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苏州园林研究所(ID:SZYLYJS)
作者 |「秦淮桑」
解锁苏州园林中常见的造景手法。
留园恰航外木叶已黄 @秦淮桑
“借”之一字,十分巧妙,指将园外景色组合到园内来,使之成为园景的一部分,望去浑然一体,若是自身本就拥有的,便也称不上借。
世上之物,有借有还,唯有借来的景是不需还的。
明代造园家计成说:“因借无由,触情俱是。”意思是借景没有什么定式,动人情思者,尽可借取。
拙政园落照 @烟雨清风至
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的沧浪亭,以一道复廊分隔园子内外,园内木石古亭,园外葑溪萦回,称得上是苏州园林近借的典范。
沧浪亭外,一水潆碧 @细草穿沙
借景北寺塔 @苏州陈杰-POTATO
园林掇山,除了增添一份山林野趣之外,还能起到抑景的作用。
沧浪亭山石林立@秋蝉者也
山后或亭或舫,微露檐角,或花或木,绰约有致。游人循廊而行,可至问泉亭,继而是补秋舫,出补秋舫,方见“半潭秋水一房山”亭稳踞高处。一山遮障,使园中之景不能悉入目中,游人步移景异,而幽趣自出。
环秀山庄峰峦秀古@人间天堂世界
留园东部与北部以一道粉墙隔开,东则室庐清旷,峰石奇绝,北则搭葡萄架,栽植桃杏,布置盆景,尚存盛康时田园遗韵。粉墙开月洞门,上嵌“又一村”砖额,游人至此,不由得心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想。一墙之隔,风光已然不同。
留园又一村@秦淮桑
拙政园东南部枇杷园是一个园中园,洞门背面嵌“晚翠”砖额,《千字文》中有“枇杷晚翠,梧桐蚤凋”之句,意即梧桐落叶早,而枇杷经冬不凋岁寒犹翠。枇杷园利用连绵起伏的云墙分隔空间,园内栽种枇杷数十株,以应晚翠的主题,外则山亭水石,风光秀丽。
拙政园枇杷晚翠@97狼
拙政园中部远香堂对山面水,轩敞通透,立于厅堂中北望,土山上秋色微微,雪香云蔚亭恰与远香堂相对,相得益彰。
隔水相望 @苏州陈杰-POTATO
远香堂望雪香云蔚亭@火之星2100
网师园濯缨水阁体量小巧,与退居松柏之后的看松读画轩隔水相望,也是一组巧妙的对景。
网师园濯缨水阁临水而筑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
拙政园李宅庭院春天盛开的樱桃花,粉泱泱一片,借助木门作为景框,分外雅致。
拙政园三月樱桃花开@竹栖刺桐
可园的四时风雅月洞门下方装饰回纹边,简约朴拙。门洞形如满月,框出园中四时好景:春之垂柳藏莺,夏之榴花芙蕖,秋之落木萧萧,冬之白雪回风,更兼曲廊萦回,庭户清旷,当真无愧于“四时风雅”之称。
可园四时风雅@天天天向上小刘同学
耦园三月,偕隐双山的窗棂无疑成了一组条屏,玉兰工笔细致,粉墙斑驳如古宣,格外富于书卷气息。
耦园工笔玉兰@小小影月
网师园殿春簃夔龙纹窗棂繁复中显古雅,中间嵌方框,又有简洁意。窗外辟小天井,立湖石,栽种芭蕉、翠竹。闲来看窗牖截取蕉、竹最为动人的意态,写入景框,也有欣赏明清小品的清趣。
网师园芭蕉写意@秦淮桑
二月游沧浪亭,透过栀子纹花窗,窥见蜡梅鹅黄暖玉,知此时已是春色满园。夏天,蜡梅长出葱茏的叶子,隔窗望去,又是另一番光景。
沧浪亭漏窗蜡梅@一直有好好吃饭
狮子林的四艺花窗,棋盘、古琴、画卷、书函,映衬着一丛竹影,数枝南天竹,风流雅致,自不待说。
狮子林四艺花窗@虫二呦呦
留园鹤所东边小天井中,芭蕉透窗而入,青翠欲滴,游人至此,心意悠然,静观自得。
看展览小程序上线啦!
多多教育:给孩子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博物馆中学习。让孩子在历史文化遗迹中认识世界、感知世界、探索世界。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文章转发自博物馆丨看展览,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