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000字,带你了解拉坯的秘密


拉坯是陶艺基础的重中之重,既是最难的、最考验功夫的,也是最具有魅力的。当一块泥在你的手中灵活变化最终做成一件独一无二作品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

拉坯是制作陶瓷的七十二道工序之一,也叫“做坯”“走泥”,做出来的东西就叫坯。拉坯是陶艺成型的最初阶段,也是许多器物制造的基础。拉坯首先要将制备好的泥料放在被叫作坯车的转轮上,用手在泥上捏来捏去,控制泥土的变形,转轮的好处就是可以让做出来的坯均衡匀称。

拉坯工艺

拉坯工艺是传统陶瓷成型工艺之一,在陶艺中有着很重要的历史地位,那么拉坯又起源自何时呢?
拉坯工艺的发展是古老而又漫长的,从黄河流域出土的坯体与制坯用具中可以看出,新石器时期陶器制坯的形态并不规整,底部有编织物和灰尘的痕迹,胎体薄厚不均,具有按压打磨的痕迹。随着时间发展,到了龙山文化时期,那时的器物形态端正,底部有漩涡痕迹,胎体匀称。从中可以了解到制坯工艺经历了手制、模制、快轮制的一个过程。工业革命以后出现了电动拉坯机,使拉坯成型工艺更具有稳定性与独立性。随着机械化不断的完善,对拉坯机这种制坯工具也在不断优化,甚至还延伸出了进行微型陶艺创作的指尖拉坯机。
指尖拉坯机

将泥料中残余的气泡以手工搓揉的方法排出,并使泥料中的水分进一步均匀,以防止烧成过程中产生气泡、变形或开裂。揉泥大约有两种方式:一种类似揉面,泥形呈旋涡状;另一种形似羊头,俗称“卷羊头”。
揉完泥就可以开始拉坯了,拉坯中除了要注意控制泥坯本身的干湿度,还要时刻注意自己手掌的干湿度,如果太湿了,会让坯体的水分增加,让整个坯体松垮下来,更容易变形。如果太干了,则会增加摩擦力,很容易在旋转的过程中让坯体损坏。想要体会到陶艺的魅力,拉坯是不可避免的环节,那么哪里既有专业的拉坯场地、拉坯设施、制坯工具、健康卫生的泥料又有专业的陶艺老师和专业的陶艺课程呢?
在陶艺体验中心,专业的陶艺老师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制定对应的课程,现在来艺术馆进行体验还能享受限时优惠,心动不如行动,赶快来玩吧!




文章转发自北京陶瓷艺术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