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潘龄皋:一位政治大家与一位书法大家的交错

  • 书法
  • 2022年10月14日11时


潘龄皋

潘龄皋(1867—1954),字锡九,河北安新人。1881年,15岁的潘龄皋考中秀才,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举人,后殿试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先后在甘肃任知县.知州.知府。辛亥革命成功后,潘龄皋担任甘肃省省长,后因痛恨官场腐败,于1922年辞职回乡,之后移居天津、北平,以赋诗、写字为乐,成为民国时期北方著名的书法家。日伪统治时期,他因拒绝出任伪河北省省长而被捕入狱。1948年,潘龄皋几次写信给傅作义,劝其与中共和谈。1949年后,他任中央人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议.中央文史馆馆员。1954年病逝于北京。

潘龄皋书法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82岁的潘龄皋在士兵的搀扶下跟随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届全体委员们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在毛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于本日成立了”的庄严宣告中,见证了一个真正国家的诞生。

此时的潘龄皋或许会有一瞬间的晃然。自己从一个封建王朝官员,走过了风雨飘摇的两半社会,直至今天成为新民主主义的倡导者。

“万机佐理有余闲,招集良朋兴倍欢。客聚东南皆夙契,筵开水路喜加餐。欣逢国庆人同乐,况值人心已久安。太液池边齐饱德,敢忘嘉会共盘桓。”

毛泽东主席签发委任令,任命潘龄皋为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议。

在晚上中南海国宴中,潘龄皋席间与林伯渠、徐特立、吕正操等领导及各界代表畅谈,特叙诗以谢此次瀛台欢宴,庆贺开国之盛。就在同年12月1日,由毛泽东主席签发委任令,任命潘龄皋为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议。

对几乎一辈子都在“搞政治”的潘龄皋来说,这是他一辈子政治抉择的成功答卷。“老爷子这一辈子的路走的正!”在潘龄皋嫡孙潘永安的叙述中,这位不曾谋面的爷爷,靠着一份审时度势走出了一场传奇人生。

潘龄皋的一生可以算得上是一部中国近代史,横跨五个重要时期:清末王朝、中华民国、抗日、内战和新中国。

潘龄皋,取字锡九,号葛城居士。清同治六年(1867年)出生于直隶安州(今河北省安新县)的一个书香世家。祖父潘祖望,清贡生。父亲潘希曾,清庠生。家学之下,潘龄皋十四岁就中了秀才,从此一路过关斩将,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潘龄皋赴京参加乡试,再中举人。等到第二年殿试,获选庶吉士,入翰林。那年正好是乙未年,潘龄皋其中的一方印章就刻有“乙未翰林”,以此纪念。

上:潘龄皋之印 下:乙未翰林

按清制,庶吉士入翰林须学习三年,参加散馆考试,合格者才成为正式翰林,余下的则被派往六部或是到地方任官。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潘龄皋被外派甘肃,任隆德县知县,因为多施惠政,受到民众推戴,从知县到知州再到知府,未及到兰州赴任又提拔为巡警道,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厅厅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卸任还乡。

1922年辞官时 书明人段坚诗于甘肃

辛亥革命后,民国建立。1921年6月,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委任他为新禁烟大员,后任甘肃省省长,可当时派系纷争,吏治腐败,干不到一年,潘龄皋不甘“随人俯仰,以取容悦”,索性辞职回乡。退居故里期间,深居简出,写字赋诗,不少乡民向他这位翰林求字。

而赋闲的潘龄皋其实并没有“两耳不闻窗外事”,家中的书房就挂着一张军事地图,方便自己研究日军、奉军、直系这些军阀的势力范围。而后动荡的三十多年里,潘龄皋又数次出入官场,稍有不慎,就是一命呜呼。

“一身穿戴好的寿衣寿帽,被日军押送到了宪兵队,坚决不松口,这次走,老爷子是下了决绝之心的。”1938年,日军侵占安新县城。请潘龄皋出任维持会会长,得到拒绝后,为保证安全,连夜带家眷到北平定居。不曾想又被日军告发,用河北省伪省长的名义利诱,汉奸江朝宗、王揖唐轮番登门劝说,但都无果,因此惹怒了日本人,直接被抓入狱。十余日后,经友人多方周旋潘龄皋才取保释放。

