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 华豫之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制玉技艺发展到宋朝,制作工艺更加成熟,内容和题材逐步趋向世俗化和商品化,生活用器和玩赏器日益增多,出现了许多新品种。玉雕童子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
宋代玉童以持荷题材为最多,其次为攀枝、抱盒、抱球等。玉童子的出现和盛行,是中国玉文化进入世俗化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迄今为止,考古发掘和民间传世的宋代玉童主要有:
抚鹿童子,高4.2厘米,宽3厘米,厚1.3厘米
白玉,半透明。童子直立,细目,直鼻,小口,大耳。身着窄袖长衫,下着肥裤,露足。左手持一折枝带叶之花,花下蹲伏一口衔灵芝的雏鹿。构图匀称,刻画细腻。童子右足下有椭圆形贯穿小孔。
童子形杖首,高8.2厘米,底径2.4厘米
青白玉,局部有沁。童子齐额短披发,圆眼睛,凸鼻头,环形耳。身着窄袖长衣,腰间束带。盘足坐于覆莲之上,双手横持短笛吹奏。莲下为中空柱状,柱下端两侧有圆穿,作穿铆固定之用。
持荷玉童,高5.1厘米,上宽3.4厘米,下宽4.3厘米
青玉。呈不规则四边形,左下部刻一莲台,上面镂雕出茂密的荷叶、荷花。右下角雕一童子。童子左腿跪伏,右腿屈蹲于莲台后,左手屈放于胸前,右手向右上方伸出,双手自然执住荷茎。整器构图为一憨稚天真的童子嬉戏于荷下,这简直就是一幅天真烂漫的生活场景。
童子乃人生之初,心中无物,一切行为皆朴质无邪,坦荡自然,光明磊落。童子其实是象征着希望与未来,代表着返璞归真的境界和坦荡磊落的襟怀。
持荷玉童,高4厘米,上宽2.8厘米,下宽3.2厘米
青玉。器呈梯形,整器镂雕相互嬉戏、亲密的二童子。右面童子左臂置于胸前,手持荷茎,荷茎弯曲经右面童子左肩绕于二童背面托住荷叶。荷叶边缘向上翻卷,如伞状罩于二童颈部。其右手从后面攀于左面童子肩部。左面童子右肩挎一香囊,右手臂屈放于胸前,左手臂微弯曲于腰部。二童四目相向,天真无邪,活泼可爱,身着对襟齐膝长褂及直管裤,上多刻“*”纹。器座下部以浅浮雕刻卷草纹。器中部由上而下有一圆形小穿,当为系挂之用。
青玉童子,通高6.8厘米
青玉,局部有石灰白沁斑。头微右侧,头顶阴刻一桃形顶髻,髫丝细密清晰。面部圆润,阴刻一对八字眉,减地隐起双眼、鼻梁、双耳,小口微张。眼、鼻、口集中于面部中央。头饰披帛至前腰,镂雕成蝴蝶结。
上身着背心,右衣角向后掀开,呈现出动感。背部用单阴线细刻出五道向上弯曲的衣褶纹,双阴线刻出背部及四周缝纫线。右手半握拳屈于前胸,左手握拳举于左耳后侧头顶,双腕饰镯。下身着长裤,用单阴线和双阴线饰出“*”字形格子纹。双腿呈半蹲交叉状。整个形体呈现出定格的舞蹈造型动作。
玉童身上有四处圆穿孔:一是左拳手指中部至腕内侧;二是右手虎口到小手指侧;三是腰部蝴蝶结左侧向后(未穿通);四是腹部双腿交叉处至底。
持莲花玉童,高6.7厘米
青玉。双手持莲梗,童子左手持莲梗放于胸前,右手持莲梗屈臂上举,莲花放于头顶。额下短“八”字眉,眼内有圆珠作点睛,管形直鼻,小嘴,露环形右耳。童子穿长袖对襟衫,下着宽松肥裤。腰间束带,下摆有一侧衣角外翻,手腕戴镯。
通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宋代时期玉童有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1.均为圆雕作品,局部镂空透雕,雕刻精细,以阴线刻出大部分纹饰。
2.头部较大,后脑隆起,眼睛、鼻子也比较大,嘴比较小。
3.衣服袖子细长,着长马甲,短肥裤,身后一衣角略起,裤子的纹饰有“*”和“×”形纹饰,上衣有三至四道阴刻线纹。
4.童子所持的荷花大多数高于头顶或与肩部平齐,荷花也比较大,一般不小于童子的头部,荷花花瓣厚实饱满。
5.童子的面部五官刻画得比较简单,眉呈外“八”字形,眼、鼻、口一线连成,鼻子较小。
6.头部的发式分为三种在:第一种是平直短发,第二种是齐额短披发,第三种是左右分发。头发的发丝刻画细密、均匀、整齐。
宋代的童子造型多持荷玉童,这可能与民间生活习俗有关,根据《东京梦华录·七夕》载:“七夕前三五日,车马盈市,锣倚满街,旋折未开菏叶,都有人善假作双头莲,取玩一时,提携而归,……少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益效颦磨喝乐。”宋代持荷玉童便是此习俗在艺术品中的体现。
注:本文转自华豫之门,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添加小编微信(guwannadianshi-6)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古玩那点事儿
ID:guwannadianshi
交藏友 品藏趣
玛瑙古珠老蜜蜡古罗马琉璃等
文章转发自古玩那点事儿,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