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曼生泛涟漪 · 2022为陈曼生离世两百周年丨中国嘉德2022秋拍

  • 中国嘉德拍卖
  • 2022年11月17日07时


*《陈曼生像》当代紫砂学者-黄健亮先生画作。


陈曼生工古文诗词,以精于篆刻为时所称;善书法,以隶书、行书闻名。然而,真正使他扬名后世者,则是参与宜兴紫砂壶的设计与创作。曼生任溧 阳县宰期间,与宜兴紫砂名匠杨彭年合作制壶,据说他画十八壶式(事实上不止十八式)与之,曼生的壶式与造型设计,融合了文学、书法与篆刻艺术,汲古创新,典雅隽永,成为文人壶的经典,影响后世深远。


当代艺术家F3与紫砂的再创作·紫泥菁英专场隆重呈献



*《陈曼生铭杨彭年制段泥飞鸿延年井栏壶》

Lot2352
清中期
陈曼生铭杨彭年制段泥飞鸿延年井栏壶
为曼生壶式之一,取材秦代鸿台观宇瓦, “长乐宫有鸿台,秦始皇二十七年筑,高四十丈,上起观宇,帝尝射飞鸿于台上,故号鸿台。”瓦为圆形,已残。上有“延年”两字,字体处于篆隶之间,下为一仲颈展翅之飞鸿,与上述正相符合,故有此飞鸿延年壶式。
此壶砂色偏黄泛红,器表砂粒隐然若现,砂质略显松柔,稍晚些的曼生壶的砂质便逐渐坚致密栗起来,更便于铁笔之锲刻,此壶壶身造型简洁,井栏式,取井养不穷,是以知汲古之功之意。嵌盖平缓合体,柱钮与壶身合谐,把圈宽,里圆润,底圆而大。


*《陈曼生铭杨彭年制段泥飞鸿延年井栏壶》


陈曼生(名鸿寿,原名鸿绪,字子恭,号曼生,1768-1822,浙江钱塘人),师事浙江印派的丁敬(1695-1765)、黄易(1744-1802)等人,曾入阮元(1764-1849)浙江巡抚之幕。曼生工古文诗词,以精于篆刻为时所称;善书法,以隶书、行书闻名。然而,真正使他扬名后世者,则是参与宜兴紫砂壶的设计与创作。曼生任溧阳县宰期间(约嘉庆十六年至十八年,1811-1813),与宜兴紫砂名匠杨彭年(字二泉,号大鹏,浙江桐乡人)合作制壶,据说他画十八壶式(事实上不止十八式)与之,各式壶铭由曼生幕客如江听香(原名青,字步青,别署红豆)、高爽泉(原名垲,字子高,1769-1839)郭频伽(原名麟,字祥伯,又号白眉生,1767-1831)以及查梅史(原名揆,字伯揆,号梅史,1770-1834)等人所作,亦有曼生自为之者。


*《陈曼生铭杨彭年制段泥飞鸿延年井栏壶》拓片


杨彭年:字二泉,传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王健华依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河洛图盘”推断,杨彭年当生于乾隆晚期,卒于道光晚期)。杨彭年弟杨宝年、妹杨凤年,都是当时的制壶高手,一门眷属皆工此技,名闻一时他善于配泥,浑朴雅致,首创捏嘴不用模子和掇暗嘴之工艺,虽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他又善铭刻、工隶书,追求金石味,还与当时名人雅士合作镌刻书画,技艺成熟,至善尽美,声名极盛嘉庆年间陈曼生(名鸿寿)作宰溧阳(1812-1817),相传由陈曼生设计壶样并题铭,彭年制作,世称“曼生壶”,为世所珍也尝与瞿应绍合作制砂胎锡壶,柄上镌有“彭年”印记彭年制壶甚多,大多是与陈曼生合作所制。

*参阅《书画印壶:陈鸿寿的艺术》

*参阅《书画印壶:陈鸿寿的艺术》

*参阅《书画印壶:陈鸿寿的艺术》

*参阅《书画印壶:陈鸿寿的艺术》

钤印:飞鸿延年纹饰(底款);彭年(把款)。

题识:飞鸿延年,两腋习习招飞仙。曼生铭(壶身)

参阅:《书画印壶:陈鸿寿的艺术》第270-275、278-279页,图T8、T9、T10、T12,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联合出版,2005年12月。

《紫砂器—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第58、248页,图44、211,上海科技出版社,2008年1月。

《囊中有物(砂趣妙造—立行堂珍藏明清紫砂·上)》第160-161页,图61,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21年5月25日。

《宜兴紫砂》第134页,图55,文物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0年12月。

15.8 cm. (6 1/4 in.) wide.



