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来自小冰河期的N种御寒方式,你都用上了吗?

  • 博物馆丨看展览
  • 2022年1月10日11时

降温啦,降温啦,秋裤都准备好没?穿起来!大家都说今年受到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可能会是一个寒冬。


其实大约在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之间,地球上广大地区出现了寒冷气候,人们称之为小冰河期。对应我国的朝代,那大概是南宋末年到清代这段时间。


那么,小冰河期有多冷?


《江南通志》曾记载:“孝宗弘治十二年,及十五年冬天寒,祁阳江水冻河,余姚江水冻合。


祁阳即祁阳县,现隶属于湖南省永州市,在湖南省的西南部,余姚即今浙江余姚,两个地方都在江南地区。江南一带河面结冰,船行都要破冰。


《江南通志》书影


《广东通志》:“武宗正德元年冬,广东琼州府(海南)万州雨雪……明武宗正德四年冬,广东潮州陨雪,厚尺许。


明武宗正德元年,海南万宁、广东潮州居然下雪了!这两个地方,一个是位于热带地区,另一个是亚热带地区,不仅下雪而且积雪还很深,实属罕见。


明·唐寅《柴门掩雪图》


武宗正德八年时,《江西通志》载有洞庭湖冰封,人骑可行。能在洞庭湖上溜冰,想想都感觉美美哒。


打住打住。


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


如此反常的雪,更多时候带来的是灾难,冰封千里,损伤禾苗,鼠灾、蝗灾频发,更甚者,冻死人畜。骤然而至的寒冬,让人们猝不及防。


但是聪慧的古人,早早便想出了一套御寒方法。


皇亲贵胄御寒方法

01

厚墙体

我们在看清宫剧时,都能看到紫禁城厚厚的城墙。这些城墙不仅仅可以把小主们隔开,让她们不用天天吵架,更重要是起到防火、防寒的作用。


紫禁城古建筑的墙体很厚,如太和殿墙体厚达1.45 m,可起到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另外,大部分宫殿都是坐北朝南的,这样也能够更好地享受日照,从而达到御寒效果。


故宫宫墙


02

地暖

从院子里走进宫殿,里面还是冷飕飕的,怎么办?这时候地暖就该起作用了。皇宫或者王府里的地暖,主要有两种,火炕与暖阁。


晚明太监刘若愚著《酌中志》卷十七《大内规制纪略》有: “右向东曰懋勤殿,先帝创造地炕于此,恒临御之”; 卷二十《饮食好尚纪略》有: “十月……是时夜已渐长,内臣始烧地炕”。


这里提到的地坑,就是火炕。一般而言,炕下有火道,其结构和今天北方农村中的火炕相似。


负责司炉的小太监会在炉膛燃烧柴炭,柴炭产生的烟流会随着殿内的烟道流动,其中产生的热量会烘暖地面,使得屋内的温度高起来。


现在坤宁宫的东暖阁还保留着这种设施,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一看。


03

熏笼与熏炉

地面暖和后,又得考虑一下空间中的冷暖了。熏笼,应召而来。


熏笼,是放在炭盆上的竹罩笼,和熏炉配套,是古代一种烘烤和取暖的用具,可熏香、熏衣、熏被。古代最早的熏笼来自汉代,为陶瓷烧制,明清之后,熏笼进入繁荣时期。


故宫内有掐丝珐琅等景泰蓝的精品,也有铸铜鎏金、錾刻精美的极品,彰显皇家的高端大气上档次。


除此之外,还有皇帝和妃嫔皇子们才能用的移动小炭炉。放在脚下暖脚的叫脚炉,用来暖手的叫手炉,这些小炉有提梁,太监和宫女们可以提着走。


明 景泰款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螭耳熏炉

清 掐丝珐琅勾莲纹三足熏炉


04

红罗炭

《如懿传》里有这么一幕,高贵妃诬陷海常在偷了她的红罗炭,让她跪在雪地里,甚至要扒了她的衣服。


《如懿传》剧照


所以,红罗炭是何方神圣?


