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海派宅家腔调:唐云藏建盏、灵璧石瓢砚,吴湖帆江寒汀徐邦达画扇骨,徐素白、陈巨来上手刻!| 画事

  • 民国画事
  • 2021年11月27日10时






画事君说

浅 显 有 趣 的 深 度 艺 术 美 学 干 货





轰轰烈烈的嘉德秋拍开始预展了,在疫情的影响下,分为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瓷器杂项等品类为主,在这些品类中,我发现了一个非常适合书画收藏爱好者关注的专场,那就是《芸窗清供——台湾藏家精选文房珍品》。

疫情的大环境下,人们更多的时间会宅在家中,因此更能体会文房中的一小方天地,于文人而言,是多么重要的精神家园。

小窗一扇,爱物几枚,在书写,绘画,雕刻,赏玩中,度过悠悠辰光,身在斯,心却可以随着这些清玩,与窗外飞鸿一起,远上九霄。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此君子立格之标准,择物也是这样,要有质感,更要有文化,所谓文质彬彬。

金石竹刻、芸窗清供一事,最得其法,文如质如,恰若君子,亦若清风入怀。

这次“芸窗清供”专场,是重要台湾藏家精选八十八事,皆合前文“文质彬彬”之内核。

金石竹刻一途,看似朴实无华,实则精致弥珍。其中文的部分,多为文人珍视者,后由彼此相交认同的名家作稿,名迹妙章,其中质的部分,则多为名手操刀,方能成就合璧之妙。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八十八件文质彬彬的文房清玩,皆以无底价起拍,在疫情的大环境下,又在非近现代书画的品类中,更有机会以极具性价比的可能被爱物者拿下。


吾亦爱吾庐,芸窗几卷书。青山天际小,目送飞鸿杳。
——元 陆祖允 《菩萨蛮》





大石斋唐云清玩雅趣




唐云(1910-1993)像


唐云先生,不仅是一位书画家,更是一位大玩家。

他的画室名“大石斋”、“山雷轩”,在大石斋中,他不仅临摹古代名画,花鸟取法八大、冬心与新罗诸家,山水自元四家入手,涵融兼摄沈石田、清湘老人等。更创出自家的风貌,唐云的书和画,都是一眼能辨认,并且能久久玩味的。

绘画之外,于紫砂壶、砚台、竹刻、印章、木版画籍等,皆为其喜好,亦乐之不疲,一一涉猎,其中尤以八把曼生壶之收藏著称于世

这次《芸窗清供》专场中,我们可以看到四件与唐云先生有关的物件,有他收藏的建盏,砚台,可以说是唐云收藏趣味的体现;还有他的颜料盘,残余的颜色,似乎能让人想起他作画的过程;更有“香与梅花一样清”的锡茶罐,在作画之余,或朋友来时,品茗闻香,可谓是小窗之中,快乐的时光。

唐云题建窑茶碗


Lot 3121

唐云题建窑茶碗

释文:
「唐云」
「大石斋」朱文钤印
来源:大石斋唐云先生旧藏
直径 13 cm,高 7.6 cm,重 370 g
RMB:无底价


"唐云题 建窑茶碗",是为建窑兔毫束口盏,所置旧包装内,可见墨书“唐云”自题,并钤有朱文圆印“大石斋”,可知为大石斋唐云先生故物也。



北宋蔡襄(1012-1067)于《茶录》中记载:“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糒之久,热难冷,最为妥用,出他处者皆不及也。”“建盏”受珍视的程度由此均可见一斑,亦知唐云先生亦好此“建瓯”风雅。

Lot 3122

越公铭石瓢灵璧砚

释文:

「石瓢」

「甲辰(1964 年)于古河拾得。越公记。」刻铭并款识

「翻墨潮,容一瓢,赠大石,笔超超。越公。」刻铭并款识

来源:大石斋唐云先生旧藏

长 12.1 cm,宽 8.8 cm,高 3.1 cm,重 385 g

RMB:无底价


越公铭 石瓢灵璧砚”,随形而制,砚匣亦随行而就。以灵璧石为材,于制砚一途颇殊。据铭可知,此砚材于1964年于古河中拾得,制而为砚,取名“石瓢”。

唐云与石瓢非常有缘,他的曼生八把中,就有一把是陈曼生的石瓢壶,而顾景舟就曾仿照这把石瓢,做了五把石瓢紫砂壶,自留一把以外,其余赠与戴相明,唐云,江寒汀,吴湖帆。这五把石瓢,如今都成了价值数千万以上的珍宝。

