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参与国徽设计,美术史教材奠基石,王逊先生封尘半个世纪未刊稿《中国美术史稿》首次整理出版!

  • 民国画事
  • 2023年1月03日08时



《中国美术史稿》
王逊 著;王涵 整理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2年11月

20世纪30年代,在群星璀璨的西南联大,有一位品味“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关于这个年轻人,沈从文曾在他的散文名篇《烛虚》中写道:

现藏大英博物院,成为世界珍品之一,相传是晋人顾恺之画的《女史箴图》卷。……现在想不到仅仅对于我一个朋友特别有意义。朋友X先生,正从图画上服饰器物研究两晋文物制度以及起居服用生活方式,凭借它方能有些发现与了解。

沈从文笔下这位正在研究《女史箴图》的朋友“X先生”,就是王逊,此时是西南联大文科研究所招收的第一届研究生。

王逊在昆明考取清华大学研究院第一批研究生
(1939年)


王逊与沈从文夫妇
(1946年)


王逊何许人也?

建国初期,林徽因曾这样评价30岁出头的王逊——“他不仅是出色的哲学家、美术史学家,又是历代工艺美术鉴赏家、评论家。”1957年,王逊主持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美术史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他奠立的中国美术史研究格局和方法,直到今天仍具有现代性和深远的影响。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说:“王逊先生是中国美术史论教学与学术研究的一代宗师,他为中国的美术史教学所作的开拓性贡献与基础性建设,如同厚重的基石,拥有沉甸甸的分量,散发出不可磨灭的光辉,这份业绩堪称彪炳千古。”


开拓:中国美术史学的一代宗师


中央美术学院的美术史系(人文学院前身),是中国第一个美术史系。王逊先生是创系的主任,是滕固之后现代中国美术史学的开拓者,是新中国美术史学的奠基人,也是我这一代美术史学者的引路人。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薛永年


王逊先生是中国美术史学的一代宗师,由于他具备多方面的学养,哲学、美学、文学、中国建筑史、中国绘画史、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宗教史,这些彼此关联又相互助益的领域构成了他的学术格局,同时也成为中国美术史学的格局。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尹吉男


王逊,1915年出生于山东一个具有近代民主开放思想的官僚家庭,虽生于乱世,却接受了传统文化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双重影响。

在20世纪前半叶社会动荡的局势下和文化学术的变革大潮中,他英才早发,青少年时期就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参加了“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是北方左翼作家联盟等进步团体的成员。

王逊的学习经历可谓转益多师。1933年,他考入清华大学,因受闻一多的器重,进入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后得美学家邓以蛰的启拨,转入清华大学哲学系专攻美学与美术史。

王逊任教西南联大时填写的登记表
(1943年)


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平(今北京)的大学教育机构南迁,开始了中国现代史上艰难卓绝的“学术长征”。王逊也长途跋涉,经长沙、蒙自再到昆明,他是西南联大成立后的第一届毕业生,也是西南联大首次招收的研究生,专业方向是“中国魏晋南北朝哲学”,导师是冯友兰、汤用彤、金岳霖,而他个人的研究志趣,仍是美术史。

在陈寅恪、潘光旦、闻一多、钱穆、雷海宗、郑天挺、朱自清、杨振声、吴宓等西南联大众多名师的影响下,王逊游弋于哲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并将这些学科的成果融汇于美术史研究。他曾经这样回忆那段艰难却充实的岁月:“我当时主要受西南联大国文系、历史系考据学派的影响,我对中国文学、历史的知识主要是这几年累积的。”

毕业后,王逊相继在云南大学、西南联大任教,兼敦煌艺术研究所设计委员。抗战胜利后,受聘南开大学哲学系讲授美学和艺术史。1949年,他任清华大学哲学系、营建系合聘教授,兼清华大学文物馆书记,主持文物馆工作。

1950年,王逊应徐悲鸿邀请,开始在新成立的中央美术学院兼课,同时兼任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教授,在清华、北大、中央美院先后开设中国美术史、中国雕塑史、中国工艺美术概论等课程,兼任文化部文物局鉴定委员。

1952年,他调入中央美院,主持民族美术研究所(今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前身)工作,并受文化部委托,培训各地美术院校教师。这期间,他还参加了雁北文物勘察、敦煌文物展览、景泰蓝工艺改造、国徽设计、建国瓷设计、工艺美术出国展览等诸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工作。

王逊带领各地美术院校进修教师考察南京六朝陵墓
(1955年)


1956年,王逊担任国家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美术学科召集人,1957年正式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美术史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从此,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厚传统的中国美术史研究开始了正规化的人才培养。

