,手工制胎才会造成这种瑕疵,腹部内侧有接胎痕迹,以上说明是元代制胎工艺。罐子外壁为六层青花纹饰,第一层为卷草纹,第二层为海水波涛纹,第三层为腹莲纹,第四层为主题纹饰,三国志关羽斩颜良人物故事纹饰,第五层为卷草纹,第六层为仰莲纹。人物故事纹被两个兽耳分为两个场景,一个场景为曹操骑着马观战大将张辽和颜良马背上的战斗,另外一个场景为关羽提着青龙刀和颜良马背上的厮杀。
大家从上面这个现代三国电视剧视频中可以了解到,青花罐上,戴着官帽骑着马的应该是曹操,靠近曹操、骑着马的人,手提的不是青龙大刀,说明此人不是关羽,而是曹操的另一名大将张辽,另外一个场景中,手提青龙刀身材魁梧的人是关羽,提着青龙刀向颜良挥舞而去。
元杂剧平话在元代比较流行,是老百姓文化娱乐生活的主要形式,而元杂剧以三国戏为最多,三国的故事情节,老百姓能够耳熟能详地唠嗑,景德镇的窑工匠人把这些三国故事情节绘画到瓷器上,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这也是元青花的三国人物故事纹最多的主要原因。
陈抱成教授撰写的《元代杂剧中的三国戏》(郑州大学学报,1982年2期),也说明元杂剧中的三国戏在元代老百姓的文化娱乐生活中非常普及。
我分别从器型制作工艺、胎土、釉面、青花料、老化痕迹等方面来解读一下这个三国志关羽斩颜良人物故事纹青花大罐,和大家共勉。
1.器型、制作工艺方面
这种尺寸器型的人物故事兽耳青花罐,在元青花里面是非常多的。先用模具将泥胎制作成几部分,然后再拼接在一起,是元代无论大小青花瓷制作的普遍工艺。现在东南亚古玩市场上随处可见这种制瓷工艺的、器型也非常小的元代青花瓷器,可能是元代出口到东南亚的生活用品。前些年,笔者在东南亚考察时见到很多这样制胎工艺的青花瓷生活用品。
罐子内壁接胎痕
腹部最大部位的外壁接胎,鼓起一道痕,而且鼓起这一道痕上因釉层薄,经过几百年的氧化,有微小的脱釉斑块。
这个青花罐子的口部制作是不规整的圆形,而且口沿也不平整(口沿不在一个平面上),这是典型的手工制胎工艺,这种古朴工艺恰好说明是古代窑工的作品,如果是现在制瓷工艺,会尽量做到完美无缺(追求美感),不会出现不规则的圆形和不平整的口沿。底部露胎,宽足墙内外侧各旋切一刀,竹刀旋切底部的痕迹,足墙垫砂烧制工艺,釉斑流淌等,都是元代制瓷工艺。
口部制作是不规整的圆形,而且口沿也不平整(口沿不在一个平面上)。
2.胎土、刷釉方面
胎是骨,釉是衣。胎是古瓷的根本,是第一,如果胎质是对的,这件东西十有八九是古瓷,是对的。这个人物故事纹青花罐的胎土是麻仓土,由于是陈腐胎,胎中有扁长的气孔,从底部竹刀旋切面上,可以清晰的看到扁长的缝隙孔。如果是现代球磨制作的胎,会比致密,不会出现扁长气孔。
胎质干老,竹刀旋切留下的细长缝隙孔
这个青花罐子的上釉工艺是刷釉,从罐子外侧壁上部可以看到釉料的厚度有厚有薄,厚薄不均,罐子外侧的底部明显釉料较厚,这是刷釉后,釉料在重力作用下,往下部流淌的现象,如果是现代喷釉工艺,釉料层非常薄而且均匀,不会出现这个情况。
3.青花料方面
这个罐子使用的是苏麻离青料,青花发色湛蓝,青花明显下沉入胎,青花浓重处明显有黑色铁斑汇聚,说明是高铁低锰钴料,而且在侧光角度下,可以看到铁斑汇聚之处明显下凹,青花边缘有晕散现象,这些都是苏麻离青的明显特征。
青花料下沉明显
青花料下沉明显
青花下沉,颗粒感、晕散明显
这个罐子使用的苏麻离青矿物钴料研磨提纯工艺问题。罐子上的青花料有明显的颗粒感和深浅色阶变化。窑工在研磨提纯青花矿物钴料时,是纯手工研磨和淘洗沉淀,纯手工、研磨工具简单、生产工艺古朴,青花料研磨不充分,青花料颗粒大量存在,在窑工用画笔在胎体上绘画时,这些青花颗粒就随着笔锋的移动而落在胎体上,入窑烧制时,青花颗粒被烧融化,造成青花颗粒色阶深,而没有青花颗粒的部位色阶浅。现代青花料,是机器研磨、化学提纯,青花料纯度高而且没有青花颗粒,所以就不存在颗粒感和深浅色阶变化。
青花下沉,颗粒感、晕散明显
4.老化氧化方面
底部胎质干老,姜黄色火石红非常自然,釉面温润,在侧光角度下,釉面细微点状凹坑的泛光,说明釉面氧化明显。口沿棱角部位,有脱釉露胎现象,由于棱角部位釉料较薄,釉面经过几百年时间氧化,已经出现釉面脱落现象。
口沿棱角部位釉层较薄,有斑状脱釉现象
从制作工艺、胎土、刷釉、釉面、青花料、老化痕迹等方面看,这个出自北京大藏家凯氏宗族的三国志关羽斩颜良人物故事纹青花大罐,是元代青花中非常难得的精品,有非常高的科学研究和收藏价值。
参考文献:
【1】青花瓷器鉴定耿宝昌著故宫博物院出版社
【2】河北博物馆藏元青花瓷器 网络
【3】伊斯坦布尔托布卡普宫博物馆所藏14世纪青花瓷器网络
【4】高安博物馆藏元青花瓷器网络
【5】印度德里苏丹国时期皇宫花园里发现的元青花网络
【6】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元青花大全网络
【7】伊朗国家博物馆藏元青花网络
【8】元代杂剧中三国戏题材探源 顾宇倩 扬州大学学报1999年1期
【9】元代杂剧中的三国戏 陈抱成郑州大学学报1982年2期
声明:分享好文章,传递正能量。本着传播收藏文化为宗旨,图文、背景音乐选自网络,文化传播需要您的力量!我们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及时纠正删除。
更多热度文章:
国博永乐青花桃纹执壶高清细节图(一个执壶共86个图片,耐心看)
2300万到2.65亿,2021年乾隆瓷器拍卖TOP10盘点!
最新战报|上海中贸<天青釉葵口洗>440万落槌(附本场最新成交结果)
马云的大井头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顾问纷纷主动选择离开,还能支撑多久?
喜欢我们就点个“赞”和“在看”支持
文章转发自元青花收藏文化苑,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