而这件石砚,则是真正的“石瓢”,由制砚者越公赠与唐云,后经唐云秘藏,今得现世。



明人文震亨《长物志》〈品石〉:“石以灵璧为上,英石次之,二种品甚贵,购之颇艰。大者尤不易得,高踰数尺者便属奇品,小者可置几案间。色如漆,声如玉者最佳。”而以灵璧制砚,颇为殊罕,砚小适藏袖间,名之“石瓢”,甚为贴切。

唐云画 徐孝穆刻 白瓷调色盘



3123
唐云画 徐孝穆刻白瓷调色盘
释文:
大石画,孝穆刻。刻款
原配红木天地盖
来源:大石斋唐云先生旧藏
直径 8.6cm,高 6.5cm,重 447g
RMB:无底价



这件白瓷调色盘为四层叠盘,通体施白釉,釉色纯净,四层盘内分别饰荷包、瑞果、方孔钱及葫芦,逸趣十足。


另据原配红木天地盖,盖面有唐云绘双鱼,落款:大石画,孝穆刻。可知操刀者为徐孝穆, 寥寥数刀,为本品增色良多。


徐孝穆尤擅竹木刻画,技法全面,无论深镌浅刻、留青浮雕,有平刀直入,有薄刀斜披,无所不能,无所不精, 铁笔错落而无刀痕,其鬼斧神艺深得现代艺文名家所推崇。


作家老舍赞曰 :有虚有实,亦柔亦刚。


端木蕻良(1912-1996)称 :孝穆操刀,不但丝毫毕现,而风骨峥嵘。


徐孝穆竹木雕刻,不仅能再现原作风格与特色,使观者一望即知为某家某人之作,更能将之升华,使其更高、更生动,也更美,臻于神、妙之品。而个中之美,则为徐孝穆所独具也。


徐孝穆在雕刻中



唐云画 徐素白刻梅花图锡茶罐


3124
唐云画 徐素白刻梅花图锡茶罐
1965 年
释文:
香与梅花一样清。□□属,唐云画。刻铭并款识
乙巳(1965 年)十月,素白刻,大石记。刻款
来源大石斋唐云先生旧藏
直径 8.3cm,高 6.3cm,重 279g
RMB: 无底价

“唐云画 徐素白刻 梅花图锡茶罐,器呈圆型,弧腹直盖,适用之型。

器身至盖面饰写意梅花图,梅花自下而上连绵而生,梅干如嶙峋铁骨,苍劲耸峭,奇崛突兀,自画面左下角横斜而出,至画面右侧,复转折向上,于画面右上叉枝为梅簇。

根据盖面刻铭,可知此罐由唐云绘画稿,徐素白操刀刻成, 属刻者处被磨掉,不可知属刻者何许人,推想应亦为海上名家。

刻铭“香与梅花一样清句”,当化裁于“人与梅花一样清”之名句,此句在诸多诗词中均可见其踪影,如宋人晁公武 (1105-1180)所作《鹧鸪天》的“倚栏谁唱清真曲,人与梅花一样清。”明人徐霞客(1587-1641)所作《自题小香山梅花堂联》的“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等。

唐云此处改“人”为“香”,应意指香茗若梅花一般清洌, 用之茶罐,又配合镌刻写意梅花图,尤为贴切。



文人+竹刻:梦幻联动 雅致周边



民国时期的大上海,被称为东方巴黎,众多从艺者聚集,称为海派。这么多人同在上海滩,他们之间的交游就特别丰富。除了书画圈的交游,还有很多破圈的联动产品,比如文人竹刻。
文人竹刻,以扇骨居多,因为扇面也是一种艺术创作形式,在扇骨上刻上名家书画,则显得更加精益求精。这些可以说是当时的联动周边文创产品了。

这次芸窗清供专场中,就有很多书画家绘稿,竹刻或篆刻名家操刀而就,的扇骨精品。其中画家如唐云、江寒汀、吴湖帆、徐邦达、吴待秋、高野侯、赵叔孺等名家;竹刻、篆刻名家则有徐素白、支慈庵、沈觉初、陈巨来、胡匊邻、杨龙石等。