上好的“红罗炭”, 由产于涿州、通州、蓟州、易州、宛平、大兴等地的硬实木材烧制。在它们成炭之后呢,按照尺寸锯成段, 装入涂有红土的小圆筐, 送入宫内使用, 所以名为“红罗炭”。


这种木炭非常优质,可以烧得很久,火力旺盛,不冒烟,没有气味,还不污染空气。唯一的缺点就是量太少了,供不应求。根据《国朝宫史》中规定:常在只能得到“黑炭,夏十斤、冬二十斤”,所以海常在小可怜是没有资格使用红罗炭的,高可爱就是利用这一条去诬陷海常在偷炭的。


《如懿传》剧照


05

冬服

房间里的取暖设备都搞定了,那么得考虑自身的保暖了,冬服,是必不可少的。


皇上的龙袍会用上黑狐皮制作,用紫貂皮等滚边,帽冠就用熏貂和黑狐皮制作。


清康熙 明黄地彩云金龙妆花缎貂皮朝袍


《甄嬛传》中,财大气粗的华妃就给太后送了一套产自青海地区的墨狐大氅,事后还被太后批评,觉得太奢侈了。


连太后都觉得奢侈,可见墨狐大氅在古代的稀有程度。


《甄嬛传》剧照


06

小火锅

冬天防寒,少不得要暖胃,火锅,必不可少。


三国时期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件“五熟釜”,它是既有史料可考,又有实物例证的历史上较早的“类火锅”文物。


直到清代,康乾时期举办“皇家大宴”——千叟宴,让火锅名动天下。千叟宴,就是遍邀天下 65 岁以上的“寿星”进京,集体团拜、祝寿。


清 弘历行书千叟宴恭依皇祖元韵七律字条


宫廷考虑到如果是用普通的菜肴,会凉,届时又冷又硬,口感着实不好,便想着大家一起打火锅,这样就不用吃冷冰冰的食物啦。


很会享受的慈禧太后,最爱的火锅就是“菊花锅”


清 掐丝珐琅团花纹菱花式火锅

清 银带盖火锅


大臣士绅御寒方法

大臣士绅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中也是有厚墙体和地暖的,这些他们也是享受的起的。


01

冬服

比起宫中的贵人们,大臣们过冬的衣服质量也是不差的。《红楼梦》中贾府众人,在过冬的时候,穿衣可是讲究得不得了。


清雍正 石青色素缎白狐皮常服褂


第四十九回中,史湘云就穿着“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这里提到的“里外发烧”,是指将过冬用的衣服,外表和里面都装上毛皮,这样里外毛茸茸的,非常暖和。


“里外发烧”在清乾隆、嘉庆年间非常盛行。


清康熙 貂欣面黄欣里皮长褂


鹤氅,毡、貂鼠,狐狸毛、呢子,这些动物的毛皮是大富大贵人家喜欢用的料子。


02

温补

明清时期产生了一样新的医学流派:温补学派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木二·厚朴》引胡震亨曰:“厚朴属土,有火……佐以苍术,正为泻胃中之湿,平胃土之太过,以致於中和而已,非谓温补脾胃也。


大夫们强调脾胃的重要性,不仅将虚性病分为“阳虚、阴虚、真阳虚”等,还主张早晚要服不同的补药。这也是一般平民所负担不起的。


03

汤婆子

大臣家中也是有熏笼和熏炉的,除此之外,还有非常便利的“暖水袋”——汤婆子


汤婆子又叫“锡夫人”“汤媪(ǎo)”“脚婆”“锡奴”“烫婆子”,宋代开始便已经有这种便携“暖手宝”了。


在这种铜质或瓷质的扁扁的圆壶上方开个小口子,将热水倒进去,盖子内有厣子,可以防止渗透。


黄庭坚在《戏咏暖足瓶》曾写道:“千钱买脚婆,夜夜睡到明。”可见汤婆子是多么的暖和。还有就是,“汤”指的是“热水”,“婆子”却是古人戏称陪伴入眠之意。古人的命名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铜刻鱼龙海棠式手炉


