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宝陕博 · 陶三足瓮
写在前面
也许是匆匆一瞥,也许是从未相见,博物馆中总有些未曾被注意到的“角落”,藏着一段又一段尘封的历史。欢迎大家关注新系列推文——寻宝陕博,让我们一起探寻藏在角落中的故事吧。
陶三足瓮·西周中期
陕西省扶风县齐家村出土
三足瓮高66.2厘米,口径38.7厘米,用夹砂红陶制成。形体高大,胎厚。敛口,平唇,深腹,圜底,腹下有三乳袋状空足。系泥条盘筑法制作。为了装饰及使器形牢固,颈以下拍印绳纹。整体造型极具稳重感。绳纹是古代陶器上常见的纹饰之一,在中国主要流行于黄河和长江流域。绳纹是用编好的麻绳或其他类型的绳索按压转碾在陶器之上形成的花纹,再经过高温烧制而固定。陶器上绳纹的施加方式分为滚压和拍印两种,滚压绳纹是在陶坯上反复滚压出绳纹,拍印绳纹是在陶坯上拍印出绳纹。三足瓮上的绳纹装饰使用的就是拍印的手法。
拍印绳纹制品
有学者认为绳纹出现在陶器上是出于偶然,在制作过程中无意间将麻绳或草编织物印上了陶器,从而演化为绳纹装饰;也有学者认为,绳纹来源于绳子,而绳子从最初出现起,就是以实用功能为目的,或缝补衣物,或穿连带孔装饰物,或记录事件(结绳记事),绳纹很有可能是记录行为的符号,是传递信息的载体。三足瓮早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夏、商、周时,于北方各遗址中普遍存在。西周时期的三足瓮多出自关中地区。三足瓮为存储器,大多是盛放粮食的实用器,其有仓的性质。但也有用作随葬的。迄今为止,出土的西周三足瓮矮者高50-60厘米,高者达100厘米以上。由于器形高大,为使结实稳定,多以夹砂陶制作,并呈上小下大的造型。参考资料及图片来源:
《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 陶瓷器卷》,冀东山主编,三秦出版社。
赵黎畅.绳纹起源考释[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2(03)
付永旭.绳与绳纹的民族考古调查、实验与研究[J].南方文物,2016(04)
文章转发自陕西历史博物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