江寒汀画 徐素白刻梅竹兰草图扇骨



Lot 3125

江寒汀画 徐素白刻梅竹兰草图扇骨

释文:

「仿马四娘,寒汀画。」刻款

「仿金俊明,素白刻。」刻款

「徐」印款

著录:徐秉坤主编,《徐素白竹刻集》(香港:大世界出版公司,1997),页92。

长 32 cm,宽 2 cm,高 2.5 cm,重 49 g

RMB:无底价


“江寒汀画 徐素白刻 梅竹兰草图扇骨”由书画名家江寒汀绘梅竹兰草图,竹刻名家徐素白刻制。



扇骨两面均由江寒汀作画,其于一面绘梅花,据刻铭“仿金俊明”句,可知此面梅花笔意当由明末清初画家金俊明(1602-1675)而来。天津博物馆藏“金俊明 梅花册页”,所绘梅花与此面颇类。

天津博物馆藏“金俊明梅花册页”


另一面前景生出兰草一丛,通过江寒汀题铭“仿马四娘”句,可知此兰竹笔意按明代闺秀画家马湘兰(1548-1604)而来。

故宫博物院藏“马守真 兰石图扇面”,其兰石笔意,亦与扇骨所写相类。


故宫博物院藏“马守真兰石图扇面”


徐素白(1909-1976),又名晓钟,江苏常州武进人,现代竹刻名家。少时家境贫寒,十七岁时只身至上海豫园附近的俞宏记扇庄学艺,主刻扇骨,兼习书法绘画。

后受聘于上海壁寿轩书画店料理业务,期间经同乡老画家冯超然(1882-1954)之提携推荐,渐次与上海艺术界人士有广泛结交与切磋,

从艺数十年,作品逾千件,深受海内外收藏家与竹刻爱好者赏识青睐。本品便著录于徐秉坤主编,《徐素白竹刻集》(香港:大世界出版公司,1997),页92。

本品正是见证了徐素白与书画名家江寒汀的相交之谊,下品则见证与大石斋唐云之谊。


唐云画 徐素白刻 莲萼萱花图扇骨



Lot 3126

唐云画 徐素白刻 莲萼萱花图扇骨

释文:

「一岸野风莲萼香。大石。」刻铭并款识

「周维同志属,素白刻,唐云画。」刻款

「素白刻」印款

长 31cm,宽 2.1cm,高 2.4cm,重 41g

RMB:无底价


“唐云画徐素白刻莲萼萱花图扇骨”由海上画派画家唐云书画、竹刻名家徐素白刻制成扇,一面饰莲萼图、一面饰萱花图,一派生趣盎然,益见素白刻竹高妙刀笔功力。


扇骨莲萼一面刻铭一句韦庄(约836-910)七言“一岸野风莲萼香”,便将静态的莲池画面,变得灵动起来,菡萏清香,翠叶羞卷,意境悠远。


扇骨萱花一面,饰萱花一朵,自左下生出,止于右上,萱花一朵盛放于画面左上方,布局有度,章法非凡。


吴湖帆书画 支慈庵刻 寒林暮鸦图扇骨



Lot 3127

吴湖帆书画 支慈庵刻 寒林暮鸦图扇骨

释文:

「寒林暮鸦」、 「湖帆写,慈厂刊。」刻铭并款识

「断崖树犹倒倚。倩厂写清真词句。」刻铭并款识

「吴」、「支」刻款

著录:

许勇翔编著,《箑边珍拓:名家竹刻扇骨拓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页245、247。

长 32cm,宽 2.1cm,高 2.1cm,重 39g

RMB:无底价


“吴湖帆书画支慈庵刻寒林暮鸦图扇骨”,由书画家吴湖帆书画、刻竹名家支慈庵刻成,一面饰寒林暮鸦图,一面饰断崖苍虬图。著录于许勇翔编著,《箑边珍拓:名家竹刻扇骨拓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页245、247。


《箑边珍拓:名家竹刻扇骨拓片集》,页245、247


“寒林暮鸦”一面,近景枯木成林,远空斜点寒鸦,颇有几分清人(释)芥航大须《暮雪》诗意,正是:“日夕北风紧,寒林噤暮鸦。”


“断崖苍虬”一面,吴湖帆摘清真词句:“断崖树,犹倒倚。”辑自宋人周邦彦(1056-1121)之《西河慢·大石金陵》,这首词是周邦彦晚年之作,恰逢北宋末年,宋王朝危机四伏,清真居士表面描写金陵古迹的同时,暗里发出千古兴亡的怀古忧思。


