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的历史魅力
人类艺术的曙光,源于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和新石器时代的陶瓷制造。陶,是人类创造的第一个新物质。远古先民们最崇拜太阳和火。太阳是生命的本源,火是太阳和雷电所赐予的。火炽烤土产生的种种物理化学现象,便提示和诱使人类创造了陶。陶是陶器时代的标志。恩格斯也指出,人类学会制陶标志蒙昧时代的结束,野蛮时代的开始。
谁不知道,CHINA——中国,china——瓷,中国,是瓷的祖国。
瓷,当与中国四大发明比肩而立。瓷,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不朽的外衣,是中华文明的太阳永不沉沦的标志。这,也决不是标语口号式的呼喊。
探索陶瓷文化,绝对离不开景德镇。景德镇以千年不熄的窑火而辉煌。
1982年2月16日国务院批准景德镇为国家第一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因为景德镇是“古代瓷都,保存很多古代窑址,明代民居以及宋塔等古建筑,现在是以生产瓷器为主的工业城市”。同年3月12日,国务院又批准景德镇的湖田古窑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德镇的窑火不熄其实何止千年?古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春秋。至于陶瓷史,“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唐时改称昌南镇,曾有瓷匠将所制瓷器运到京都长安,被誉为假玉器,瓷匠也就讹传名陶玉,但毕竟未成大气候;天宝元年改为浮梁县,茶倒是小有名气了,白居易诗《琵琶行》中叹曰:“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在宋代,汝窑、官窑、龙泉哥窑、定窑、钧窑五大名窑早已名噪一时,相比之下,古镇只是个小女子,并非一枝独秀。
景德镇制古窑
直到公元1004年,“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置监镇一员,以奉御董造。”“宋真宗遣官制瓷,贡于京。即应官府之需,命陶工书建年景德于器底,天下于是知景德之器矣”。古镇崭露头角,是得益于宋真宗的厚爱,命在器底写上他的年号“景德年制”,景德镇由此得名,沿袭至今。为何宋真宗情有独钟?陈列于景德镇陶瓷馆的一只传世的北宋影青白瓷斗笠碗或许能作解答。
白里泛青,江南的春意都融汇在里面了,名副其实的“白如玉、青如天、薄如纸、声如罄”,宋真宗也许会喜欢。这种斗笠碗是“吃”茶的,南方的古音“吃”茶——喝光水后还得嚼进茶叶,古人小拇指留长指甲就是为了方便把茶叶钩到嘴里去。这碗形,太顺溜了。宋真宗是皇帝也是人,他可能是在吃茶的那一瞬间感到了此碗正合寡人之意,一时龙颜大悦,也就是在这一刹那间命名了今天的景德镇。当然,据陶瓷史记载,那时的人爱用黑釉碗“斗茶”,但是,或许正是影青白瓷独具一格呢?
与宋代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相适应,景德镇已由瓷业初具规模发展为“业陶都会”了,瓷业也在由乡村工业向都市工业转变,这一过程到明代才完成,历时数百年之久。
宋代影青双鱼斗笠碗
著名中国古陶瓷学者刘新园先生考证:景德镇官窑设于元代,《元史·百官志·将作院》有至元十五年设浮梁磁局的记载。1898年,珠山北侧出土了大量元代卵白釉、青花和金彩残器,器件上都绘有双角五爪龙纹,印证元代文献。英国古陶瓷学者约翰·艾惕思曾写信问他:为什么元王朝要把惟一的瓷局设置在景德镇?龙泉窑不是当时生产规模最大、技艺水平最高的窑场吗?元青花流行的六瓣花是什么花?其视角独特且细致入微,也许正应了“旁观者清”这句话。刘新园说:提出这些问题比解决这些问题更有价值,其难度更大。
元代统治者又在宋皇帝定点的地方烧炼御瓷,何故?元太祖的选择与其马背上得天下似有关系。将士血染疆场,白骨累累,而战争期间是没有办法厚葬的。等到他自己登基做了皇帝后,为笼络人心,便对死去的将士重新进行厚葬,于是需要大量的祭器,祭器要白瓷,况且北国人尤其是游牧民族,白云白雪白羊群,酷爱且崇尚白色。龙泉的瓷是青釉,而景德镇的高岭土和瑶里釉果可以达到甜白的效果,景德镇依凭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水土宜陶”,又以海纳百川的胸襟“集各家之长,成一家之法”,后来居上。
加上当时龙泉窑粗制滥造,自家毁了自家。当然,也许元太祖就是看上了景德镇。景德镇其时水路也很发达,早有海上“陶瓷之路”。在元代出现了青花瓷,我以为不是偶然的,元代统治者虽然崇尚白色,但景德镇毕竟是在江南,满眼青绿,这里还是喜欢青色,所以,在白底子上出现了青花,青花釉里红自然也应运而生,“万绿丛中一点红”是妙不可言的意境。
到了明代,朱元璋又把景德镇作为御厂,制瓷也是供上用。为什么明代又选中了景德镇呢?朱元璋与陈友谅在江西鄱阳湖血战多年终发迹,从一介草民当上皇帝是很不容易的,他选中景德镇烧炼御瓷似在情理之中。有记载的是洪武二年在珠山设置了御厂,并烧制出第一口大龙缸。史料记载的瑶里,盛时几百架水轮车旋转,几千支水碓翻滚,晴天响雷数里,这该是怎样的人间奇观!