潘龄皋书 《胡大川幻想诗》

“抗战胜利后,由于老爷子树立的社会声望,国民政府打算委任他在华北行辕任职。蒋介石在后园恩寺设宴,饭桌上蒋经国也在,老爷子带着四叔去的。老爷子在饭桌上用牙签把牙床给剔破了,说老了,吃点东西都不行了,干不了了,就是婉言拒绝了蒋。”潘永安听四叔说起这段“站队”的关键点。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北平成为孤城。此时的潘龄皋已经八十耄耋之年,还在为和平统一摇旗呐喊。他亲笔书信两封给时任华北剿总的傅作义,后受邀在贤达会上探讨当下形势,危机之下,潘龄皋表明心志,力促和谈,终于等来北平无战事。

直到开国大典,一场历史的尘埃要落定了。

新中国成立后,自1949至1954年,潘龄皋连任北京市人民代表会议四届代表、北京市第二届政协委员。1951年7月2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史研究馆成立,潘龄皋、邢端、费志琮、邵章和陈云诰等五位前清翰林同时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首批馆员。周恩来总理和吕正操将军曾亲自到府上拜访,并为他调换住所,优待社会贤达。

1954年6月19日,潘龄皋因旧疾逝于北京府右街互助巷一号旁门,享年八十七岁。

潘永安所藏潘龄皋之书 书中可见潘龄皋随手所做的笔记

潘龄皋先生学富五车,博学多闻。不仅是一位爱国人士,同时也是一位文化巨匠。自清末、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龄皋均以书法名世。其书法艺术自成一家,名重平津和冀中一带,与谭延闿齐名,时有“南谭北潘”之论。龄皋曾为平津许多商号店铺书写匾额;北京颐和园、北海团城亦有其书写的碑文和楹联。在保定,亦多有其书法遗墨及碑刻存世。坊间亦有“草书三原于右任;榜书天津华世奎;核桃楷北京潘龄皋”之语。时人称其书为“潘体”。

潘龄皋书法

潘龄皋书法以行书见长。乃以颜(真卿)字为基,远取苏(东坡)书之腴,赵(孟頫)书之淑、董(其昌)书之雅;近取刘(墉)书之厚,融筑而成自身风貌。其大要乃笔法尚饱满,多用逆笔入纸,导墨行笔,笔画外柔内骨,点画果断干脆,洁净利索;撇画挺拔而厚重;捺画一波三折而内含筋骨;钩画多方折;竖画行笔时劲健凝重,万毫齐力,收笔时至力量饱满时戛然而止,有笔止意无尽之感。其结字重奇侧,与前人不同,特征是上重下轻,左重右轻;上下紧密,左右宽松;上横不平,偏竖不直。偏正欹侧之中意趣横生,气韵生动。其章法崇朗清,整体感觉疏朗、匀称、平稳;肥瘦呼应,大小相间;粗细错落,轻重互见,跌宕起伏,韵律勃动;肥而不肿,瘦而不枯,宽而不散,细而不弱。总之,龄皋书法形美神足,外柔内刚,娇美而不坠俗媚,含蓄而不露锋芒。于静谧、安祥、平和之中,蕴含着勃勃生机。

仔细考察潘书风格,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为庚戌(1910年)43岁至己未(1919年)52岁当甘肃省长之前。其作品明显带有颜(真卿)苏(轼)和刘(墉)字风格,笔墨丰厚,章法茂密。二是自壬戌(1922年)55岁居家赋闲至己卯(1930年)62岁时。此阶段其书法风格已臻成熟,用笔重中见轻,结字左紧右松,章法疏朗清逸。三是自1938年定居北平直至逝世,多有所题匾额和手抄经卷问世,风格纯熟闲雅,境界炉火纯青。

潘龄皋行书《南山十咏》欣赏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