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遗址第四期共出土陶斝两件,这件是其中之一,为龙山遗物。黑陶斝展览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一展厅,夹砂黑陶质地。器型为直口,鼓腹,三袋状足。器口外有对称的双耳,颈与下腹部各饰一周条带状附加堆纹,其间饰圆圈状堆纹。三个袋足与器身的相接处均有一周附加堆纹,起加固的作用。斝是我国龙山时代与夏商时期的常见器物,大都作为温酒器使用。而此种陶斝则是陕西龙山时代先民们所经常使用的一种炊煮器具。
陶斝,腹、足联通,分界明显,腹能容物,底附三空足,是中国史前时期一种造型独特且分布地域集中的生活类容器。从目前公布的考古资料看,史前陶斝主要见于龙山时代的黄河中游,对龙山时代诸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凝聚力,苏秉琦先生称其为“文明”火花的象征。
龙山早期,陶斝主要出土于遗址居址的地层或遗迹(地层、灰坑、房址等)当中,显示出一种较为浓烈的生活气息。陶质方面,绝大多数为夹砂质,泥质极为罕见。龙山晚期,陶斝质地仍以夹砂质为主,但泥质陶斝已经有了明显增加。此期已经形成釜形斝和罐—盆形斝两大传统。
迄今为止,陕西出土的陶斝基本造型都是罐状器身,又称“罐形斝”。有的器型有侈口、束颈、圆底等造型变化,下设三个袋足。青铜器的斝应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参考资料:
《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 陶瓷器卷》,冀东山主编,三秦出版社。
《中国史前陶斝初论》,秦存誉、王涛,《北方文物》2022年第5期。
图片/编辑:郑 华
审核:周 瑞
玉杂 | 小棍棍的数学大智慧“问君能有几多筹”
(版权所有 转载注明)
长按扫描关注,把历史随身携带
文章转发自陕西历史博物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