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抔泥土,在经过摔打、揉捏、烧制等重重步骤之后,终于化腐朽为神奇,涅槃为形态各异的陶瓷器物。它们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无论皇室贵胄还是寻常人家,都能雅俗共赏、古今通传。因此,一部陶瓷史,既是中华民族艺术与科学发展史的缩影,也反映了中国历朝历代的繁荣与衰落,如“晴雨表”般,与中国的国家起源,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有着细微而密切的关系。
《上博的至宝》
第二集:瓷韵风华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陶瓷文物,数量众多,品种丰富,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晚清民国各个历史时期、各个著名窑口的典型产品,其中很多精品佳作代表了一个时代或一个窑口制瓷技术的最高水平。
通过上博的收藏,可以折射出一部体系较完备的中国瓷器发展的历史。
本集文物简介
青釉弦纹尊
商 上海博物馆藏
原始瓷器。
敞口,腹中下部微收,腹下微鼓,圈足外卷,内外施釉,釉层薄而均匀,呈青黄色调。
此尊成形后又经手工修削,胎壁交薄,口下和腹部印细方格纹及弦纹作为装饰。
由于烧成温度和窑内气氛控制得当,因而胎骨坚实,青釉滋润,在商代原始青瓷中极为难得。
此器造型规整,简朴的装饰与素雅的青釉互相映衬,是原始青瓷中的极精之品。
彩色釉陶骑马女俑
唐 上海博物馆藏
此器胎呈白色,马伸颈昂首,双耳竖立,短鬃,扎尾,四足直立,体态雄伟,周身施白釉,眼部、马鬃、尾部施黄釉,鞍部施黄绿彩釉,具有唐代典型良马的特征。
鞍上坐一仕女,带黑色防风凉帷帽,黛眉朱唇,身着黄色袒胸上衣,内穿白色窄袖衫,束蓝色百褶长裙,左手勒缰,右手下垂,作出行状,神态娴雅,反映了唐代贵族妇女的生活情境,十分写实。
哥窑五足洗
南宋 上海博物馆藏
哥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这件五足洗内外施米黄色釉,釉面滋润失透,器身布满深褐色和浅黄色大小开片,纵横交织,形成所谓“金丝铁线”这一独特的装饰效果。
此器圆唇,直腹,平底,矮圈足,口沿饰乳钉纹五枚,下承五个如意形扁足,足端和圈足处无釉,露出深褐色胎骨。
器内底心有六个支钉痕,系器内叠烧其他器皿时留下的痕迹,甚为规整。
此件作品造型别致,制作极为精美,是一件典型的传世哥窑作品。
景德镇窑青花缠枝花卉纹八角烛台
明宣德 上海博物馆藏
此烛台为宣德官窑之珍品。
器身分烛插、连柱、台座三层;青花纹饰共11层,重重叠叠,线条优美清晰,笔意酣畅饱满。
釉面白中微微泛青,接近青白釉,釉质肥厚莹润。
青花晕散而不失其浓艳,局部有下凹的黑铁斑,为宣德时期典型特征。
烛台造型别致新颖,端庄规整,设计原型来自伊斯兰的金属器皿,融汇中西文化之优点,是完美的艺术结合,为中国陶瓷史上的珍品。
珐琅彩竹菊鹌鹑图瓶
清乾隆 上海博物馆藏
珐琅彩又名“瓷胎画珐琅”,是康熙末年模仿铜胎画珐琅效果而生产的彩瓷新品种。
此瓶盤口,短颈,圆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
胎质莹白如雪,釉色光润柔和。
器身用珐琅彩画鹌鹑湖石,辅以竹梅、花卉等,寓意“长治久安”。
此器造型端庄秀巧,图案设色温润柔丽,底有蓝料双栏篆书“乾隆年制”四字款,堪称乾隆朝珐琅彩的代表作。
景德镇窑唐英款粉彩人物图笔筒
清乾隆 上海博物馆藏
此笔筒既有乾隆本朝款,又有唐英落款。
此器圆筒形,施透明釉,外壁一侧绘粉彩“米芾研墨”图,一侧题七言诗。
画中景象及画后题诗皆出自《东坡诗话》。
传闻米芾天性好洁,得御赐“瑶池”砚却不忍使用,经苏轼研磨后将砚送予苏轼,苏轼因此题诗,即笔筒一面的七言诗。
图中人物描画细腻生动,色彩浓淡有致,盎然成趣。
播出回顾
第一集“吉金铸史”:
2022年12月16日起,《上博的至宝》在乐游频道、“上海博物馆”视频号、“上海博物馆”官方微博以及“bilibili”“小红书”“抖音”平台正式上线,每周更新2集,每集约30分钟,共6集。海外版(“YouTube”“Twitter”)将适时上线播出。敬请期待!
上海博物馆
编辑丨易辰琛
初审丨石维尘
终审丨汤世芬
版权声明
上海博物馆(微信号:上海博物馆)发布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它网站、客户端、微信公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上海博物馆”版权信息。敬谢!
联系电话:021-63723500
文章转发自上海博物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