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北京翰海2021秋季拍卖会
中国书画
中国近现代书画(二)
法书楹联
中国古代书画
佳作导览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返璞归真 大巧不工
Lot616
齐白石《三鱼图》
水墨纸本/立轴
1948年作
钤印:老苹、吾年八十八
款识:三鱼。戊子,八十八岁
66.5×33.5cm
估价:800,000-1,200,000
“三余”的典故出自三国时期著名的儒学宗师董遇,鱼豢的《魏略·儒宗传·董遇》记载,董遇以“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解答读书的“苦渴无日”,意为要抓住一切闲余的时间来学习。
齐白石一生为学为艺十分勤奋。在他88岁的时候,一日夜里,家人发现他正在一笔一画的描红,家人非常不解,盛名于世的白石老人为何要重拾基本功,他回答正是因为声望高,不觉有些飘飘然,观看从前的作品,感觉自己退步了,所以要认真练习,管住自己。一件小事折射出齐白石治艺的严谨、勤勉与为人的谦虚。
鱼,谐音“余”,寄寓着世人富足的愿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在文人儒士心中,鱼又是精神自由、悠然自得的象征。自古,擅画鱼者不乏。八大山人笔下的孤鱼,白眼向天,桀骜清冷,虚谷画中的金鱼,俊俏活泼,不落俗套。齐白石,以大写意的纵横凝练,深入生活的淳朴通达,超越前人礼法的束缚,将最鲜活的生命力、最和谐的物象关系,潇潇洒洒地注入笔墨之中,画出了“不见一滴水,却感受到鱼儿游曵的姿态”。
齐白石喜欢画鱼,早期临学八大,尽收笔墨之法,更重要的是悟到画面的空间感。20世纪20年代后自创家法,曾用家中瓷碗蓄鱼养虾观察写生。这一时期,齐白石画中的鱼,大多是小鲤鱼,造型突出弧度,有很大的弯曲感,从而表现出鱼游水中的欢快。20世纪30年代,齐白石画鱼技法已臻成熟,章法笔墨焕然一新,与前人拉开距离。至40年代末,齐白石已入高龄,鱼虾水族的创作更为娴熟自如,妙趣横生。
本幅《三鱼图》,创作于1948年,为齐白石晚年创作。画面构图极为简洁,纯以水墨绘三鱼,鱼的造型高度符号化,既有传统笔墨之神,又不失写生之形,整幅画面仅有鱼而不见水,却通过鱼的姿态表现其游于水中,留下充分的遐想空间。“鱼”与“余”的谐音,以绘制“三鱼”来象征“三余”,丰富绘画本身的意境和文化内涵。齐白石曾言“古人读书有三余之说,我亦有三馀,既画者工之余,诗者睡之余,寿者劫之余,此为白石之三余也。”白石老人将诗画创作视为闲情逸事,可见他的创作心态是非常的自然娴静、淡泊功利,也表明他的绘画功力已达到炉火纯青、信手拈来的程度。同样,“三余”也代表着白石老人对世事的豁达开明,对生活的随遇而安,“三条摇曳的小鱼”是齐白石艺术象征性的表达,是返璞归真、大巧不工的代言。
慕凌飞
威武勇猛 激昂不屈
Lot253
慕凌飞《十二金钗图》
设色纸本/镜心
1979年作
钤印:慕倩、凌飞
款识:十二金钗图。己未夏仲,慕倩。
132×56cm
估价: 10,000-15,000
画一只只斑斓猛虎定名《十二金钗图》,源于张善孖以王实甫《西厢记》中,描绘崔莺莺十二种仪态,与老虎种种神情,相互比拟,将虎拟人化的奇妙杰作。
作为大风堂最早的一批入室弟子,慕凌飞16岁即拜张善孖、张大千昆仲为师,在大风堂专心习画达四年之久。二位恩师让慕凌飞临摹了大风堂存藏的大量宋元名画,带他遍览黄山、峨眉山等名山大川,告诉他要师法自然开拓胸襟。因此,无论大风堂的金碧山水、工笔人物、花鸟走兽、敦煌佛释等画技,他皆能了然于胸,成为大风堂最有成就的弟子之一。
