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品真收藏》公众号
今天,小编与藏友们一起欣赏首博的镇馆之宝。您知道吗, 既然是镇馆之宝,就一定有它的珍贵之处。在瓷器收藏界,青花瓷一直是收藏界朋友非常喜欢的一个种类。不光因为青花瓷,带有非常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并且由于青花瓷,在釉色和烧造工艺上,有非常鲜明的特点,使其非常容易判断,因此成为收藏界追捧喜爱的对象。
先说青花瓷器,就一定要说元代的青花瓷器。如果按照发展时间来说,青花瓷器应该是在唐朝末年就开始已经出现。这个时期恰恰是中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初始阶段。流传后世的宋代五大名窑,也大都发端于唐代,而青花瓷器也恰恰是这一时期开始出现的。但是由于宋代的五大名窑等瓷器,光芒太过闪耀,因此宋代的时候,青花瓷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宋代青花瓷没有很好发展的另一方面的原因,由于青花这种釉料的原材料,来自于西域地区。而宋代西部和北部地区,被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辽、西夏、金等所占据,因此无法和西域以及中亚地区的国家进行交流,使得这种来自西域的青花釉料,难以来到中国。而中国国产的青花釉料在宋代的时候,炼制水平达不到能够烧到出精品瓷器的要求,所以宋代的时候很难能看到精品的青花瓷器。
到了元代,由于元代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的帝国,因此来自西域的青花釉料可以非常方便的来到中国,再加上西域地区的游牧民族,对这种蓝白相间的色彩,有一种格外的喜欢之情,因此这种青花瓷器便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但处于创始阶段的青花瓷器,从其质地、胎质和釉色上,其实不如后来清朝康雍乾时期的青花瓷器,那么的出色。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版图面积最大的时期,但从建立到灭亡,只有短短的98年。某种器物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划时代意义,那么它的收藏价值,就会极大的增高。元青花瓷器,恰恰就是这种表现。元青花恰好是中国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所以受到后世收藏者的喜爱。
元青花瓷器在花纹上,受到了来自西域的风格影响,大量的缠枝花纹出现,正是西域文化的代表符号。来自一些西域的水果、花卉、植物等,也纷纷出现在青花瓷器的表面。到元青花发展的后期,由于中国社会元杂剧的盛行,一些取材于元杂剧故事情节的画面,也出现在青花瓷器上。这种让民间通俗艺术,与瓷器艺术结合的方式,使得元青花瓷器,是越来越生活化,也使得后世非常喜爱这种以人物故事情节为代表的青花瓷器。这里就包括我们熟悉的鬼谷下山罐。在这只鬼谷下山罐的表面,绘制了传说中非常神奇的人物鬼谷子。这只著名的鬼谷下山罐,在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居然拍出了2.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为轰动一时的重大新闻。这只大罐上的"鬼谷下山"图案为传世元青花瓷器中的绝品。图案是鬼谷子坐在一虎一豹所拉的车上下山。故事来自于元代版画《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它表现了战国时代齐、燕交战中,孙膑被燕国囚禁,他的师傅鬼谷子下山营救徒弟的故事。罐上图案栩栩如生,画工细腻,出自画家而非工匠之手,这使得瓷罐非普通的青花瓷可比。
下面与藏友们分享的首博的镇馆之宝“元青花凤首扁壶(鸾),,首博收藏的这件精美绝伦的元青花凤首扁壶,却曾经历尽磨难而重生。那是1970年初春,旧鼓楼大街豁口,北京标准件四厂的工人正在城墙下挖土摔砖坯。一个周一的上午,一名铁路巡道工人打电话给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反映说,在北城墙下面发现了青花白地的瓷器。
考古队的于杰悄悄对25岁的小伙子黄秀纯说:北城墙建造于明洪武初年,那底下可是元代地层。这里发现青花瓷至少是洪武年间,可能更早。很重要,咱们一定得去。二人赶紧向军宣队负责人请示,得到的答复是:“你们这些挖坟头儿的,一三五不抓革命,二四六拿啥促生产咧。”