此骨两面所绘均呈悲凉意境,或许亦藏有倩厂先生对于时局动荡的感怀。


支慈庵(1904-1974),名谦,字子安,号南村,江苏吴县(今苏州)人。竹刻师从其姐夫竹刻名家张瑞芝。20 世纪30 年代创立“兰经石室”,刻竹已崭露头角。


其后结识画家高野侯,指点其走“清客”(自画自刻)之路,不应满足于工匠的身份,匠气不脱,难登大雅。遂研习书画,先后拜赵叔孺和吴湖帆(1904-1974)为师,领悟六法之妙。此骨正是支慈庵与其书画方面的老师吴湖帆合作者,可见证授业之谊。


徐邦达书画 盛丙云刻蒲江词意图扇骨





3129

徐邦达书画 盛丙云刻蒲江词意图扇骨
释文 :
柳边深院,燕语明如翦。消息无凭听又懒,隔断画屏双扇。赏蒲江清平乐,邦达。刻铭并款识
补蒲江词意。邦达写,丙云刻。刻铭并款识
印款
长 32.1cm,宽 2.1cm,高 2.2cm,重 37g
RMB: 无底价


”徐邦达书画 盛丙云刻 浦江词意图扇骨“,由书画家徐邦达书画,竹刻名家盛丙云刻制而成。一面刻卢蒲江清平乐,一面饰清平乐词意图。

诗文面节录宋人卢祖皋(约 1174-1224)《清平乐·柳边深院》句,原文为 :柳边深院,燕语明如翦。消息无凭听又懒,隔断画屏双扇。宝杯金缕红牙, 醉魂几度儿家。何处一春游荡,梦中犹恨杨花。

词意图面,仅以柳、燕两个要素来展现词意,柳树占据了大部分的画面,仅 右隅以最简单的线条来表现”柳边深院“,远空几尾小燕,疏密有致的构图便 表现了词意主旨。

徐邦达是著名的书画鉴定大家,1953年,以各地征集和收购到的3500幅珍贵书画作品为基础,重建故宫博物院书画馆。长于中国美术史及古代书画鉴定,兼擅山水画、书法。著有《古书画鉴定概况》、《古书画伪讹考辨》等。

盛丙云(1909-1968),原名松,又署秉筠,浙江嘉善陶庄人,1926 年至上 海从书画雕刻家张石学习竹刻。学成后在张石园处刻扇骨、 臂搁等为业。擅铁笔,精刻竹。

盛秉筠在沪期间,通过张石园介绍,结识了吴湖帆、 江寒汀与唐云等书画名家,为其刻制红木、紫 檀书画盒盖等,他们则在扇骨、臂搁上起稿,题写诗词或作画,供盛秉筠镌刻。

吴湖帆因见盛秉筠虚心好学,时加提点,并出示历代竹刻以为印证,为之讲 授书画笔法与刀法之关系,秉筠自此技艺益进,对吴湖帆以恩师礼之。


来楚生 吴待秋书画 沈觉初刻 辛夷花图扇骨


Lot 3130

来楚生 吴待秋书画 沈觉初刻 辛夷花图扇骨

1947年

释文:

「花期恐落辛夷后,不耐春风待叶稠。何似汉宫明月夜,玉盘擎露树梢头。寄深先生属,来楚生书,丁亥(1947年)七月。」刻铭并款识

「亭亭玉立月明中。丁亥(1947 年)夏,袌鋗吴徵,时年政七十。」刻铭并款识

「沈喦」、「觉初」刻款

长 31.6 cm,宽 2.1 cm,高 2.6 cm,扇面47×19cm,重 51 g

RMB:无底价


“来楚生吴待秋书画沈觉初刻辛夷花图扇骨”,由来楚生书恽寿平《玉兰》诗文,吴待秋绘玉兰辛夷花图,竹刻名家沈觉初刻制而成,装有扇面,单面为吴待秋绘制。


恽南田此诗颇妙,诗名《玉兰》却通篇不见,据《广群芳谱》卷三八记载:“玉兰早于辛夷。”这本是自然现象,而南田却抓住这点,赋予玉兰拟人意识,刻意描绘出一幅玉兰、辛夷争春斗妍的画面。玉兰唯恐自己落后辛夷的花期,还没有等到春风沐浴,便急不可待地绽出花蕾,迎寒绽放。