此幅《十二金钗图》就是慕凌飞向恩师张善孖的致敬之作,他巧妙的将十二只老虎安排在同一画面中。画幅迎面一块巨岩,石上古松横亘,披鳞挂甲,怒耸云空。九只老虎踞于松崖之上。崖下深谷泉水喷流,迂回激荡。三只老虎栖于溪边。这十二只虎的形态—正面观、侧面观、背面观、俯视、仰视、侧视、上山观、下山观,虎的动态—立姿、坐姿、卧姿、行姿、扑姿、跃姿,虎的神态—静、吼、啸、怒、舔、喜、嬉、眠,统统画进这风云际会、松涛翻滚、泉涧泠泠的莽岭之中。慕凌飞深得张善孖画虎的嫡传真谛,张氏号“虎痴”,他号“虎翁”,他画的虎生机勃勃,具壮志凌云之气,甚至传神入化,有所发展,使人叹为观止。
款题“己未年”,即1979年,慕凌飞在经历多年的坎坷之后,事业上焕发了新的生机,他与天津市的多名书画界好友联合成立天津市和平书画研究会,经常义务举办书画讲座、研讨会和展览,使天津市书画艺术的发展一时盛况空前。不同于张善孖创作《十二金钗图》是为了讽刺军阀混战,他的《十二金钗图》象征着新时期“风雨”过后见精神,十二只栩栩如生的老虎犹如十二位勇士,威猛有生气!威武勇猛,激昂不屈,是虎之魂,人之魂,更是民族强大之魂!
张善孖
HuangZhou
黄胄
形似神足 气韵生动
创新与传统,在黄胄内心深处是怎样结合的,是黄胄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在他的画中,是造型与笔墨怎样有机互动而相互生发。《群驴》上黄胄的这段题跋即体现了他在这方面的思考:“有感前人所谓似与不似者,往往无能似之而自欺欺人。”在黄胄的认识里,造型是第一位的,笔墨首先要服从于造型,他认为好的作品应该是笔简形具、笔简神完的。
就像他在《群驴》中所展现的那样,画家以看似毫不经意的侧笔皴擦“刷”出毛驴身躯、脸部、腿部,在毛驴身上表现出的转折明晰、简洁精练的块面造型,使毛驴具有相当独特的体积感。
另外,善于处理复杂的构图也是黄胄画驴的一个特点。《群驴》没有强烈的情节性,纯粹利用水墨来表现对象。随着画家的恣意铺展,毛驴或低头觅食,或雀跃嬉闹,或追逐求哺,每一头驴都各具情态,绝无重复。并利用干湿浓淡、聚散隐显的笔墨变化,使画面趋于丰富,并巧妙的形成各部分的呼应。
《群驴》体现了他的创作思想,即重视造型与笔墨的统一,在不轻视发挥笔墨传情效能的同时高度讲究造型的基础作用,从而做到把准确精致的造型与放笔挥洒的笔墨结合起来,形似神足而又气韵生动。
马 晋
马晋(1900年—1970年)字伯逸,号湛如,又号云湖,别名伯远,早年曾用名马锡麟,室名湛花馆,北京大兴人。马晋之父曾为一满清贵族管理马匹,自幼爱画马,曾从清末宫廷画家赵书村学习,因此得见郎世宁作品,遂自学郎氏画法。后拜金北楼为师,1920年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先后任助教、评议,后转“湖社”,成为职业画家,1922年开始以画马闻名。齐白石曾题马晋画马诗:“金家门下多能事,晋也尤能画骨工。追电逐风千里足,无羁时节好行空。”
精致工整 疏朗清新
马晋的父亲曾为清代一位贵族之家掌管马匹,马晋自幼耳濡目染,熟悉马的特征与习性,后来他又从宫廷画家赵书村学习,有机会看到内府所藏名画,尤其被郎世宁逼真的写实画法所吸引,于是开始临摹郎氏的画马之作。
三四十年代,是马晋工笔写实绘画的发展成熟期。除临摹外,他也开始对物写生,并在郎世宁的画风中有意强调中国趣味,即在重视透视和体量感描绘的前提下,加强了以线造型的概括力。从作于1941年的《松溪四骏》可以看出,由于写生训练,马的形态、比例较此前的作品更加准确,对皮毛质感的把握愈发精微,衬景以文人画的写意笔法绘制,疏朗清新。
《松溪四骏》中溪水一湾,清澈透明,苍松挺立,山石崚嶒。画中四匹骏马,马姿生动多变,各不相同,但皆悠闲自在:有的卧草休憩,有的抵树搔痒,有的交颈亲昵,神情温和驯服,让人心中徒生亲近自然的渴望。
画家十分注意解剖结构的造型准确,用明暗光阴来表现骏马的体积感,皮毛、骨骼、肌肉也都显出逼真的质感。唯用笔较郎世宁更加强调线条的轮廓作用,于写实逼真的同时注重骨线的表现,生动传神,同时还参用了西洋的水彩画法,表现出马体上的斑纹,中西画法结合得融洽自然。骏马的鬃毛皮色与松树的聚攒松针,树干的苍劲粗壮,杂树的疏秀轻逸,各得质感;浅绿色的草地、墨绿色的松针与骏马色彩上相协调,使得画面透出一股静谧之美,为一幅难得的工整精心之作。