景德镇御窑厂
景德镇千年窑火不熄,康熙、雍正、乾隆3朝可以说是中国瓷业的历史高峰。乾隆八年,卓有成效的督陶官唐英奉旨编制《陶冶图编次》20幅,不只是出色地描绘了当时制瓷工艺流程,而且渲染还原了中国瓷制作过程的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以及热气腾腾的创造精神。乾隆年代做出的转心瓶,蕴含的是科技含量。但最繁华时也是最凄凉。因为他们已经在追求繁文缛节,没有过去那种大气,已经在走下坡路。
解放后,景德镇的陶瓷业蓬勃发展,一直被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国家领导人出国的礼品瓷几乎都是这里烧炼出来的。毛泽东同志用的7501餐具亦是这里生产的。
世界各国的陶瓷考古学者、陶艺家皆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来景德镇“朝圣”。不管翻开哪本词典,世界制瓷业通用的白色陶土皆称为“kaolin”(高岭土)、“kaolinite”(高岭石)。这源于我们景德镇高岭村的白色土。
高岭土
直到18世纪初,西方人还烧制不出高温硬质瓷,他们把中国瓷叫作嵌玻璃的艺术,说是蛋壳做成的云云。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法国传教士昂特雷科莱从鄱阳湖乘船来到了景德镇,此时这位里昂贵族之后后已在广州、鄱阳传教7年之久,他给自己取了个中国名字叫殷弘绪。是存心还是有意无意间,他探研起制瓷的奥秘;1712年9月,他给法国耶稣会寄去了汇报书简《中国陶瓷见闻录》。
他,轰动了整个欧洲!因为他揭开了制瓷的秘密。他寻找到了瓷的“骨胳”,这“骨胳”便是白色土——高岭村的土!1720年,他被调升到北京;1721年底,年近6旬的他,竟又冒着严寒风雪,再来到景德镇作了1个多月的考察,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月25日寄出《中国陶瓷见闻录补遗》,解答了欧洲人烧制硬质瓷的种种疑难。他是杰出的文化使者,抑或工于心计的科技间谍?结果是西方也闪烁起瓷之光。高岭土是白色的,拿一厝白色土放进玻璃水杯里,它会像白玫瑰一样一瓣一瓣开放,但是转瞬间就变成一滩白粉末了。这让我想起莎翁之句:女人像蔷薇,转眼就凋零。这些感触,我都放进了长篇小说《陶瓷物语》中。我去过高岭几次,高岭村窝在高岭里边,高岭因为堆积着历代高岭土的尾砂,扑入视野的是白色的荒原,就像默默奉献了一切的母亲的坦诚的胸怀。
“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是景德镇的历史与现代魅力的集中绽放,精彩自然不容错过。
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
又到金秋十月,一年一度的陶瓷盛会——2021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如约而至。然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今年瓷博会一改往年10月18日—22日举行的惯例,将延长至10月24日闭幕,这也就意味着,想来参观瓷博会的你们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安排,是不是感觉到景德镇的满满热情啦!
另外,今年的瓷博会的主展馆与往年一样设在景德镇国际会展中心,但是,与往年不同的是,瓷博会开幕式现场设在超级火爆的网红打卡地陶溪川。主展馆——景德镇国际会展中心10月18日下午开始对外开放。
更多瓷博会精彩活动
本文选自:《小说视野里的陶瓷文化》(作者:胡辛)版权所有,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文章转发自北京陶瓷艺术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