因在哲学、美学、美术理论、美术史与考古、敦煌学、工艺美术、民间美术等多个领域都卓有建树,王逊成为了修养全面、融通学理、综合创造的典范。他把学问作用于现实,将学术理想与新社会文化建设相结合。当时任其助教的薄松年曾分享先生上课的特色:“王逊先生是真正研究中国美术的全史,从原始社会开始……他讲得非常生动、非常形象,而且理论非常强……他讲的内容放到现在仍是高水平的。”

王逊(左二)与捷克留学生海兹拉尔、助教薄松年合影
(1956年)


1969年,王逊病逝于北京,享年54岁。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江丰曾评价王逊先生为新中国美术事业呕心沥血,开拓奠基,“发轫之功,诚不可没”。


启蒙:中国美术史教材的奠基石


王逊先生所著《中国美术史》,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美术史视野,是将我等学子带入美术史堂奥的导引之书,是让我们建立美术史理想的启蒙之书。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范迪安


在王逊之前的美术史教育家要解决的是如何给美术院校的学生增补艺术史养分,王逊先生除了要解决该问题之外,更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培养美术史学科的专门学者……它如同甘霖一样,滋润着美术史界的后学,不断被各地的青年学子传抄、翻印、摘录。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余辉



20世纪50年代是王逊关于中国美术著述最宏富的时期,他思如泉涌,谈古论今,在《美术》《文物参考资料》《文艺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了大量有分量的论著。而他写作中国美术通史,就始于此时。

1950年代,王逊(左三)、俞剑华(左五)

与美术史进修教师在中央美院合影


1952年,王逊正式调入美院。同年,北大增设考古专业,举办“考古人员训练班”,也请他来教美术史。除在清华、北大、中央美院三校上课外,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师生,以及各地美术院校进修教师,也都来旁听他的美术史课,编写一部《中国美术史》教材的需求迫在眉睫。

20世纪50年代王逊撰写的《中国美术史讲义》

1956年,王逊将上课讲义整理成《中国美术史讲义》,由中央美院、故宫博物院各内部印行1000册,面世后被公认为当时水平最高的一部美术史,被各地美术院校和文博机构不断翻印,流传甚广。1985年,经薄松年、陈少丰整理,更名为《中国美术史》出版,成为很多高校沿用至今的经典教材。


突破:编写第一部“国家版本”的

中国美术史专业教材


1961年4月,全国文科教材会议召开,中央美院承担编写《中国美术史》教材。这是第一部“国家版本”的中国美术史学科专业教材。此重任落在了王逊的肩上。

从1961年至1964年,王逊投入极大精力,重新撰写了一部《中国古代美术史讲义》。全书较1950年代的版本增加篇幅一倍以上,整体修改过七八遍,一些章节多次重写,累计超过200万字。按照最后一次修订的篇幅推算,书稿全部完成字数应在50万字左右。

王逊倾注大量心血、集毕生学术积累在这部著作的撰写上,特别是针对长期处于学术空白的原始商周到春秋战国美术史,用力尤深。他结合当时的考古发现,从大量考古新材料中梳理出清晰线索,以开阔的视野、宏富的学养,在开辟草莽的艰难过程中,使中国美术史的开篇研究第一次呈现出了壮阔的规模。


王逊1960年代商周青铜器研究手稿

王逊1960年代所作《吴门画派》部分手稿

同时,王逊还将中国美术史的发展与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哲学宗教思潮和文化艺术的发展相互关联,为中国美术史搭建起了一个颇具现代性的学术框架。

写作过程中,文化部多次组织文物考古和美术方面的专家召开对这部教材的审查会议,夏鼐、唐兰、曾昭燏、苏秉琦、宿白、刘开渠、蔡若虹、王朝闻、俞剑华、潘天寿、傅抱石等著名专家学者都参加了审议,当时是按时代顺序,每完成一章就开会讨论一次,前后时间持续了近三年。因此,这部著作也集中了当时国内学术界、美术界一批最有影响的专家学者的集体智慧。

1961年文化部第一次审定会初稿

这一规模浩大的撰写工程一直持续到1964年,因美院“四清”运动开始而中断,内容截止到元代,明清仅部分完成。

1969年王逊去世后,这部书的手稿散佚,湮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


重生:整理出版一部

“百衲本”中国美术史


1960—1963年间,王逊集中精力重新撰述了讲义的绝大部分:原始、商周、战国各段落,作了根本性的改写,分量上也有很大的增加,秦汉以下至明代各段落,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订、充实、提高。当时为了便于讨论和教学,曾分别予以铅印和油印。

——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江丰


王逊为此花费极大心血,从大量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材料中爬梳、消化,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还需要熟知金石学、甲骨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而在当时有些重大考古项目还在继续进行中,不少问题在学术界尚有争议。王逊是在开辟草莽的艰难过程中,为中国美术史写下开篇,其功不可没!