*参阅《紫砂器—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陈曼生铭杨彭年制石萝庵主款段泥段竹笔筒》

Lot2351
清中期
陈曼生铭杨彭年制石萝庵主款段泥段竹笔筒
笔筒随形制,胎质显金黄。段竹分两节,由下至上伸展,身筒一隅塑以两枝节,一束枝叶往上展,平铺器表上。转折对称另一隅,从下端饰以竹枝断剖面。全器形态非规则,观之气息生动,自然飘逸,颇有灵秀之气。此件笔筒,配以诗词铭刻,文心雅韵之中又有些许旖旎之趣。


*《陈曼生铭杨彭年制石萝庵主款段泥段竹笔筒》


陈曼生与陈希濂皆为浙江钱塘人,同属浙江官场,爱好交集密不可分。据资料显示,两人最早交游纪年为乾隆六十年。陈生为陈希濂铭刻印章有:石萝庵主、陈希濂印、秉衡启事,等等。其中此壶底款“石萝庵主”印章现今收藏于上海博物馆(见参阅)。


*《陈曼生铭杨彭年制石萝庵主款段泥段竹笔筒》


据悉,陈曼生有个族弟,《乾嘉诗坛点将录》中排第十四的“小李广”,叫陈文述,陈曼生有信云:“吾兄既与家云弟先订兰盟”,陈曼生正是通过他的“小李广”弟弟与万台相知、相识的。陈曼生与万台相交颇深,蔚堂孙延的伯母华诞,曼生托万台代为致祝。朋友之间,总是相互帮助。万台也对曼生一家多有馈赠,“破廨蒙煤米之贶,俾无啼饥矣。” “ 百朋之贻”,让曼生感觉“忽然阔绰”。就连曼生的眷属渡江,也得到万台“遣使照料”。


*《陈曼生铭杨彭年制石萝庵主款段泥段竹笔筒》铭刻


陈曼生(名鸿寿,原名鸿绪,字子恭,号曼生,1768-1822,浙江钱塘人),师事浙江印派的丁敬(1695-1765)、黄易(1744-1802)等人,曾入阮元(1764-1849)浙江巡抚之幕。曼生工古文诗词,以精于篆刻为时所称;善书法,以隶书、行书闻名。然而,真正使他扬名后世者,则是参与宜兴紫砂壶的设计与创作。曼生任溧阳县宰期间(约嘉庆十六年至十八年,1811-1813),与宜兴紫砂名匠杨彭年(字二泉,号大鹏,浙江桐乡人)合作制壶,据说他画十八壶式(事实上不止十八式)与之,各式壶铭由曼生幕客如江听香(原名青,字步青,别署红豆)、高爽泉(原名垲,字子高,1769-1839)郭频伽(原名麟,字祥伯,又号白眉生,1767-1831)以及查梅史(原名揆,字伯揆,号梅史,1770-1834)等人所作,亦有曼生自为之者。


*《陈曼生铭杨彭年制石萝庵主款段泥段竹笔筒》
底款、边款


陈希濂(1761-1821):字秉衡,号濲水、石萝庵主等,浙江钱塘人。嘉庆三年举人。道光元年在京谒选县令而殁。工诗善书,画得陈道复法,富收藏,精于鉴赏。著有《濲水草堂诗集》。



*《陈曼生铭杨彭年制石萝庵主款段泥段竹笔筒》拓片


万台(1763-1832):字邦基,号浣筠、澣云,一作浣筠、澣筠。江西南昌人,其生年或在乾隆二十一年(1763),乾隆六十年举人,由江苏候补知县,仕至苏州总捕同知,乃陈鸿寿官江苏时的同僚,道光十二年(1832)七十岁,卒于苏州府总捕船政同知任上。



