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晒宝会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1985年,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在一次水库的修建作业中,发现了一座疑似古墓的地下构造。考古专家赶赴现场,通过保护性考古发掘,证实了这是辽代陈国公主和驸马萧绍矩的合葬墓,葬于辽开泰七年(公元1018年)。这座尘封千年的古墓,由于从未被盗墓者发现,保存完好,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随葬器物,其中仅玉石、玛瑙、水晶等材料制作的玉器就达三百多件。这些重要的文物都对研究辽国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证据。2000多件珍贵文物的种类和规格,也符合墓主人的公主身份。而在所有这些文物中,有一件,成功吸引了专家们的目光,就是一个玉柄银锥,就是它。↓专家们对锥子的作用众说纷纭——首先,它是一件玉器,如果它只是一件装饰品,大可不必做成有一定危险的锥子。如果它是一件礼器,那么锥子是用来祈求和许愿什么的呢?至于武器和防身器就更站不住脚跟,难道这位公主还需要自己防身吗?上战场就更不可能了。
经过对辽代生活的猜测,翻出辽代文献对比,专家们意见逐步统一起来:这可能是辽国文献中提到的刺鹅锥。辽国的主要人口,以游牧民族为主,所以建立国家后,贵族们也都还保持着游猎的习惯。所以一年中除了夏季以外的每一个季节,皇帝都会带头外出,建立行营捺钵(契丹语nutuk-ba),然后举行不同的狩猎活动:春季捕鹅雁,名春水;秋季射鹿,名秋山;冬季则破河冰钩鱼。《辽史·营卫志》中,记叙春季捺钵时,有这样一段记载:春捺钵曰鸭子河泺(在今吉林大安月亮泡水域)。......皇帝每至,侍御皆服墨绿色衣,各备连锤一柄,鹰食一器,刺鹅锥一枚,于泺周围相去各五七步排立。......有鹅之处举旗,探旗驰报,远泊鸣鼓。鹅惊腾起,左右围骑皆举帜麾之。五坊擎进海东青鹘,拜授皇帝放之。鹘擒鹅坠,势力不加。排立近者举锥刺鹅,取脑以饲鹘。救鹘人例赏银、绢。皇帝得头鹅荐庙,群臣各献酒果,举乐,更相酬酢,致贺语。数十个饲养鹘——也称为海东青的一种鹰的侍卫们,手持刺鹅锥,两人之间相距数米,组成包围圈搜索天鹅的踪迹,一旦发现了天鹅就举起小旗通知所有人。然后用鼓声将鹅惊飞,皇帝马上放鹰击落天鹅。但是在搏斗中,因为体型的关系,天鹅会渐渐处于上风,这时所有人就要一拥而上,用刺鹅锥刺死天鹅,救下海东青,然后取鹅脑奖赏海东青。皇帝会对第一个救下海东青的人赏赐钱财和绢布,拿到今年春天捕猎的头鹅之后,皇帝用它来祭祀、开宴,群臣和皇帝互相致对来年的祝福,把酒言欢。这段文字把放海东青鹰擒天鹅的情况描写得有声有色,将刺鹅锥的用法也说得很清楚。无独有偶,在《辽史·地理志·南京道·漷阴县》中,也有一段相同的描述:“延芳淀方数百里,春时鹅鹜所聚,夏多菱芡。国主春猎,卫士皆衣墨绿,各持连锤、鹰食、刺鹅锥,列水次,相去五七步。上风击鼓,惊鹅稍离水面,国主亲放海东青擒之。鹅坠,恐鹘力不胜,在列者以佩锥刺鹅,急取其脑饲鹘。得头鹅者例赏银绢。”与《辽史·营卫志》不同的是,这一段突出描写了海东青与天鹅搏斗,海东青在体力上不如天鹅的细致场面,非常生动。明代殷偕的《鹰击天鹅图》,用画笔将辽国人春水猎鹅的画面,再现了出来。
这种刺鹅锥,后来陆续还出土过别的材质的,其他文献中也提到,辽国皇室一般使用玉柄银锥和玉柄金锥,偶有铜锥出土,从墓葬规格上也看出,应该是某些大臣的。一把小小刺鹅锥的材质可能有所不同,但捕猎天鹅是辽代人共享的春季野乐,也幸于有文物和文献的相互佐证,今人想象古人的种种活动时也更为生动了。
注:本文转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添加小编微信(guwannadianshi-6)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更多专业知识请回复99查询
最近精彩回顾请回复ls查询
各类文玩的知识和鉴别方法
(输入数字直接查询)
例如输入“1”,查询“天珠知识”
1,天珠 13,碧玺
2,蜜蜡 14,崖柏
3,琥珀 15,核桃
4,金刚 16,砗磲
5,星月 17,水晶
6,凤眼 18,青金石
7,玛瑙 19,战国红
8,南红 20,金丝楠
9,绿松 21,小叶紫檀
10,沉香 22,木质手串
11,翡翠 23,绳结
12,和田玉 24,证书
小编微信号:guwannadianshi-6 (分享藏品,传播知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古玩商城】
淘一淘,逛一逛,大家一起来鉴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