——原《美术》月刊主编李松


20世纪60年代王逊撰写的中国古代美术史手稿的遗佚,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史前时代的美术 1962年送审本

1961年至1963年,文化部在杭州、北京等地曾多次组织专家审议这部教材。目前可见的一些较为完善的打字油印本,大多是这几次会议的“送审本”。只是这些散落的版本,未经系统地整理,又极具专业性,因此一直没有正式出版过。

1962年修订的南北朝建筑与雕塑部分
(广州美术学院 陈少丰藏)


王逊先生的亲属、文史学者王涵,不遗余力长期搜集整理先辈遗作。他将王逊先生60年代版本的、散落于世的《中国古代美术史讲义》油印本、铅印本和手稿一一搜集、著录、整理。经过三十年的努力,钩辑拼合,比类成编,以《中国美术史稿》为名整理出版,力图重现王逊先生这一呕心沥血之作。

王涵搜集的各种版本的《中国古代美术史讲义》(1)

王涵搜集的各种版本的《中国古代美术史讲义》(2)

今日,这部代表王逊先生美术史研究最高学术成就、被誉为中国美术史专业教材的奠基石——《中国美术史稿》终于出版,与读者见面!

《中国美术史稿》
王逊 著;王涵 整理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2年11月

《中国美术史稿》目录

<< 完整目录 >>


王逊各版本中国美术史章节结构
(王涵整理)

王逊先生的中国美术史研究,为我们展现了老一辈学者筚路蓝缕、孜孜以求的学术精神。在这部“国家版本”的美术史教材中,王逊先生倾注毕生积累,提供了大量方法论案例。他的中国美术史研究框架具有学术的现代性,彻底地脱化和超越了传统的画学体系,并置在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学史、中国通史的现代学术的系统中,构筑了中国美术史学的格局。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余辉这样评价王逊先生的中国美术史写作:

当今,王逊先生的学术基因悄悄地渗透在诸多版本的中国美术史里,无论是撰写体例、基本结构还是史语表述方式等,他的《中国美术史》起到了良好的垂范作用,成为中国美术史专业教材的奠基石,可谓“教材中的教材”。

如果说20世纪的中国艺术史界尚有学派的话,那么,王逊先生可堪称是艺术史学派中“教科书学派”的奠基人,他将学术研究成果演化成可以进入课堂进行系统教学的理论和知识。

虽然王逊已经离开半个多世纪,但先生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研究视域和执着精神以及科学态度永远不会成为过去。先生精神,仰之弥高,先生学术,钻之弥坚。正如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原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男先生所说:

这位几乎被历史的尘埃遮蔽和遗忘的先驱,我相信,借助他的系列著述的出版,王逊先生的精神会重返人间。我希望他不再是一个传说中的“灵魂”,而是我们当代学术的“心灵”。




作者简介
王逊(1915—1969),著名美术史家、美术理论家、中国现代高等美术史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历任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教授。在哲学、美学、美术理论、美术史与考古、建筑学、敦煌学、工艺美术、民间美术等多个领域都卓有建树。1957年主持创建新中国第一个美术史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为美术史在中国发展成为独立学科做出了重大贡献。当代众多美术理论大家和文博领域一流专家学者许多都出自其门。


整理者简介
王涵,文化学者,艺术鉴赏家,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长期从事国际教育及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编著有《中国历代书院学记》《王逊年谱》《王逊文集》等。


参考文章:
江丰《中国美术史〈序〉》
薄松年《怀念新中国美术史界拓荒者王逊》
李松《哲人·史家王逊》

薛永年《土山清夜一灯红——缅怀王逊先生》

尹吉男《不仅是文化的灵魂,也是学术的心灵》

余辉《怀念新中国美术史界的拓荒者王逊先生》

范迪安《在纪念王逊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致辞》

陈元棪《思想的心灵,学术的灵魂——名家忆王逊》



内页预览


精彩书影




《中国美术史稿》

王逊著;王涵 整理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2年11月

你可能还喜欢:



民国画事,专业艺术自媒体,
欢迎各艺术机构,展览拍卖联系合作

有任何问题 请扫码添加画事君微信





民国画事,深情讲述艺术家,专业解读艺术品,直接深入艺术市场。致力于做最好的艺术自媒体,写最好看的艺术文章。——人生不长,你需要读点好东西。关注我们,持续接收好文章。






民国画事评论区,我们来聊聊艺术
▼▼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