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文物保护 | 南越国陶排水渠遗址本体日常养护进行中

  • 南越王宫博物馆
  • 2021年10月11日09时

近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到南越王博物院拍摄《探秘广东考古》纪录片,文物保护部向公众展示了对南越国排水渠陶管道的日常保护如何开展、保护效果如何检测的过程。


南越王宫内有科学完善的排水系统,其中地面排水设施有明渠、地漏和渗井,地下排水设施有陶管道和木暗槽等,纵横交错。此次上镜的南越国陶排水渠位于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水井文化展示区,由双排陶管套接而成,每排各12节,总残长6.8米,宽0.7米。


南越国陶排水渠双排陶管在遗址展示中的位置
工作人员分成两组,一组对陶渠采用三维视频显微镜对其表面进行微观检测,查看裂隙、盐害及风化情况,另一组采用红外热成像检测前期对陶管粘接的情况,最后一起对陶渠进行脱盐保护。

微观检测


首先针对水井展示区陶渠表面已开展脱盐和渗透加固保护的试验区域,采用三维视频显微镜对其表面进行显微观察,通过对陶渠表面放大不同倍数的微观形貌观察,了解陶渠表面的盐析情况和风化情况,并与脱盐和渗透加固保护试验前的微观照进行对比,对脱盐和渗透加固的保护效果进行评估。

工作人员对陶渠采用三维视频显微镜对其表面进行微观检测


三维视频显微镜镜中观察到的陶管裂隙病害情况


三维视频显微镜镜中观察到的陶管的盐害和裂隙风化情况


红外热成像检测


当砖瓦质文物存在裂隙,由于热传递不均匀,裂隙区域在红外热成像仪中出现明显“热斑”现象;粘接后的文物整体热传递均匀,粘接前的裂隙“热斑”会得以消除。当天工作人员利用红外热成像仪对陶排水渠进行检测,通过红外热成像图,检查前期对陶管粘接的效果。这样可以把陶排水渠的保护工作做得更细致全面一些。


工作人员对陶渠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测

脱盐保护


由于陶渠直接赋存于遗址土体,遗址土体底下存在地下水。地下水中的盐分会随着毛细水上升至遗址表面继而进入陶渠的孔隙,经过一段时间可溶盐累积达到饱和从而在陶渠表面析出,使陶渠表面出现盐析现象。可溶盐的结晶-溶解-结晶过程会对陶渠表面造成破坏,导致陶渠表面纹理变淡。因此,我们需要对它进行脱盐保护。

在对陶渠进行脱盐保护的时候,涉及以下的步骤和过程:

1

表面清理:采用毛刷对陶渠表面的盐析病害区域进行清理。

2

铺隔离保护层:按病害区域大小对脱脂纱布进行裁剪并小心铺盖在陶渠表面,作为纸浆与陶渠本体的隔离保护层,方便脱盐保护后的纸浆整体撤除。

3

敷纸浆:在脱脂纱布上小心贴敷纸浆,纸浆的制作需要提前采用原浆纸和去离子水进行浸泡及搅拌,待浸泡3小时左右对浸泡水溶液进行pH值、电导率和含盐量检测。

4

在纸浆上再铺盖一层纱布,防止纸浆水分流失后纸浆脱落,也方便后续纸浆保湿、纸浆取样检测。

5

脱盐保护过程中定期采集纸浆样品进行pH值、电导率和含盐量检测;直至检测数值达到稳定状态,脱盐保护工作即完成。


陶渠表面局部的盐害情况

工作人员在对陶渠表面进行清理

工作人员在敷贴无酸宣纸纸浆

在脱盐中的陶水渠

南越王博物院是以南越国重要考古遗存为依托的大型遗址类博物院,南越国宫署遗址先后入选了“十一五”至“十三五”的国家大遗址保护专项规划,在大面积的覆罩露明展示区中,我们的文物保护工作也会一直进行。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小伙伴想有了解哪些文物保护的知识和信息,欢迎在评论去给我们留言,我们将会尽力为您揭秘和介绍更多。


撰文:文物保护部 |辑:徐莹
审校:章 昀 、温敬伟
审核:李灶新 | 审定:王维一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