*参阅《陈曼生研究》


杨彭年:字二泉,传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王健华依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河洛图盘”推断,杨彭年当生于乾隆晚期,卒于道光晚期)。杨彭年弟杨宝年、妹杨凤年,都是当时的制壶高手,一门眷属皆工此技,名闻一时他善于配泥,浑朴雅致,首创捏嘴不用模子和掇暗嘴之工艺,虽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他又善铭刻、工隶书,追求金石味,还与当时名人雅士合作镌刻书画,技艺成熟,至善尽美,声名极盛嘉庆年间陈曼生(名鸿寿)作宰溧阳(1812-1817),相传由陈曼生设计壶样并题铭,彭年制作,世称“曼生壶”,为世所珍也尝与瞿应绍合作制砂胎锡壶,柄上镌有“彭年”印记彭年制壶甚多,大多是与陈曼生合作所制。


*参阅《书画印壶:陈鸿寿的艺术》


钤印:石萝庵主(底);彭年(身款)。
题识:醇酒饮如花渐放,旧书读似客初归。澣筠仁兄清玩。曼生铭(身筒)。
参阅:《书画印壶:陈鸿寿的艺术》第139页,图S13,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联合出版,2005年12月。
《陈曼生研究》第39、104-105、130页,图28、29,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11月。
《历代书法名家经典:陈鸿寿》第51页,中国书店l出版,2013年1月。
11.4 cm. high. × 11.8 cm. (4 1/2×4 5/8 in.) diam.


*参阅《历代书法名家经典:陈鸿寿》


*《何心舟制日嶺山馆款徐三庚书铭东坡提梁壶》

Lot2349
清晚期
何心舟制日嶺山馆款徐三庚书铭东坡提梁壶
此壶似匏瓜,造型浑圆敦朴,泥胎黄赭,弯流憨实,三叉交柄提梁,卧足捺底,鼓圆盖,拱形钮。浙江玉成窑紫砂壶艺,除了泥料与宜兴紫砂泥料略有区别,壶艺造型却大多为清中期以来,文人所喜爱的壶艺造型。尤其是浙江玉成窑紫砂的壶身铭文,刻工,非常别具一格,铭文之布局,刻法之精,极有特点,甚至个别壶艺超过了曼生壶。


*《何心舟制日嶺山馆款徐三庚书铭东坡提梁壶》


徐三庚(1826-1890):清末著名篆刻家。字辛谷,又字诜郭,号金罍、井罍,又号褒海,自号金罍道人、似鱼室主、余粮生、山民,别号翯然散人等,上虞章镇大勤人。工篆隶,与吴让之、赵之谦齐名,能摹刻金石文字,所刻吴皇象书天发神谶尤佳。刻印力追秦、汉,能于邓石如、吴熙载诸家而后,别树一帜。近时篆刻家多宗之。

*《何心舟制日嶺山馆款徐三庚书铭东坡提梁壶》


梅调鼎(1839-1906):字友竹,号赧翁。清代道光、咸丰年间人。工书法,于紫砂壶上刻书画,自成一派。《回风堂集》谓其“于古人书无所不学,少日专致力于二王,中年以往参酌南北,归乎恬适,晚年益浑浑有拙致入化境”。《沙孟海论书丛稿》云:“他的作品的价值,不但当时没有人和他抗衡,怕清代二百六十年中也没有这样高逸的作品。”有《赧翁集锦》和《梅赧翁手书山谷梅花诗真迹》印行于世。


*《何心舟制日嶺山馆款徐三庚书铭东坡提梁壶》

底款、边款


何心舟(约1829-1897):曼陀花馆,工书法,篆刻,壶器,造工精炼,简巧,取自然形式。何氏与上海画家任伯年、胡公寿、虚谷等书画家常相往来。清同治光绪年间与陶友王东石于浙江宁波建玉成窑,造紫砂壶。据记载及传世品所见,凡浙宁玉成窑出品,每见奇品,极具文人味,为晚清文人壶式的一面旗帜。


*《何心舟制日嶺山馆款徐三庚书铭东坡提梁壶》拓片

备注:此拓片为本场拍品Lot 2271局部


钤印:日嶺山馆(底款);韵石(把款)。
题识:石铫。似鱼室主署(壶身一);羡煞周种石铫底,赠东坡老雅人。谁造千载犹完好,自入天家遗制从。图考匠心巧抟砂,麄草不让前贤妙。赧翁(壶身二)。
参阅:《宜陶之旅》第201页,李佑任陶艺公司出版,1995年6月1日。
《宜兴紫砂陶艺》第86页,图52,南天书局有限公司,1992年1月。
备注:本场拍品Lot2271为此号拍品的原形拓片。
16.3 cm. (6 3/8 in.) high.