黎民百姓御寒方法

01

棉衣

在棉衣尚未普及之前,“布衾多年冷似铁”是非常常见的。那时候老百姓只能用动物皮毛、麻葛这些料子来做衣服。


棉花虽早已传入中国,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普及。直到元代出现了归纳总结植棉经验的著作,使得棉花得以广泛种植,寻常人家也穿得起棉衣了。


在我们纠结穿不穿秋裤或者妈妈的大棉裤时,宋人则进行了“开裆膝裤”的尝试。但是这种多加罩于满裆裤之外的裤裤,与今天所见的保暖棉裤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清 绵亿 棉花图册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2

白居易的一首《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展现了喝喝酒,烤烤火的过冬场景。


喝酒的确是能暖身的,一杯下去,身体暖洋洋的。但是百姓喝的一般是“浊酒”,里面是有酒糟的,喝完酒就可以把酒糟也吃了。所以古代的人总是把“饮酒”说成是“吃酒”,毕竟,清酒不是谁都喝得起的。


清 银柄酒杯


03

火炕

火炕的话,相信北方的朋友都不太陌生了。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卷六中有记载:“水东有观鸡寺,寺内有大堂,甚高广,可容千僧,下悉结石为之,上加涂塈。基内疏通,枝经脉散。基侧室外四出爨火,炎势内流,一堂尽温。


特别是清军入关后,也将更为先进的火炕技术带到了中原,带到了皇宫。老百姓用不起地暖,烧烧火炕还是可以的。大雪封山时,一家人就窝在炕上,也是其乐融融。


清乾隆 乾隆款画珐琅缠枝花卉纹炕桌


04

炉子

民间的炉子就没有宫中的那么金贵了,百姓多用陶土和铁制作熏炉,贮火供暖。


白居易在诗中写到:“暖阁春初入,温炉兴稍阑。晚风犹冷在,夜火且留看。”一家人围绕在炉子旁,烤烤火,在炉子的上方放点腊肉熏着,留到过年吃。小孩子们偷偷在炉子上放点红薯,简直美得不要不要的。


05

精神胜利法

南方的朋友们,是不是和小编一样,靠“一身正气”过冬的?


《闲情偶寄》里的《颐养篇》提到了“冬季行乐之法”:“设身处地,幻为路上行人,备受风雪之苦,然后回想在家,则无论寒燠晦明,皆有胜人百倍之乐矣。”即幻想自己是路上的行人,受风雪之苦,然后再回家想在家的情形,则能使自己无比快乐。


精神胜利法,古人诚不欺我呀。

以上就是古人的一些御寒方法啦,友友们有什么补充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参考文献:

王铭珍,明清皇宫是如何取暖的[J].北京档案,2008(05):50.

鞠明库,灾害与明代政治[D].华中师范大学,2008.

郑阳,火锅简史 铜锅乾坤与人间清欢[J]. 北京纪事,2021(2):36-43.

古人如何取暖过冬[J]. 文史天地,2018(3):93.


部分图片来源于故宫博物院官网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戒 指 极 简 史
绫 罗 绸 缎识别指 南
十级观察家:《甄嬛传》的道具有多少文物同款?
鉴定一下古代热门食物雅称
瓷器里的绝美中国色,这高级感我慕了!
那个掳走蔡文姬的左贤王其实拿着深情男配的剧本
30+部高分文博纪录片(内附观看地址)



多棱镜游学:长按识别左图二维码关注,收获最全面的文化游学信息与最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
可查看约稿函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微信群: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扫码即可加入交流群,打广告勿入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