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时期崇尚慢,饮酒、赋诗、清谈、游览,成为人文名士、世家大族推崇并引以为豪的生活方式,这种悠闲自得的状态被认为是名士风范的彰显。在出行工具的选择上,他们也将“慢”这一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与前代多乘坐速度较快的马车所不同,六朝人独辟蹊径,喜欢乘坐慢悠悠的牛车、特立独行的鹿车、悠游自在的肩舆等交通工具出行,反而成就了六朝人精神与自我意识的觉醒。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战争中依然以马和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外,马车在生活中的使用广泛度下降。这既是客观因素导致,也是六朝人自主选择的结果。从客观上看,六朝时期社会分裂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战争对于马匹的需求相比和平时期剧增,导致可被用于拉车的马匹数量减少,加上南方地区牛多马少,马车因此更难以满足六朝士族以及达官显贵们日常出行的需求。从主观上看,马车速度快,空间比较紧凑,在乘坐时舒适度不是很高,而且乘坐马车的规矩十分繁复,汉贾谊《新书·容经篇》云:“立乘以经立之容,右持绥而左臂诎,存剑之纬,欲无顾,顾不过毂。小礼据,中礼式,大礼下。”而六朝人崇尚的名士风范的内核却是越名教而任自然,规矩繁多、不够舒适的马车与这种风范显然是相左的。
然而此时的马车在功能和形制上的发展并没有停滞,六朝时期出现了司南车和记里鼓车,《晋书·舆服志》载:“司南车,一名指南车,驾四马,其下制如楼,三级;四角金龙衔羽葆;刻木为仙人,衣羽衣,立车上,车虽回运而手常南指。大驾出行,为先启之乘。记里鼓车,驾四,形制如司南,其中有木人执棰向鼓,行一里则打一棰。”通俗来说,司南车就是指南车,出行时一般行走在最前方,为整个车队指引方向,记里鼓车则用来记录车辆行过的距离,这些都体现出了六朝人的智慧。
在古代,牛车多用于运输货物,较少载人,《晋书·舆服志》载:“古之贵者不乘牛车,汉武帝推恩之末,诸侯寡弱,贫者至乘牛车。”可见在西汉武帝时期,载人牛车被认为是规格较低的车,只有落魄贫弱者才会用以代步。但是到了东汉末年,牛车开始在上层阶层中流行,《晋书·舆服志》载:“古之贵者不乘牛车……其后稍见贵之。自灵、献以来,天子至士庶遂以为常乘。”天子都开始乘坐牛车,引领乘牛车的社会风尚,使得牛车成为风靡整个社会的交通工具。
六朝时期的牛车装饰华美,以云母、帷幔、皂漆等装饰牛车成为风尚。《晋书·舆服志》中这样描述皂轮车:“皂轮车,驾四牛,形制犹如犊车,但皂漆轮毂,上加清油幢,朱丝绳络。诸王三公有勋德者特加之。”油漆彩绘,装饰华丽,再加上车厢内设置的凭几,乘坐时坐卧相宜,和乘坐马车时必须正襟危坐相比,舒服了不少,不管是在舒适度还是观赏性上,牛车都可以算得上六朝时期的“豪车”了。
羊车,一说古代一种装饰精美的车子,《释名·释车》:“羊车。羊,祥也;祥,善也。善饰之车。”魏晋时期流行,《晋书·舆服志》:“羊车,一名辇车,其上如轺,伏兔箱,漆画轮轭。武帝时,护军羊琇辄乘羊车,司隶刘毅纠劾其罪。”一说为用羊牵引的车,《晋书·胡贵嫔传》载:“(晋武帝)常乘羊车,恣其所之,以便宴寝。宫人乃取竹叶插户,以盐汗洒地,而引帝车。”《南史·后妃传》亦载此,则以为潘淑妃事。因此汉晋之后,常以羊车降临表示宫人得宠,不见羊车表示宫怨。金人王若虚有诗《宫女围棋图》云:“尽日羊车不见过,春来雨露向谁多。”即是此意。
与西方流行的圣诞老人乘坐的驯鹿拉雪橇这样的以鹿为动力的车子不同,鹿车是一种比较窄小的、用人力推挽的车子,类似于今天的手推车或者独轮车,《风俗通》云:“鹿车窄小,裁容一鹿也。或云乐车。”“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不以家产有无介意,常乘鹿车”,又《北齐书·神武帝纪》载司空高乾被杀后,其次弟慎“在光州,……乃弊衣推鹿车归渤海。”这种车子比较简陋窄小,所以一般是贫苦或者落魄者的出行工具,名士乘鹿车则是其从容豁达、不拘礼节的品格的体现。
谈到木屐,我们最熟悉的就要数李白的“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这句诗了,木屐又名柴屐,是一种木底鞋。“谢公屐”就是一种木屐,只不过它是东晋谢灵运发明的一种富有特色的木屐,山水诗人谢灵运喜欢四处游览,于是在传统木屐的基础上发明出更加适合上下山的一种活齿木鞋。鞋底安有两个木齿,上山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便于走山路,这就是“谢公屐”了。六朝人十分喜爱穿木屐,《世说新语·忿狷》记晋人王述性情急躁,用餐时以筷子戳刺鸡蛋,刺之未破,便大怒掷地,鸡蛋圆转不止,王述便“下地,以屐齿碾之。”这是晋人家居着屐的一个例证。
舆服一直是研究古代人的生活、身份以及文化等内容的重要切入点,中国古代的车马在形制、功能等方面也具有十分细致和严格的规定,六朝时期人们的出行并不局限于以上这些交通工具。但是从马车的式微,慢悠悠的牛车、羊车以及以人为动力的鹿车等的流行,可以看出六朝人对于出行速度的要求并不高,反而更注重出行工具的舒适性,这一方面是六朝人在特定的历史大环境下的无奈之举,另一方面也是六朝人不拘俗礼、率直任诞的风度的外化,但归根结底,乱世时的人们在面对人生,面对社会时,内心深处的无力感使得人们更喜欢“务虚”,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关注人本身,“慢”反而为文学、哲学、思想等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世说新语》作为魏晋时期“一部名士底教科书”,记载的恰恰是魏晋士人的风度与雅趣,将魏晋人士的生活、精神、文化、交友等社会生活勾勒出来,为我们了解魏晋文化、体验魏晋风流提供了一本“教科书”,六朝博物馆新推出的《典籍里的六朝·世说新语·六朝人的交通工具》正是希望通过这样一部“教科书”,和青少年一起探索魏晋名人的风雅与志趣,让孩子们在文学的海洋中关照自身、放眼社会,快乐成长。2月25日,六朝博物馆期待您的参与!
编辑丨吕晓萌、王道程
审校丨李舟
终审丨宋燕、叶家宽
文章转发自南京六朝博物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