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显示,中国古代琉璃从商代晚期至清代3000多年间,陆续都有生产使用。出土的古琉璃器,器形、工艺特征可参照玉器、青铜资料。但作为民间收藏,一般藏品都来自市场。随着古玩作伪的范围、技术不断扩大和提高,收藏市场也出现了大批的古琉璃仿品,由于古琉璃的收藏处于一个非主流门类,专业书籍市场几乎没有关于古玻璃的专业鉴定资料,于是,对于喜欢中国古琉璃的收藏入门者,由于手头缺乏系统的古琉璃样本,故对辨别真伪十分困惑和无助。
笔者研究和收藏古琉璃几年,积累了一些各个年代、各个地域的古琉璃样本。对出土琉璃器的器形、纹饰、工艺、材质、皮壳进行了大量、细微的研究和总结。作为一个收藏者最关键的是要买到真东西,于是对出土古琉璃的皮壳的特征必须熟记心间。掌握了这些特征,按图索骥,买到的藏品应该就是开门货。
由于受材质的成份、致密性、入土后的土壤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皮壳的表面特征多种多样,笔者经过大量地比对和分类,并结合藏界术语,总结了八种代表性的皮壳特征。不尽及不当之处,恳请同好指正!
古琉璃样本如下:
(8种代表性的皮壳特征)
一、钙化皮(完全钙化、部分钙化、轻度钙化)
二、七彩皮(蚀地七彩、平地七彩)
三、丝灰皮
四、宝光皮(蚀地宝光、平地宝光)
五、沙地皮
六、麻地皮
七、亚光皮
八、类陶皮
发一些标本让大家仔细甄别!
古玉虫
致力于古玉收藏研究
文章转发自古玉虫,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