没办法,只好第二天再去了。周二,赶到现场的黄秀纯和于杰惊呆了—由于晚来了一天,这批文物已经被“破四旧”了,碎片就扔在两边的土堆里。“用大铁锤砸的呀!”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黄秀纯的语气中依然弥漫着无尽的痛惜和遗憾。就是筛也得把它们筛出来!黄秀纯和于杰找来了铁锨,借来了筛子,用了三天把土堆过了一遍,碎片装在箱子里用自行车驮回了办公室。考古队的同事们你一片我一片帮忙拼对,有盘子、碗、盏托……十几件中最精美的便数这个扁壶了。可是,48块大大小小的碎片,只能拼出一半的扁壶,其余的部分只能由美术师魏群用石膏修补,正面的青花纹饰用粉质颜色粗略接笔,背面的花纹则未作处理,呈现石膏原色。由于大家都是考古人员而非专业修复人员,黏合并不精细,接缝清晰可见,大家开玩笑说,这是二凤的姐姐—大凤(缝)。在随后的30多年里,元青花凤首扁壶便以这残缺的样貌出现在《考古》杂志里、邮票上、展览中,依然引来无数惊叹。当时国内对元青花的研究尚少,经考古发掘出土的元青花极为珍稀,这批元大都出土的青花器皿便有了不同寻常的价值。
2004年,首博将扁壶送交修复专家蒋道银先生,进行了历时13个月的修复。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凤首扁壶宛若新生,可以让我们更真切地体会到它的美丽与珍贵—此器吸收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扁壶造型,壶流采用模制成型,壶柄以捏塑成型,壶身为雕镶成型,最后合成整体,制作工艺繁缛。造型构思别具匠心,整体画面饱满,纹饰生动流畅,釉质莹润。青花料采用进口苏麻离青料,发色绚丽浓艳,略有晕散,铁锈斑特征非常明显。它是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青花图案装饰与造型工艺相融合的体现,是元青花瓷的代表作之一。
根据已知的资料,青花凤首扁壶存世仅两件。2009年3月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青花的记忆—元代青花瓷文化展》上,展出了一件藏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的凤首扁壶,其器型与首都博物馆藏凤首扁壶相似,凤尾不同,与首博这件一凤一鸾,壶流、壶柄亦有残损,从工艺水准看各有千秋。首博这件扁壶与新疆哈萨克自治馆藏的一件扁壶同名,专家把它们分别称为“元青花凤首扁壶(凤)”和“元青花凤首扁壶(鸾)”。首博这件是“鸾”,为雌;新疆那件是“凤”,为雄。2009年3月20日,首博举办《青花的记忆—元代青花瓷文化展》,两把壶共同亮相,现场观看的朋友无不交口称赞。但人们也发现,首博这把壶太完美了,与新疆那把壶的残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壶造型生动别致,散发着浓郁的塞外风情,壶体扁圆,直颈小唇口,浅圈足,底足在沙胎上挂一层很薄的护胎釉。以昂起的凤首作壶流,采用模制成型;壶体为凤身,雕镶成型,再琢成整体;卷起的凤尾作壶柄,以手捏塑成型。凤身绘在圆形壶体上部,双翅垂至壶体两侧,壶体下部图案是盛开的牡丹,呈现一种凤鸟飞翔于牡丹丛中颇富情趣的情景。白地兰花,色彩鲜艳,清新雅致,主题突出,更增添了几分艺术感染力。
元青花瓷器为何如此的价值连城,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元代这个朝代时间太过短暂,而这一时期又恰恰是青花瓷器的发展第一个重要时期,这时期的青花瓷器非常有自己的代表性,再加上瓷器的易碎性,使得元代的真正的青花瓷器,流传到现在的,保存的完整无缺的,少之又少。物以稀为贵,因此,应该都是价值连城的存在。
关注快手《河北品真》栏目,《品真》鉴宝
品味艺术,收藏真品!!!
《品真》交流台,有酒你就来!
《品真》交流台,有宝你就来!
《品真》搭舞台,有才你就来!
欢迎各位藏友们提供新闻线索留言投稿,感谢与我们《品真》栏目组联系交流探讨,《品真》在大家共同的研究和探讨中一起进步!!!
广告咨询微信:18633090599
投稿邮箱:1754162220@qq.com
品 真|收|藏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品真》栏目指定法律顾问:河北冀督律师事务所臧济华律师
往期精彩回顾 声明:《品真收藏》所发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处理;传播传统文化,仅为学习分享,分享鉴藏知识,弘扬正能量,是我们的宗旨,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品真收藏官方 公众号ID:zhengbowenhua)。
文章转发自品真收藏,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