Lot402
马晋《柳溪双骏》
设色纸本/立轴
钤印:马晋之印、伯逸
款识:亮吉先生大雅之属。伯逸马晋画。
99.5×33 cm
估价: 35,000-55,000
王雪涛
Lot1
王雪涛《荷塘清趣》
设色纸本/立轴
1941年作
钤印:傲雪居士、王雪涛印、天壤王郎、王郎
款识:辛巳长夏,雨窗遣兴。雪涛。
98×32 cm
估价: 80,000-120,000
张大千
Lot426
张大千《拟唐寅沧浪图》
设色纸本/立轴
1935年作
钤印:张爰私印、蜀客、大风堂、两到黄山绝顶人
款识:拟六如居士沧浪图。乙亥春日,蜀人张爰时客吴中。
91.5×28 cm
估价: 80,000-120,000
陈半丁
陈半丁(1876年—1970年),即陈年,画家。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家境贫寒,自幼学习诗书画。拜吴昌硕为师。40岁后到北京,初就职于北京图书馆,后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擅花卉、山水、人物、走兽,以写意花卉最知名。除任颐、吴昌硕外,又师法赵之谦、徐渭、陈淳,吸收明清各家画法而独树一帜。作品笔墨苍润朴拙,色彩鲜丽、沉着,形象简练、概括,讲求诗书画印的相互作用。兼善摹印。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会会长。1956年在北京举办个人作品展览。有《陈半丁画集》、《陈半丁花卉画谱》、《当代中国画全集·陈半丁》行世。
徐 操
徐操 (1899年—1961年)字燕孙,著名人物画家。别号霜红楼主,又号霜红龛主、中秋生。斋号霜红楼、寒水堂、归燕楼等。自幼痴迷书画,初随民间画师学习。渐长,拜宫廷画家管念慈为师。后又追随俞明(涤烦)学画。1920年,“中国画学研究会”成立,徐操作为首批会员入会,遂成为研究会核心成员。20世纪30年代,被聘为北平国立艺专、京华美专教授,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影响画坛的传统派职业画家。新中国成立后,积极投入政府提倡的连环画创作,历任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汲前贤众长 显丰富多姿
徐操是一位传统派的工笔人物画家,画作多取材于历史人物、史籍典故,尤善仕女,善于刻画描绘对象的性格与内心世界。《庭院仕女》中对于少女面部的表现,非常细腻。采用传统的三白开脸,以轻柔的线描勾出轮廓,目如丹凤,樱口胆鼻;眉如弯月,细若游丝;发髻勾皴细致,质感厚重,根根凸现;人物造型端庄典雅,体态轻盈婀娜。此外,荷塘荷花正开,荷叶在清风里婆娑多姿,也衬托着少女们悠闲的风姿。
全画格调高雅,衣纹流畅秀劲,线条的运用圆润自如,转折之处顿挫有力且富节奏。落墨洁净,敷色淡雅,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五官的描绘、虚实的处理,均有较强的驾驭能力。人物线描运用自然,笔笔有力,又能在统一中求变化。衬景石形奇秀,花木葱茏,笔法采前贤众家之长,取得丰富多变的视觉效果。
Lot 437
徐操《武陵游骑图》
设色纸本/镜心
钤印:燕孙、徐操印、霜红龛
款识:武陵游骑图。(文略)霜红主人燕孙操识。
90×41 cm
估价: 150,000-250,000
敬请持续关注翰海拍卖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文章转发自北京翰海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