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官窑瓷器都是专供宫廷和统治阶级使用的,做工精美且具浓厚历史意义,而民窑只是生产百姓们所使用的日用瓷和陈设瓷,历来官窑瓷身价远在同期民窑之上。但康熙时期的墨底素三彩却是一个例外……
我国历代陶窑鉴定家都认定“五彩以描金为贵,三彩以墨色质地为贵”,三彩是一种瓷器的釉上彩绘,主色以黄、绿、紫为主。三并非只有三种颜色,三在古代有时候代表多的意思,按照中国传统说法,只要没有红就可以称为素色,素三彩也因此得名。
素三彩瓷大多是官窑器,唯有康熙时期的墨地素三彩瓷是民窑器,但其比官窑素三彩瓷更为珍稀。墨地素三彩乃烧自民窑,釉质粗糙,砂底无釉,器身无款,何以名贵如此?
其实墨地素三彩瓷,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康熙皇帝以“孝”来汉化国人,故此对祭奠仪式,非常讲究,隆重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由于朝廷的礼制,故而对丧事的祭器不得不精益求精,当时操办丧事都得定烧一批高档墨地素三彩瓷器以为丧事宴客祭奠之用。
于是各王公大臣府第,钟鸣鼎食之家,为了炫耀其门第高贵,相互间迭有攀比, 故而不惜重金提供最好的画本、顶级的画师、优质的彩料等等,务求产品出类拔萃,甚至高出官窑之上,以达到死者风光,生者荣耀的目的,所以才有了墨地素三彩瓷这种陶瓷史上的璀璨明珠。
虽然墨地三彩创烧在康熙年间,与现代并不久远。但除了后世的仿制品,原版只有康熙朝烧制,留存于后世的真品极其稀少。据说国内的各大博物馆几乎没有完整的墨地三彩器物,哪怕是残器。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墨地三彩其最初功能是皇家及王公大臣用来祭祀的物品,然而其烧制过程过于繁杂,且花费众多,于是在雍正朝被废止。古代瓷器的发展往往取决于皇帝的喜好,由于康熙以后的皇帝不喜欢墨地三彩,此类瓷器也就没有再烧制。
到了清朝末年,随着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朝廷也自顾不暇,对于瓷器的爱护也没有过去那么强烈,导致国内大量的墨地三彩瓷器遗失到国外。那时候的人们也没有文物保护意识,原本属于我们的国宝却变成了外国博物馆里的展览品,这确属瓷史之憾了。
往期精选:
出品:北京陶瓷艺术馆
摄影:鲸鱼 编辑:闽小瓷 设计:萌萌&鲸鱼
文章转发自北京陶瓷艺术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