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宣称,2022年彩陶坡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勘探到疑似遗迹60余处,对于认识完整的红山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红山文化,发源于东北地区西南部。起始于五六千年前,分布范围在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北起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南至河北北部,东达辽宁西部,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
红山文化玉龙
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1935年对赤峰东郊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4年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70年代起,在辽西北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及朝阳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发现了近千处遗址。
彩陶坡遗址是“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近期规划确定的发掘地点之一。
该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安庆镇北,地理位置接近赤峰市松山区与翁牛特旗的交界处。2022年7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介绍,在此次考古勘探和发掘中,共勘探面积约3万平方米,勘探到疑似遗迹60余处。发掘主要集中在遗址南部,另外在北部清理了2座房址,累计揭露面积500余平方米,发掘房址12座、灰坑5个、灶址1个。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
红山文化出土文物
考古部门表示,彩陶坡遗址2座大型房址的发现,对于认识完整的红山社会以及研究红山文化彩陶都具有重要意义。
红山文化彩陶特点鲜明,多是在细泥红陶上以黑彩绘出纹饰,敷彩面一般较大,要占到陶器表面的大半位置。也有的在砂陶上绘彩,纹饰相应显得粗犷。彩陶器形主要有钵、碗、盆、罐和壶等,还有一种筒形器也很有特色。
就纹饰而言,红山文化彩陶基本都是几何形,没有象生类,纹饰以菱格纹、钩旋纹和叠弧纹最有特色。还有并行斜线纹和平行竖线纹等,也有并列的细长三角纹,这几类纹饰排列密集,可以统归为条状类纹饰。
流行的纹饰一定有它固定的象征意义,它是史前人抽象出来的观念符号,对于红山文化彩陶纹饰含义的研究,许多研究者都进行过尝试,虽然这种尝试很难取得确定的结论,但这样的努力对于深入探讨史前人的精神生活总会有所收益。
虽然红山文化中的彩陶无论是数量还是纹样的种类都不算太多,系统的研究也并没有跟进,但研究者对一些流行纹样象征意义的研究,却为整个彩陶历史的研究打开了一片新的思路。
考古专家建议,下一步,对彩陶坡遗址的发掘,要加强区域合作、多学科综合运用,为了解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提供依据,越来越多的考古证据将会证明,红山文化不但代表着中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而且比中原地区更早跨入文明的门槛,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一元,对中国古代文明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出品:北京陶瓷艺术馆
文章转发自北京陶瓷艺术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