*参阅《宜兴紫砂陶艺》

*参阅《宜陶之旅》


*《王东石制子勤仿古款玉成窑东坡石铫壶》

Lot 2350
清晚期
王东石制子勤仿古款玉成窑东坡石铫壶
此壶石铫式,也似匏瓜形,造型浑圆敦朴,泥胎栗黄,弯流憨实,三叉交柄提梁,卧足捺底,鼓圆盖,拱形钮。
从目前传世玉成窑制器而言,其创烧年份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其一为光绪戊寅至光绪己卯(1878-1879年),其二为光绪丁亥至光绪戊子(1887-1888年)。期间相差大约十年。而此件王东石制石铫梁壶根据纪年款应制作于1868年,恰与玉成窑的第一个创制高峰期相差十年,那么在这个时期会不会也是玉成窑的另一个烧制高峰或者是为戊寅年的烧制作一个铺垫,我们不得而知,但通过此壶摹古而成的形态与百字的铭刻,我们已足以感受玉成文人的风骨,领略晚清文人紫砂的精髓。


*《王东石制子勤仿古款玉成窑东坡石铫壶》


王东石:别号“苦窳生”,清同治至光绪年间的制壶名手,所作之壶造型别开蹊径,独具一格,常为文人雅士制壶及文房具。曾与何心舟相善,一起到浙江宁波创建玉成窑。王东石制壶甚得古法,造工细致,技艺超群,铭刻亦佳,随时风所兴。喜用本山绿泥制壶,烧成白中泛黄,脂如玉色,宛若珠绯。王东石善于广交书画界同仁,有胡公寿、任伯年、梅调鼎等名士。壶底为订壶者款,盖内或壶身署东石制款。为梅调鼎所制茗壶,底署“日岭山馆”斋号。出品承陈曼生、瞿子冶之文人壶遗绪,喜在壶身刻铭。因其烧造时间短,产量较少,而为藏家所珍。

*《王东石制子勤仿古款玉成窑东坡石铫壶》


钤印:子勤仿古(底款);东石(流下款)。
题识:坡翁嗜茶常手煎,当时茶器今犹传。物因人贵贡天府,得自何人尤贡甫。尤生好事屡作图,笔力简古无嫌麄。石铫之名著海内,一似孟端图竹炉。山窗岁晚天欲雪,苦茗一瓯味清绝。黄梅花下倚短檠,题诗况听松风鸣。戊辰长夏仿尤水村,东坡石铫,壶晋斋题(壶身两侧)。
备注:本场拍品Lot2272为此号拍品的原形拓片。
16.8 cm. (6 5/8 in.) high.


*《王东石制子勤仿古款玉成窑东坡石铫壶》拓片
备注:此拓片为本场拍品Lot2272 局部



*《杨彭年制朱石梅书画段泥乳鼎壶》

Lot 2348
清晚期
杨彭年制朱石梅书画段泥乳鼎壶
乳鼎壶,为曼生经典壶式之一。壶身圆扁鼓,压盖似笠帽,中塑水珠钮,高足起圈线,鋬环饰垂耳,弯流呈上引。此壶一面描饰梅花图,花枝过墙延伸至盖面,另一面题诗词,全器文韵十足,为嘉道文人茶道精品,值得宝玩。
紫砂陶艺进入嘉道年间,由于一批文人的参与其中,陈鸿寿(曼生)、瞿应绍(子冶)、朱石梅、乔重禧、郭频伽等金石书画家在紫砂壶上的书画创作,诗文铭刻,给本来日常的茶具注入了文思雅韵,并影响了晚清的紫砂铭刻风气,兴起了“文人壶”的风潮 。嘉道文人壶一直是紫砂收藏家重要的收藏目标,而近年来嘉道年间曼生幕僚与陶工杨彭年的作品,同样得到爱好者的追捧。


*《杨彭年制朱石梅书画段泥乳鼎壶》


杨彭年:字二泉,传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王健华依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河洛图盘”推断,杨彭年当生于乾隆晚期,卒于道光晚期)。杨彭年弟杨宝年、妹杨凤年,都是当时的制壶高手,一门眷属皆工此技,名闻一时他善于配泥,浑朴雅致,首创捏嘴不用模子和掇暗嘴之工艺,虽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他又善铭刻、工隶书,追求金石味,还与当时名人雅士合作镌刻书画,技艺成熟,至善尽美,声名极盛嘉庆年间陈曼生(名鸿寿)作宰溧阳(1812-1817),相传由陈曼生设计壶样并题铭,彭年制作,世称“曼生壶”,为世所珍也尝与瞿应绍合作制砂胎锡壶,柄上镌有“彭年”印记彭年制壶甚多,大多是与陈曼生合作所制。