诗文后两句连用两个比喻。他先用一个反问“何似”开篇,实为无疑之问,使花朵的形象更为突出,因为这正是玉兰的最大特色—洁白无瑕,比之为汉宫明月为恰。在第二个比喻中,南田以历史上的承露仙人作比,既表现出晨露浥润玉兰的娇容,又刻画出它亭亭玉立,凭空凌虚的气质。


而在吴待秋绘图一面题写诗句:“亭亭玉立月明中。”亦是与此举遥相呼应,描绘姿态。



此扇装有扇面,一面光素,一面为吴待秋写山水,作画时间与制骨时间相同,同为1947 年,时年吴待秋正值七十,观其笔意,亦属晚年之作。画面右上书:“天高来雁小,水阔去舟迟。丁亥(1947年)夏,袌鋗吴徵。”文末钤“待秋”朱文印。


沈觉初(1915-2008),名觉,以字行,浙江德清人。早年师从吴待秋(1878-1949)学画,兼习篆刻。后与唐云、来楚生(1903-1975)两先生游,从事刻印、刻竹、刻砚铭等。此骨恰证吴待秋与沈觉初师徒谊,又证来楚生与沈觉初交游谊。


吴伯滔书画 胡匊邻刻 松风高士图扇骨



Lot 3133

吴伯滔书画 胡匊邻刻 松风高士图扇骨

释文:

「西涧萧萧数骑过,韦公诗句奈愁何?黄鹂唤客且须住,野渡庵前风雨多。端甫二兄属,伯滔书,匊邻刻。」刻铭并款识

「松风高士。伯滔写。」刻铭并款识

长32.2cm,宽3.6cm,高2.2cm,重58g

RMB:无底价


“吴伯滔书画胡匊邻刻松风高士图扇骨”,由吴伯滔书画,篆刻名家胡匊邻刻制而成,一面书诗文,一面饰松风高士图,吴伯滔之女吴静娥为胡匊邻儿媳,此为姻亲合作之举。诗文面录清人王士祯(1634-1711)《西涧》,所谓西涧指滁州西涧,原文如下:“西涧萧萧数骑过,韦公诗句奈愁何?黄鹂唤客且须住,野渡庵前风雨多。”诗文中提及“韦公”指唐代诗人韦应物(737-792)。


胡钁(1840-1910),字匊邻,石门人,诸生。工诗书,治印与吴苍石大令相骖靳,虽苍老不及,而秀雅过之。褚德彝在《竹人续录》中提到,其与胡匊邻寓所相近,过从极密。曾见其年少时刻箑边,其中便有吴伯滔绘《晚翠亭图》,亦是吴、胡二人合作之例。


高野侯书画 陈巨来刻虬梅图扇骨




3131
高野侯书画 陈巨来刻虬梅图扇骨
1927 年
释文 :
冬则龙潜,夏则凤举。知进知退,随时出处。显庭吾兄属, 野侯书扇铭。丁卯(1927 年)孟秋之月刻铭并款识
野侯写于梅王阁。刻款
丁卯(1927 年)秋,巨来刻。刻款
长30.8cm,宽2cm,高2.2cm,重37g
RMB: 无底价

“高野侯书画 陈巨来刻 虬梅图扇骨,由梅王阁高野侯书画,篆刻名家陈巨来刻制而成,一面书诗文,一面饰虬梅图。

诗文面野侯诗文辑自汉傅毅(?-90)的《扇铭》,原文如下 :翩翩素圆, 清风载扬。君子玉体,赖以宁康。冬则龙潜,夏则凤举。知进知退,随时出处。

虽为咏扇,亦谈为人当知进退,书于骨侧,适恰非凡。

梅花面绘虬梅图,实为野侯之最擅,梅王写梅,虬枝朵梅,清雅非凡。更 有陈巨来操刀刻制,化笔为刀,更添秀色。篆刻名手刻竹之中亦有金石味, 与专攻竹刻者操刀亦有不同,对读可谓成趣。

因扇骨两面布局较满,巨来落款落于扇尾,颇为独特。

金石篆刻名家陈巨来


清赵叔孺书画 范节庵刻松菊犹存图扇骨



3132

赵叔孺书画 范节庵刻松菊犹存图扇骨

释文:

白衣不至酒樽闲,五柳先生正闭关。独向篱边把秋色, 谁知我意在南山。赵时棢书。刻铭并款识

赵叔孺写刻款

节厂 印款

长32.1cm,宽2.1cm,高2.3cm,重38g

RMB: 无底价


“赵叔孺书画 范节庵刻 松菊犹存图扇骨,由书画家赵叔孺绘松菊犹存图,竹刻名家范节庵刻制而成。


诗文面时棢行书诗文为华喦作《自题写生》六首之一菊,其《自题写生》六首分别以蕉、松、荷、菊、柳、梅六物为 主题。此首言菊,却是以五柳先生陶渊明为主体,更多抒发意在南 山的淡泊愿景。


松菊犹存面,近景绘菊,远景苍松,菊花、菊枝以及松针细刀刻出, 菊叶及松虬则以粗笔浅刀表现,刀笔技法娴熟,以刀法表现不同笔意, 使得画面尤其生动,意境悠远。


赵叔孺,清末诸生,曾任福建同知。民国后,隐居上海。金石书画、花 卉虫草、鞍马翎毛,无不精擅,尤擅画马,可称“近世之赵孟頫”。


范节庵(1918-2001),原名长华,祖籍浙江绍兴。著名竹刻艺术家, 北派竹刻创始人第二代传人。节庵十岁拜书法篆刻家徐纯根为师, 命其先学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再学书法绘画与篆刻。篆刻方面则 从秦汉规范入手,学习印样、刀法、刻印。不久又和寿石工(1885- 1950)学刻印源流及其治印风格。十五岁拜张志鱼(1893-1961)为师, 学刻竹,为张志鱼先生的三弟子,尽得真传。


周之礼画 杨龙石刻 蜻蜓花卉图扇骨


Lot 3136

周之礼画 杨龙石刻 蜻蜓花卉图扇骨

释文:

「心迹双清。唐华山摩崖。」

「如珠出匣,似月停空。唐人镜铭。菊友大兄属,龙石摹古。」刻铭并款识

「子和写」刻款

来源:张皆空先生旧藏

长32.5cm,宽2cm,高2.8cm,重55g

RMB:无底价


“周之礼画杨龙石刻蜻蜓花卉图扇骨”,一面由周之礼绘蜻蜓花卉图,另一面为篆刻名家杨澥临华山摩崖及诗文并刻制而成,乃张皆空先生故物也。


此骨两面刻竹技法不同,蜻蜓花卉图面入刀较浅,更具竹刻风格。杨龙石面则更具篆刻入竹的韵味。加之周之礼本是刻竹名手,此骨当为周之礼、杨龙石二人分别书画后分别刻成,尤为独特。


褚德彝于《竹人续录》中按语称:“子和摹刻金石文,残破齾缺处,均能摹刻逼肖,为向来所无。余曾见其刻箑边二件,均刻金石文,布置工雅,脱尽习气,可作拓本观,为其平生得意之作,乃为顾鹿生所刻者。又一件仅刻一边,未竣工。”观此骨亦为子和“仅刻一边”者,不知松窗所言是否为此者。



张瑞芝(1885-1978),号石丐,晚年别号皆空,江苏无锡人,“双契轩”竹刻的创始人。自学金石篆刻、碑石镌刻和竹木雕刻。青年时代在江浙一带的官府及私家园林雕刻碑石、书帖、匾额、板对等,因技艺精湛,颇具声誉。后到苏州拜周之礼为师,潜心学习竹雕。

张皆空先生藏骨辑拓散页

此骨于民国扇拓故纸中寻得,其中一页题“无锡竹刻艺术的传入者。张皆空先生(1885 年-1978 年)(张契之父亲)”,而此骨恰为张皆空竹刻之师,周之礼所刻,由此推测此骨为皆空故物,想此故纸当为瑞芝藏骨之辑拓册,惜已散佚。此骨不仅见证周之礼与杨龙石合作,更可窥见周之礼与张皆空的师承之谊。



古砚微凹聚墨多


砚台,乃文人重要文房之一,拥有一方定然是不够,能够成为砚林,才是装备党的终极梦想。


砚田相交,模式更为丰富,既有嘱铭者,亦有递藏者,亦有同观者,亦有相易者,均能体现文人间丰富的金石之谊。



傅栻为赵叔孺铭 梁大同九年砖砚



Lot 3139

傅栻为赵叔孺铭 梁大同九年砖砚

释文:

「梁大同九年(543 年)专砚。叔孺道兄属题,辛丑(1901年)秋,傅栻。」刻铭并款识:

「傅式之印」印款

著录:

台湾历史博物馆编,《历代砚台展》(台湾历史博物馆,1997),图91。

展览:

台湾历史博物馆编,《历代砚台展》(台湾历史博物馆,1997),编号91。

长 18.1cm,宽 16cm,高 5.1cm,重 2201g

RMB:无底价


“傅栻为赵叔孺铭梁大同九年砖砚”,此砚南朝画像砖为材,色呈黄褐,砚上、下及右侧保留原样,左侧打磨成适宜研磨之寸,上、下分别饰凤鸟及猛虎,右侧书纪年“梁大同九年(543年)癸亥”。正背打磨平整,正面深镌书卷型砚堂,古拙间又添雅致。


此砚著录于台湾历史博物馆《历代砚台展》:“梁大同九年砖砚”。


《历代砚台展》,页 91



原配红木天地盖之天盖乃傅栻为赵叔孺刻成,刻铭:“梁大同九年(543 年)专(通“砖”)砚”,刻款:“叔孺道兄属题,辛丑(1901 年)秋,傅栻。”文末钤“傅栻之印”白文方印。此式即为赵叔孺嘱傅栻铭者。


鲍宗垣为张黼堂铭 绿天白雪砚



Lot 3141


鲍宗垣为张黼堂铭 绿天白雪砚

释文:

「雨听窗前,风披月下。绿天学怀素之书,白雪仿王维之画。为黼堂仁兄铭,弟鲍俊。」刻铭并款识

「鲍俊私印」印款

著录:

台湾历史博物馆编,《历代砚台展》(台湾历史博物馆,1997),图181。

展览:

台湾历史博物馆编,《历代砚台展》(台湾历史博物馆,1997),编号181。

长 15.9 cm,宽 10.3 cm,高 2.6 cm,重 1159 g

RMB:无底价


“鲍宗垣为张黼堂铭绿天白雪砚”,以端溪老坑石为材,色呈青紫,具青花、火捺及蕉叶白等石品。


砚呈长方,式为板式,背面平整,深镌铭文:“雨听窗前,风披月下。绿天学怀素之书,白雪仿王维之画。为黼堂仁兄铭,弟鲍俊。”文末钤“鲍俊私印”朱文印。


此砚著录于台湾历史博物馆《历代砚台展》:“鲍俊铭素池砚”。


《历代砚台展》,页 181



《书林纪事》有载:“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由此可知铭文中“绿天”当指蕉叶,用之此处不知是否代指石品“蕉叶白”。其后“白雪仿王维之画”所言,当赞王维擅绘雪景,其更是有“雪中芭蕉”的记载。


宋人沈括(1031-1095)在《梦溪笔谈》中有言:“如彦远《画评》言: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余家所藏摩诘(即王维)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


此处先谈“绿天”,后叙“白雪”,所造“绿天白雪”之情景,则恰若王维之“雪中芭蕉”,似喻砚之石品,更深层或是“得心应手,意到便成”的超然意境,放诸万物皆可体悟。


顾蒓并张廷济铭 朝霞端砚



Lot 3144

顾蒓并张廷济铭 朝霞端砚

释文:

「羚羊峡中割脑髓,水岩下坑品最美。初日芙蓉绚朝霞,东坡诗证马肝紫。隃糜著石黑云翻,热金涂蜡洵堪比。永宝用之胜良田,羡君三冬足文史。琴斋属铭,顾莼。」刻铭并款识

「嘉兴张廷济观。」刻款

「南亚」、「叔未」印款

著录:

台湾历史博物馆编,《历代砚台展》(台湾历史博物馆,1997),图177。

展览:

台湾历史博物馆编,《历代砚台展》(台湾历史博物馆,1997),编号177。

长 17.6cm,宽 10.9cm,高 4.3cm,重 1834g

RMB:无底价


《历代砚台展》,页 177


“顾蒓并张廷济铭朝霞端砚”,以端溪老坑石为材,色呈青紫,具蕉叶白、青花、火捺等石品。


砚呈长方,正面略留砚额,其下深挖作顺水淌池式。


砚左侧铭文:“羚羊峡中割脑髓,水岩下坑品最美。初日芙蓉绚朝霞,东坡诗证马肝紫。隃糜著石黑云翻,热金涂蜡洵堪比。永宝用之胜良田,羡君三冬足文史。琴斋属铭,顾莼。”文末钤“南亚”朱文印。砚右侧偏下刻款“嘉兴张廷济观。”文末钤“叔未”白文印。


