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宝陕博 ·原始青瓷罐
写在前面
也许是匆匆一瞥,也许是从未相见,博物馆中总有些未曾被注意到的“角落”,藏着一段又一段尘封的历史。欢迎大家关注新系列推文——寻宝陕博,让我们一起探寻藏在角落中的故事吧。
1981年9月,由于连日大雨,陕西宝鸡市西关纸坊头村一座窑洞塌毁,发现一批青铜器。经过文物专家的抢救清理,证实是一座较大的西周墓葬,此墓已受到严重破坏。在清理的同时,又在此墓周围的断崖上进行了调查,一些残墓清晰可见,形制均为土坑竖穴,有的墓底露出板灰、朱砂以及人骨。村中路旁壕沟内多有绳纹夹砂陶片,估计这里是一处较大的西周墓地。这片墓地位于渭水北岸的第一台地上,距渭水仅500米左右,西濒福林堡春秋墓地、遗址区,陇海铁路从这里东西穿过。这次除发现青铜器外,还在大量塌下的泥土中请理出一批陶器等遗物。在墓葬塌下的泥土中,清捡出大批陶片、瓷片,经细心粘对复原,修复成形11件陶平底罐,1件陶三足罐和1件原始瓷罐。其中出土的原始青瓷罐,高37.5厘米,口径28厘米,底径12厘米,形体特大,敛口双唇,腹圆鼓,腹下急陶收成小平底。造型上大下小,给人重心不稳之感。胎色青白,胎质细密。器壁厚薄不均,有泥条盘筑遗留的一道道凹凸不平的痕迹,可见制作手法较为原始。罐体满布黄绿色釉,深处泛青,有颗粒状结晶釉斑,釉下可见麻布纹痕。
从陶器到原始瓷器的出现,是陶瓷史上的飞跃。原始青瓷,至迟出现于商代早期,其釉色以青绿为主,少数呈褐色或黄绿色,多以高岭土作原料,经过1200℃左右的温度烧成,胎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吸水率低,已具备瓷器的基本特征,只是没有后来成熟瓷器的薄胎半透明性质。西周时期的原始瓷器数量大大增加,西周的宗周、岐周、成周地区的居住遗址和墓葬中都发现有原始瓷器;王室之外,北方的诸侯国及方国也使用少量的原始瓷,南方地区的西周墓更是大量出土原始瓷器。西周原始瓷器的种类也有增加,有碗、豆、簋、盂、罐、罍、盘、尊、瓮等,纹饰有麻布纹、弦纹、方格纹,云雷纹和“S”形纹等,釉色有黄绿色、灰绿色和酱黄色等,还有少量的黑褐色。由于制作方法原始,成品率极低,瓷器的使用在当时远较青铜器少,即便在贵族阶层中也是一种奢侈品。因此,出土瓷器的墓葬一般规格较高。这件青釉瓷罐虽然制作原始,却代表了早期瓷器的特点,是一件难得的西周原始瓷器的珍品,对研究中国瓷器的起源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
《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陶瓷器卷》,冀东山主编,三秦出版社
《宝鸡纸坊头西周墓》 胡智生;刘宝爱;李永泽 1988—03—31《文物》
编辑:李珏雯
摄影:郑 华
审核:周 瑞
文章转发自陕西历史博物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