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龙纹这样与皇权高度相关的纹饰,仿佛自带玄学体质:龙的精神面貌往往跟国力成正比。
你看,永宣时期国力强盛吧,瓷器上的龙也就显得极其自信。
左:明永乐青花穿莲龙纹天球瓶 | 台北故宫藏
右:明宣德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 台北故宫藏
放大看,基本上都是张嘴、露牙、怒目圆睁的神态
明宣德青花云龙纹天球瓶(局部放大) | 台北故宫藏
龙鳞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颇具立体感,侧面也说明画工画得十分仔细。
明永乐青花穿莲龙纹天球瓶(局部放大) | 台北故宫藏
等到了嘉万时期,皇帝不上朝要摆烂,瓷器上的龙纹也颇有“躺平”的气质。
身型变得消瘦,远看甚至像蛇而不像龙。线条明显简化,很多细节特征也就简单带过。
左:明嘉靖青花团龙纹菱花茶钟 | 台北故宫藏
右:明万历五彩云龙纹茶叶罐 | 台北故宫藏
放大来看,这种“糊弄”的感觉就更为明显,尤其是龙的毛发、眉毛,几乎没有了永宣时期“怒发冲冠”的气势。
明嘉靖青花蟠龙狮子盘 | 台北故宫藏
那明中期的龙纹呢?
虽然经历过土木堡之变的浩劫,但好在家底还算厚,所以这一时期的龙纹算得上有模有样。
尤其是成化时期,在承袭宣德时期样式的基础上,又做了很多颇具活力的创新,给龙纹搭配更多的莲池与花丛、番莲纹,龙肢出现花叶状等。
穿花
明成化穿花龙团花纹大盘 | 台北故宫藏
搭配莲瓣纹
明成化青花龙凤碗 | 台北故宫藏
弘治时期也延续了这种柔美的花样风格
明弘治青花莲塘龙纹碗 | 台北故宫藏
#1.何为「头等成化」瓷器
衔花夔龙之降临
除却穿花龙,成化时期这一类「花式龙」——衔花龙也十分流行。
明成化青花夔龙纹碗 | 台北故宫藏
里面还有一张黄签:头等成化明款此样两件
明成化青花夔龙纹碗 | 台北故宫藏
比如乾隆二年(1737)就曾降旨过:“著照手卷上贴长黄签古玩取来,钦此。”
一些保存至今的黄签
左:清人绣线乾隆书泾清渭浊诗及董诰书纪实并补图
右:清人缂丝乾隆反苏轼超然台记说
台北故宫藏
由此可推断此等黄签上的评价可能来自于乾隆或乾隆以后的某一任皇帝。
所以到底是什么原因会让见惯了宝贝的满清帝王将这只青花碗列为头等成化瓷器呢?
很有可能就是因为这只碗上的「衔花龙」十分特别。
往具体点说,这是一只「三足夔龙」,什么是“夔龙”?
左:印度 The Ajanta 洞穴中的壁画
右:藏传佛教唐卡
其次,「龙+莲花」这样的组合搭配在佛教装饰艺术中也较为常见。
左:五龙藻井 | 莫高窟第130窟窟顶
右:团凤莲花四龙纹藻井 | 莫高窟第16窟
本文转自大肉庄
声明:分享好文章,传递正能量。本着传播收藏文化为宗旨,图文、背景音乐选自网络,文化传播需要您的力量!我们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及时纠正删除。
更多热度文章:
喜欢我们就点个“赞”和“在看”支持
文章转发自元青花收藏文化苑,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