此砚著录于台湾历史博物馆《历代砚台展》:“顾莼铭蕉白砚”。



此砚即属琴斋查懋桐嘱顾莼铭者,后由张廷济观之并铭,亦由此砚体悟三人相交之谊。


计小隅并翟琴峰铭 鱼子青花砚



Lot 3149

计小隅并翟琴峰铭 鱼子青花砚

释文:

「饮酒一斗,磨墨三斗。放斗胆,提斗笔。运胸中八斗之才,射天上斗牛之魄。彼斗筲者,何足与之语文墨。小隅作斗研铭。」刻铭并款识

「鱼子青花一片石,藏三年,化碧玉。」刻铭

「琴峰」印款

长 14.5cm,宽 8.9cm,高 4.8cm,重 1627g

RMB:无底价


“计小隅并翟琴峰铭鱼子青花砚”,以端溪麻子坑石为材,石色青碧,具鱼脑冻、鱼子青花、火捺等石品。


砚呈长方,正面周起浅缘,砚堂平坦,开一字墨池,池内置淌池。背面置深覆手。


砚背计芬镌铭文,砚侧翟琴峰镌铭文。




此砚精绝处,乃砚堂右下点点鱼子队青花,透水迎光隐现。明末岭南学者屈大均《石语》云:“青花上品若涧沚细藻,朱碧莹然,繻缕隐隐又如鱼儿队行。”所言即鱼子青花者,麻子坑石常见此品。


李东海制 唐云画 沈觉初书 龚展刻 梦笔生花歙砚



Lot 3151
李东海制 唐云画 沈觉初书 龚展刻 梦笔生花歙砚
释文:
「梦笔生花。黄山奇景之一。东海刻,唐云画。」刻铭并款识
「罗纹研。东海治砚。」刻铭并款识
「龚展携来此砚,刻有唐云先生所绘黄山小景。此乃是唐云先生卅年前游黄山时,为东海所写。今唐云谢世已二周年,余已老病缠身,睹物思情,不胜感慨。乙亥(1995年)五月,沈觉初书记,时年八十又一。龚展自刻。」刻铭并款识
长 20.3cm,宽 13.5cm,高 2.7cm,重 1646g
RMB:无底价


“李东海制唐云画沈觉初书龚展刻梦笔生花歙砚”,以龙尾石为材,色呈青碧,遍布细长罗纹。


砚呈长方,砚堂与覆手均为上狭下阔之形,正背呼应,砚堂置淌池式。



砚额及两侧饰仿汉画像车马纹。


侧面由治砚者李东海篆砚名“罗纹研”,砚背覆手内,由唐云绘黄山小景——梦笔生花图,并有李东海刻成。


背额由龚展刻长铭,交代沈觉初观砚经过:“龚展携来此砚,刻有唐云先生所绘黄山小景。此乃是唐云先生卅年前游黄山时,为东海所写。今唐云谢世已二周年,余已老病缠身,睹物思情,不胜感慨。乙亥(1995 年)五月,沈觉初书记,时年八十又一。龚展自刻。”


通过沈觉初铭文可知,制砚时间应为书铭前三十年,即1965年。



此砚铭文共有三处,分两个时间铭刻,第一段为制砚时,由李东海与唐云于1965年分别铭刻;第二段为三十年后(1995年)龚展携砚与沈觉初观之作铭。龙尾罗纹一砚,体现四人时隔三十年一段追忆。


本场拍卖标的均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扫码查看本场图录




中国嘉德2021年秋季拍卖会

预展及拍卖日程


滑动可浏览全图






民国画事甄选艺术书店

买书才是“交学费”


▼▼▼


有任何问题 请扫码添加画事君微信





民国画事,深情讲述艺术家,专业解读艺术品,直接深入艺术市场。致力于做最好的艺术自媒体,写最好看的艺术文章。——人生不长,你需要读点好东西。关注我们,持续接收好文章。







民国画事评论区,我们来聊聊艺术

▼▼▼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