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薪传有自——雍雅堂师生书法展”在广州粤海得邻举行,展出雍雅堂师生数十幅书法作品。
参展学生并非职业艺术家,他们来自于各行各业、不同年龄层,从朝气蓬勃的少年到热爱艺术的职场人士,以篆、隶、楷、行、草五大书体的作品齐聚一堂。
·活动现场
私塾式教育,胜在因材施教
雍雅堂创始人陈昇徽是岭南书法篆刻艺术家,兼任广州美术学院书法教学课程,多年来一直在探索书法传承与教育方式的创新。有感于传统文化在当今的复兴,他提出并重新践行以私塾式教育传承中国书法。
·雍雅堂创始人陈昇徽
如今的书法教育,主要集中在学校的课堂教育以及少年宫式的兴趣班。从拿笔运笔,从楷书到草书,整体偏向于技法传授以及模式化教育。在陈昇徽看来,这样的教育模式可以快速、大批量地传授书法,但并不利于学生艺术个性的培养。
尤其是书法作为一门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艺术,其教育不应是短平快式的。他从自己少年时接受过的私塾式教育找到启发,决定重拾这种蕴含古老东方智慧的教育方式。
私塾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教学方式,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相比学校课堂式教育,它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它的一大特点在于小班教学,私塾的创始人孔子主张教育应该“因材施教”,老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特性、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从而让他们发挥出各自所长,避免按照一种固定的模式来培养学生。
而书法作为一门艺术,自然讲究个性,其教学最忌千篇一律,而采用私塾式教育可以最大程度上进行因材施教,从而培养出学生的艺术个性。正是基于这一点,雍雅堂选择在现代教育体系外,采用私塾式教育传授书法,探索书法传承的更多可行性。
但需要指出的是,以私塾式教学传承书法,并非完全复古,需要结合当今环境进行适当调整。同时,它作为一种小众的教育方式,并不能对现行教育方式进行取代,而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书法传承,更讲究腹有诗书气自华
采用私塾式教育传授书法,实际上是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书法是综合性很高的传统艺术,因此教授书法更应该讲究言传身教,心领神会。学好书法,需要将书法放置于更宏观的传统文化层面来学习,而非执着于一字一笔的技法掌握。实现“教精其术”到“教明其道”的转变。
因此,陈昇徽在工作室内布置了自己的多年交游、拜学累积下来的珍藏,如众多文化大家的翰墨、牌匾,通过高水准的书法,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对书法的审美。
对于年少的学生,会在学习之前先与其约法三章,让对方先学会尊师重道,并通过多鼓励、多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如对于初学者,陈昇徽会根据学生的兴趣,让其从篆书、隶书、楷书这些入门的字体自由选择,再循序渐进,慢慢过渡到行书、草书,既遵循书法学习的的规律,又不失灵活性。
还有让学生亲自体会以砚研磨的过程等,在充满书卷气、墨香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感受、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的精神内涵。
所谓修心、养性、齐身,内在修养提升了,再提笔运墨,才能更深刻体会书法蕴含的精、气、神。
因此,陈昇徽的私塾式书法教育要求学生并不追求把字写得“漂亮”,而在于在于“心”的传承、精神上的继承,走出一味沉迷形式美的模仿,避免故步自封。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私塾式书法教育的学生,在传统文化、传统美学浸染下,能很大程度上提升个人的整体气质。
学生在临练字字帖读帖的同时,还要学习书法理论,研究诗词歌赋等,以增加涵养。随着书法水平的提高,思想境界、学识水平、审美情趣也会随之提升,从而给人留下学养丰富、言行文雅、气度不凡的感觉和印象。
这便是是古人所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吧。
对于书法传承来说,或许还任重而道远,而私塾式的教育方式,未尝不是一种对当下书法教育的有益尝试。
往期精选
·
·
文章转发自收藏拍卖杂志,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