*《杨彭年制朱石梅书画段泥乳鼎壶》底款、铭刻


朱坚:清代嘉庆、道光间( 1796-1850)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石梅,一作石楳,又作石眉、石某。工鉴赏,多巧思。与沈存周齐名,以精锡制成茗壶,沙胎锡壶是其创制。著有《壶史》,嘉、道( 1796-1850)以来名士题咏殆遍。能画,善墨梅,亦具苍古之致,兼长人物花卉。篆、隶、行、楷,均劲逸有风致。尤精铁笔,竹、石、铜、锡靡不工,卒年七十余。


*参阅《宜兴陶器图谱》


钤印:杨彭年造(底款)。
题识:梅(壶底);闲坐竹林倾一壶。石梅(壶身一)。
参阅:《宜兴陶器图谱》第53-54页,图,南天书局有限公司出版,1982年6月。
《宜兴紫砂》第120-121页,图47,文物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0年12月。
备注:本场拍品Lot2273为此号拍品的原形拓片。
15.8 cm. (6 1/4 in.) wide.

*参阅《宜兴紫砂》


*《曼生书铭段泥乳鼎壶》

Lot 2342
清晚期
曼生书铭段泥乳鼎壶
乳鼎壶,为曼生经典壶式之一,壶身呈扁圆鼓,圆盖短颈,溜肩鼓腹,腹下收敛,口足大小相若。壶盖圆鼓饱满,扁圆钮,弯管状短壶嘴。把呈圆形设垂。此器形制光素典雅,文韵十足,为嘉道文人茶道精品,值得宝玩。


*《曼生书铭段泥乳鼎壶》


紫砂陶艺进入嘉道年间,由于一批文人的参与其中,陈鸿寿(曼生)、瞿应绍(子冶)、朱石梅、乔重禧、郭频伽等金石书画家在紫砂壶上的书画创作,诗文铭刻,给本来日常的茶具注入了文思雅韵,并影响了晚清的紫砂铭刻风气,兴起了“文人壶”的风潮 。嘉道文人壶一直是紫砂收藏家重要的收藏目标,而近年来嘉道年间曼生幕僚与陶工杨彭年的作品,同样得到爱好者的追捧。


*参阅《囊中有物(砂趣妙造—立行堂珍藏明清紫砂·上)》


题识:玉乳泉,宜延年。曼生(壶身)。
参阅:《囊中有物(砂趣妙造—立行堂珍藏明清紫砂·上)》第196-197页,图75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21年5月25日。
《砂壶选粹》第17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6月。
15.3 cm. (6 in.) wide.

*参阅《砂壶选粹》


专场丨宸赏——明清御瓷珍玩、玲珑、瓷器及古董珍玩集萃、湛园·珍藏、万法归一——重要私人珍藏、旃檀林——佛教艺术集萃、紫泥菁英——紫砂古器与近现代臻品

敬请关注最新预展拍卖时间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部)

客户咨询:(86-10)8592 8288-3

结算服务:(86-10)8592 8288-4

媒体合作:(86-10)8592 8288-5

运输咨询:(86-10)8592 8288-9

网拍咨询:15010006220 / 15910807786转分机9

官方网站:www.cguardian.com

联系邮箱: mail@cguardian.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中国嘉德(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客户咨询:( 852 ) 2815 2269

联系邮箱: hkauction@cguardian.com.hk

联系地址:香港金钟道89号力宝中心一座5楼




各地区办事处联络



上海

电话:( 86-21 ) 5466 0508

邮箱:shoffice@cguardian.com


———


广州

电话:( 86-20 ) 3808 8589

邮箱:gzoffice@cguardian.com


———


南京

电话:( 86-25 ) 8670 2356

邮箱:njoffice@cguardian.com


———


杭州

电话:( 86-571 ) 8535 9925

邮箱:hzoffice@cguardian.com


———


台湾

电话:( 886 ) 2 2757 6228

邮箱:twoffice@cguardian.com.tw


———


日本

电话:( 81-3 ) 6206 6682

邮箱:jpoffice@cguardian.com


———


美国

电话:( 212 ) 308 8889 / ( 888 ) 799 8830

邮箱:usoffice@cguardian.com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